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联合外用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2例仅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及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凉血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0.32%,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联合外用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有良好疗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皮损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型痤疮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辨皮损按3度4级分法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予以痤疮1号方,中度予痤疮2号方,重度予痤疮3号方治疗;对照组44例口服罗红霉素。两组均2周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5.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病情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轻度和中度痤疮的总有效率高于重度痤疮(P<0.05)。结论:采用辨皮损论治,服用痤疮3个类方分别治疗轻、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患者对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银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活血解毒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火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较对照组79.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活血解毒汤可有效减少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降低瘙痒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味解毒活血膏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在非炎性皮损部位外涂克痤隐酮凝肢,观察组给予七味解毒活血膏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早晚各1次,外用,连续治疗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82.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寻常痤疮患者愈显率观察组为79.17%,对照组为74.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寻常痤疮患者愈显率观察组为84.61%,对照组为59.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38.67%,对照组为5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解毒活血膏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威  罗宏宾  陶小华 《新中医》2017,49(12):104-1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2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及外用0.025%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2组均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痤疮等级分布情况,皮疹脓疱、颜面油光、舌脉积分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痤疮等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疹脓疱、颜面油光、舌脉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86.96%,观察组97.83%,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和外用0.025%维A酸乳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寻常型痤疮,能改善痤疮皮损的严重程度,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研究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联合清肝祛痤方治疗囊肿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50例囊肿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每次2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组(n=30)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肝祛痤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于治疗初始和2,4,8周时观察评价皮损改善,不良反应及16周时的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45.0%。治疗组总皮损均数、炎症性皮损均数、非炎症性皮损均数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总皮损均数、炎症性皮损均数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炎症性皮损均数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总皮损均数、非炎症性皮损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炎症性皮损均数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异维A酸胶丸联合清肝祛痤方治疗囊肿聚合性痤疮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过科烨  卢忠明  梁春  邓华舟 《新中医》2023,55(5):155-158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湿热型面部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症状评分、皮肤生理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数量、皮损程度、皮损肿痛、皮损颜色等皮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2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每次25mg,每天2次;治疗组患者采用凉血解毒汤进行治疗,每天1剂,每剂水煎约400mL,每服半量,每天2次,早晚分服,于饭前半小时服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NF-α、IL-8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炎症细胞水平,提高治疗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蓝光照射联合异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寻常痤疮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红蓝光照射联合异维A酸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异维A酸治疗。治疗2周和4周后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的皮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时,观察组有效率为75%(45/60),对照组有效率为53%(28/60);治疗4周时,观察组有效率为93%(56/60),对照组为68%(41/60),治疗2周、4周2组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4周后2组皮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蓝光照射联合异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痤汤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明确诊断为痤疮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外用维A酸乳膏和口服美满霉素,观察组采用外用维A酸乳膏联合口服清肺泄胃健脾消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术后复发。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48.21%,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痊愈率为21.42%,有效率为71.42%,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4.58,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皮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5.36%(3/56),对照组复发率为21.42%(12/56),两组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93,P0.05)。结论:清肺泄胃健脾消痤汤联合维A酸软膏治疗痤疮疗效确切,降低临床皮损积分和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囊肿型痤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法,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皮损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囊肿型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方法:14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5例,采用凉血解毒汤(紫草、牡丹皮、赤芍、丹参、鸡血藤、生地黄、白茅根、土茯苓)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迪银片.检测部分患者sVCAM-1的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VCAM-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剂,并可降低患者血浆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皮损数目,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皮损(丘疹、脓疱、结节)数目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皮损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是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虚通络针刺法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虚通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共治疗30 d。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对两组患者皮损进行评分,计算治疗前后皮损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通络针刺法是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患者皮损积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胆湿热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火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痤疮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缓解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银屑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凉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青黛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SI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凉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霖  孙增涛  王燕 《河北中医》2016,(12):1872-1876
目的观察新癀片治疗吉非替尼痤疮样皮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吉非替尼痤疮样皮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新癀片治疗;对照组20例,予安慰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皮损分级情况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对患者肿瘤病情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3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皮损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损程度轻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L-1β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降低,对照组IL-1β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病情情况相当。结论新癀片治疗吉非替尼痤疮样皮疹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皮损程度,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肿瘤病情无影响,降低IL-1β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吉非替尼痤疮样皮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陈解毒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茵陈解毒汤,200ml/次,2次/d;对照组患者根据《中国痤疮指南》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改善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为20.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痤疮的药物相比,茵陈解毒汤治疗痤疮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清脾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痤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服用清脾除湿汤,1剂/d水煎早晚分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每周3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皮损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 L-4)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积分、Qol-acne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清脾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患者的效果显著且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皮损状况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胃热盛型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效方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胃热盛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枇杷清肺饮加减,对照组口服中成药制剂消痤丸,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痤疮皮损的评分来判定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皮损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判定方面,治疗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加减在治疗肺胃热盛型痤疮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亦突显中医药特色理论,适宜在同道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