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固有神经转位端侧吻合修复指端感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掌掌侧损伤所致指端感觉丧失临床较多见。作者受手背皮神经转位修复指端感觉及神经损伤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的启发。自 1998年以来 ,对 12例 3 8指掌侧损伤所致指端感觉丧失 ,采用患指指固有神经转位与手背皮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指端感觉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材料方法 :本组 12例 3 8指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2~60岁。其中烧、炸伤 8例 ,挤轧伤 2例 ,电锯重复切割 2例。尺神经损伤 6例 ,12指 ;正中神经损伤 4例 ,16指 ;正中、尺神经同时损失 2例 ,10指。急诊 1~ 10h行清创缝合或皮瓣转移指固有神经转位端侧神经吻合修复 8例 ;2期 3个月…  相似文献   

2.
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0具成人尸体40例手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直径和分支进行了测量;并对39例患者的39指指腹缺损行吻合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术。结果:(1)指掌侧固有神经平近节指横纹处理1.4-2.0mm,厚0.8-1.0mm;平末节指横纹处宽1.0-1.4mm,厚0.6-0.8mm。(2)近节掌侧支为4.4-5.3支,背侧支为3.8-4.0支;中节掌侧支为3.5-4.6支,背侧支为3.4-4.1支;末节终支为3.8-4.6支。(3)39例患指中38例一期成活,指腹饱满,外观理想,耐磨性好,两点辨别觉达5mm内,指腹感觉达S3以上。结论: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优于未吻合神经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1998年起我院采用指动脉神经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多种原因指端皮肤缺损 2 9例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17~ 5 0岁 ,平均 30岁 .2 9例均为指端皮肤缺损 ,面积1× 1cm2 至 2× 2cm2 .致伤原因 :切割伤 15例 ,电锯伤 9例 ,挤压伤 5例 .1 2 手术方法 :伤口彻底清创后 ,按皮肤缺损面积作一布样 ,在伤指近节非功能侧设计一以指动脉为轴线的带指动脉及指神经的皮瓣 ,掌背侧均不过中线 .皮瓣远端至伤口近端作锯形切口 ,掀起切口两侧皮肤 ,带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神经端侧吻合已逐渐成为周围神经外科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就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总结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15指末节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仔细解剖同侧指固有神经近节背侧分支中较粗大的分支,将背侧分支的近端与缺损创面对侧指固有神经的远端吻合,修复指腹创面的同时修复缺损的感觉。结果所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经8~12个月的随访,修复的指腹外形饱满,外观好,皮肤耐磨,两点辨别觉在5mm左右,指腹感觉在达S3以上。结论吻合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优于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中、远节指血管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0只成人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中、远节指的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就所得结果,着重对中、远节指离断再植,以及再植时吻接血管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讨论。  相似文献   

