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的耐药率及耐药机制。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 β-内酰胺酶 ;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 ;对大环内酯类、大观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作用靶位的改变 ;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gyrA及parC基因的突变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性降低或耐药的机制尚未明确 ,但与penB、penA等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淋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的耐药率及耐药机制。对青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对大环内酯类、大观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作用靶位的改变;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gyrA及parC基因的突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性降低或耐药的机制尚未明确,但与penB、penA等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淋球菌是引起人类淋病的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淋球菌感染.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淋球菌逐渐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主要有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等.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是,世界各地均有报道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特别是2010年分别在日本、法国和西班牙报道了“超级淋球菌”,因此,临床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应根据耐药监测数据制定适合本国淋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增加头孢曲松的剂量或者联合用药来治疗淋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2008年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 淋球菌株来自2008年全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点符合要求的951例淋病患者,其中江苏156例、浙江71例、福建102例、广东207例,广西77例、海南43例、新疆45例、陕西72例、四川80例、重庆44例、天津54例.通过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四环素对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大观霉素有2株耐药(0.21%),头孢曲松451株中度敏感(47.42%),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487株(51.21%),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332株(34.91%),环丙沙星928株耐药(97.58%).淋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间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RNG阳性率与PPNG阳性率呈正相关(r=0.20,P<0.01),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与PPNG阳性率负相关r=-0.09,P<0.01),而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与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及TRNG阳性率、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与PPNG阳性率及TRNG阳性率间没有相关性.卡方分析显示,各省收集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中敏率之间相差比较大,广西、海南、新疆、陕西四省的中敏率(分别为87.01%、69.77%、82.22%、86.11%)高于总体水平(47.42%);陕西省有2株淋球菌对大观霉素耐药;各省收集的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86.11%~100%);广东省收集的淋球菌中TRNG的阳性率(68.60%)明显高于总体水平(51.21%);四川省、浙江省收集的淋球菌中PPNG的阳性率(分别为63.75%和54.93%)明显高于总体水平(34.91%)(P<0.05).结论 不同地区的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明显的差别,其中陕西省收集的淋球菌对首选药物中头孢曲松的中度敏感率及对大观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重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rent statu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linical Neisseria gonorrhoeae isolates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in 2008.Methods N. gonorrhoeae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951 eligible patients at national monitoring sites for resistance of N. gonorrheae,including 156 patients from Jiangsu province,71 from Zhejiang province,102 from Fujian province,207 from Guangdong province,77 from Guangxi province,43 from Hainan province,80 from Sichuan province,44 from Chongqing,45 from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72 from Shaanxi province,and 54 from Tianjin.The production of β-lactamase was detected by paper acidometric testing,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were determined by agar dilution method for spectinomycin,ciprofloxacin,cefiriaxone,tetracycline,respectively.Results Among the 951 N. gonorrhoeae isolates,2(0.21%)were resistant to spectinomycin,451(47.42%)showed reduced sensitivity to ceflriaxone,928(97.58%)were resistant to ciprofloxacin.Penicillinase-producing N.gonorrhoeae (PPNG) and plasmid mediated tetracycline-resistant N. gonorrhoeae (TRNG) accounted for 34.91%(332/951)and 51.21%(487/951) of these isolates respectively.Kendall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itivity rate of TRNG and PPNG(r=0.20,P<0.01),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sceptibility to cefiriaxone in N.gonorrhoeae and positivity rate of PPNG(r=-0.09,P<0.01).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susceptibility to cefiriaxone and susceptibility to ciprofloxacin or the positivity rate of TRNG,or between the susceptibility to ciprofloxacin and positivity rate of PPNG or TRNG.Chi-square analysis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N.gonorrhoeae isolates with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ceftriaxone in Guangxi province,Hainan province,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Shaanxi province,the percentage of N.gonorrhoeae isolates with resisitance to spectinomycin in Shaanxi province,prevelance of TRNG in Guangdong province,and prevelance of PPNG in Sichuan and Zhejiang provinces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level (all P<0.05).Conclusions Thero is a significant diffefence i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N.gonorrhoeae from difierent areas of China.A significant elevation is observed in the percentage of N.gonorrhoeae with reduced susceptibihty to cefifiaxone and resistance to spectinomycin in Shaanxi province.to which clo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201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2012年广东省广州、佛山、江门、肇庆和珠海等五市临床分离的52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省不同地区淋球菌耐药株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敏感性判断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其中头孢克肟敏感性试验和判断标准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断。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来自五地525株淋球菌中检出430株对青霉素耐药(81.9%),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株(率)分别为484株(92.2%)和514株(97.9%),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有178株(33.9%),头孢克肟中敏只有7株(1.3%)。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检出PPNG株189株(36.0%),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248株(47.2%)。2分析显示,肇庆市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总体水平(2=13.88,P<0.01);广州市四环素耐药率最高(2=10.58,P<0.01);五地市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一致(94.1%100%);头孢曲松的中敏率之间相差较大(2=19.60,P<0.01),广州收集的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中敏率高于总体中敏率(2=6.96,P<0.01);5地市PPNG流行率有明显差异(2=15.67,P<0.01),其中肇庆PPNG流行率高于总体水平(2=6.31,P<0.05);5地市TRNG流行率无统计学差异(2=4.16,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差别,广州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头孢曲松中敏率较高,肇庆市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中PPNG流行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淋病是全球流行率排第2位的细菌性性传播感染,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全球约有1亿6百万的新发淋球菌感染患者。在我国,淋病位居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第5位。继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高度和普遍耐药性后,以上药物已先后退出淋病治疗的舞台,目前广谱头孢菌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及口服头孢克肟为全球大多数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对头孢菌素低敏/耐药的淋球菌在全球多个地区的出现,预示着不可治愈的淋球菌感染及其生殖系统并发症(包括慢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不孕等)极有可能演变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已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WHO率先提出“控制淋球菌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全球行动计划[1]”,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和美国CDC也分别提出区域性的行动计划以控制多重耐药性淋球菌和头孢菌素耐药性淋球菌的传播。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淋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及对临床治疗失败病例的监测、鉴定耐药菌株的特性及传播、研究耐药机制、开发新药、探讨新的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介导淋球菌耐药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介导的与青霉素及与四环素耐药相关的主要位点包括penA、ponA、penB、penC、mtr及tet。青霉素结合蛋白中出现镶嵌状结构是头孢菌素低敏的原因之一。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和parC不同的位点突变导致喹诺酮耐药。淋球菌对大观霉素高度耐药是由于spe位点单步突变所致。多重耐药与多种位点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2013年度本地区临床分离的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和阿奇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5株菌株对7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平洋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85株淋球菌中检出68株对青霉素耐药(80%),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32株(37.6%);四环素耐药率为84.7%,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34株,占40%;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6%和3.5%。未发现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耐药菌株,但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分别为16.5%和5.9%。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青霉素和四环素MIC50及MIC90均大于耐药标准的32倍。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敏感性较高,出现阿奇霉素的耐药株。 相似文献
11.
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为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虽然近年来我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有所下降,鉴于有并发症的淋病在女性中可导致异位妊娠、输卵管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疼痛等严重后遗症,淋球菌感染可促进HIV的传播,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等,淋病仍为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对淋球菌感染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利于加强我国对淋球菌感染的研究,促进对淋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院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其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本院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分离的137株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四环素和大观霉素等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其中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所获数... 相似文献
13.
14.
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淋球菌进行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菌株分别占96.77%,94.62%,77.41%,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97.84%,未发现耐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的菌株。结论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可以作为重庆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2001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153株淋球菌中检出127株对青霉素耐药(83.0%),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占17.0%(26/153);四环素耐药129株(84.3%);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菌株(TRNG)占总数的24.1%(37/153);环丙沙星耐药117株(76.5%),其中92株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有耐药性,三重耐药占60.1%;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00.0%和81.0%。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应作为临床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湛江地区淋球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湛江地区淋病流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低片扩散法对1998年 ̄1999年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98株淋球菌临床分离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根据淋球菌对21种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mm)与“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来确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在测定的21种抗生素中,对淋球菌敏感性较高的5种抗生素依次为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哌啦西林、优立新、阿齐霉素,其敏感率分别为87.76%、86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淋球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率及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分离70株淋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淋球菌进行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耐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菌株分别占60.00%(42)、71.42%(50)、37.14%(26)、54.28%(38),同时耐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80%(56)。未发现耐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的菌株。结论:武汉地区淋球菌环丙沙星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均增长迅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可以作为武汉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其余4种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淋病奈瑟菌是性传播疾病淋病致病菌,人们对淋球菌全细胞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便筛选出高效的疫苗靶位应用于淋病的预防和控制。在亚单位疫苗研究中发现,由于淋球菌菌毛、外膜蛋白Opa变异性高而难以用于制备疫苗;外膜蛋白Porin是目前认为最有可能成功制备淋球菌疫苗的候选靶位;表面脂多糖、转铁蛋白受体是有希望的新的候选靶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表明重组疫苗和DNA疫苗等新型疫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女性淋球菌感染症状与衣原体感染及体内性激素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我国宫颈炎诊断标准并参考国外文献,选择136例无明显症状淋病患者为观察组,45例有症状者为对照组,检测宫颈分泌物衣原体及淋球菌DNA;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和孕酮浓度;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淋病的无明显症状感染与衣原体感染无显著相关性(χ2=0.016,P>0.05),但其炎症因子TNF-α、IL-1β减少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升高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8798,P<0.01;r=-0.8935,P<0.01).结论 女性感染淋病时体内的高水平孕激素可能是导致其无明显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