8.
指动脉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比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①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②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2)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3)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结论:(1)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皮瓣时,应将神经向内侧分出,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2)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皮瓣时,指固有神经从皮瓣内侧或外侧分离出皆可,但从内侧分离相对更安全一此。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端侧缝合对治疗神经近端回缩或撕脱消失的神经损伤有明显的优点,无需考虑受损神经近端缺损距离的大小,不影响供体神经的功能。 目的:总结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的科研与临床领域方面的研究,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特别是神经缺损较长、近端无法寻找而不能做端端缝合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1990-01/2010-10发表的相关文献。以“end-to-side neurorrhaphy or end-to-side coaptation , nerve repair”或“神经端侧缝合或神经端侧缝合,神经修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神经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86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8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认为是许旺细胞可诱导完整的供体神经轴突的侧突出芽,许旺细胞在吻合口处快速增生,并产生大量营养因子。神经外膜及束膜,在神经端侧缝合中起到屏障作用,可阻止新生的轴突长入神经断端。端侧缝合对损伤的周围神经为有效的修复方式,必要时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任飞  贾红伟 《医学信息》2009,22(6):514-515
目的介绍应用带指神经血管蒂的顺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指腹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6例指腹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采用带指神经血管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6例获随访2~8个月。皮瓣质地、血运良好,外形满意,指腹二点分辨觉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指伸展、屈曲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该皮瓣具有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术后外形好、感觉正常、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等优点,是修复指腹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掌侧皮下进针手指麻醉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掌侧皮下进针手指麻醉283例,423指,其中拇指72指,示指126指,中指133指,环指76指,小指16指。结果 423指中,拇指72指,麻醉效果优良率86.1%;示、中、环指共335指,优良率100%;小指16指,优良率18.8%。注药后平均2min显效,麻醉效果持续约1h,麻药用量2~3ml。结论 掌侧皮下进针手指麻醉法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带指固有动脉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23例23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伴有指骨外露,应用带指固有动脉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不用特意寻找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保留指固有动脉近节中远1/3处1cm往背侧的筋膜组织,连同指固有动脉一并切取,切除的指固有动脉予以指背静脉桥接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cm×1.0cm~2.5cm×2.0cm,供区取前臂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佳,手指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 8~14mm。皮瓣供区植皮愈合良好。 结论 运用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可降低了切取难度,减少背侧支损伤可能,增加供血动脉吻合口径,降低吻合难度,是修复指端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胶原神经导管对外周神经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的空间结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细胞外基质(ECM)混合后接种于导管内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质量浓度10g/L的川芎嗪诱导MSC7d后,荧光免疫化学方法鉴定MSC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用8只Wister大鼠复制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复合MSC的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其中4只为无中药导管作为对照,90d后处死大鼠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功能。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交联后胶原纤维排列致密,胶原纤维之间形成不规则孔隙且韧性增强;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0.20±0.12)N和(0.76±0.15)、(0.69±0.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能促进MSC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并向神经细胞分化;神经导管与MSC复合培养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能促进缺损神经的修复。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4.
手指末节因外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骨骨外露在临床上很多见,目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其修复的方法日益繁多,文献有多种报道如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修复伴有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毁损伤,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2007年治疗前臂毁损伤患者12例,均有肢体远端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以及血管、神经缺损,设计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皮瓣最大面积25cm×17cm,一期修复组织缺损。结果12例皮瓣及远端肢体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个月至2年,修复的前臂均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而且伴有重要血管、神经缺损的前臂严重毁损伤,应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并血管、神经串联移植方法修复,临床效果满意,既解决了创面的组织缺损又恢复肢体血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血管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5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并解剖,观察指动脉背侧支的起始处外径,走行距离及吻合支情况。1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氧化铅灌注,分别于灌注后2、4h行X线片摄影,观察指动脉背侧支走行、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取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6指。 结果 指动脉背侧支发出部位比较恒定,分别在近节指中段、近节中远1/3、中节中段及远指间关节平面,其中以近节中远1/3处的皮支发出最为恒定,起始处外径约为0.2mm。临床设计游离皮瓣6例6块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2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美观,感觉恢复S3,对供区损伤小。 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解剖恒定,供血可靠,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指腹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临床上可依具体情况选择来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应用解剖研究基础上,按掌侧、背侧及环状缺损3种类型选取皮肤缺损型断指病例12例13指,分别设计指侧方岛状皮瓣、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及前2种皮瓣之联合皮瓣3种术式进行再植修复。结果:13指及皮瓣均成活,患指长度无明显缩短,外观良好,移植皮瓣质地良好。结论: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可扩大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型断指的再植修复。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对22例27个手指指腹缺损患者,进行伤指带固有神经背侧支或(和)指背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2例共27个手指,男18指,女9指。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电锯、电刨切割伤16例,挤压撕脱伤6例。示指12例、中指10例、环指5例。缺损部位均为第二指节中段以远指腹缺损,缺损最大3.1 cm×2.8 cm,最小2.5 cm×1.0 cm。行急诊手术18指,择期手术9指。2术后护理2.1常规护理病室应严格消毒,限制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室温应保持在23~25℃,每天早晚用紫外线消…  相似文献   

19.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及其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星玮  丁燕琴 《医学信息》2009,22(8):1572-1573
目的 为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现察分析986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麻醉药过敏史的初产妇资料.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2例,观察组在胎头拨露时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法;时照组508例,对照组在抬头拨露时行单侧阴部神经阻滞.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会阴侧切率分别是58.74%、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示该方法可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助产质量,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1.4±1.8)岁;挤压伤6例,砸伤6例,电锯伤3例;左侧8例,右侧7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7例,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甲床缺损5例,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5 cm×2.0 cm~5.5 cm×3.5 cm。均采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5 cm~6.0 cm×4.0 cm,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应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评价手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张力性水泡及静脉危象发生。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本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形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辨别觉为3~8 mm;应用TAM法评定手功能,优12例、良1例、可1例。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血供稳定、静脉回流通畅、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等优点,是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