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丹 《吉林中医药》2005,25(2):61-61
少腹逐瘀颗粒是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药,本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王清任著名“五逐瘀汤”之一。本品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用,按王清任讲,本品主治妇女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黑或紫,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其效不可尽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03-1704
目的:通过观察少腹逐瘀颗粒辅助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从而可为临床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8月26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变化、经血PGF2α、PGE2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经血PGF2α、PGE2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者123例,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5例,占79.5%,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来说,应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少腹逐瘀胶囊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由《药典》“少腹逐瘀丸”丸剂研制而成的中药四类新药。本方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 ,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为验证其临床效果和对人体安全性及适用程度的观察。从 1995 - 0 2~ 1998- 12我们根据卫生部《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及少腹逐瘀胶囊的作用 ,对 90例月经过少 (寒凝血滞型 )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60例 ,对照组 3 0例 ,全部为门诊病例。采用随机分组 ,单盲方法 ,将病例按年龄、病情轻重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  相似文献   

5.
余剑灵 《新中医》2019,51(2):73-7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片,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寒凝血瘀证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寒凝血瘀证症状(下腹胀痛、带下量多、形寒肢冷、带下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浆黏度及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姣  贺克  李清 《中成药》2012,34(6):1155-115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少腹逐瘀丸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给药30 d后,观察形态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少腹逐瘀丸能够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并能明显降低血清E2水平(P<0.05),使血清P水平也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血清MDA水平(P<0.01),显著升高血浆6-Keto-PGF1α、血清SOD水平(P<0.01)。结论少腹逐瘀丸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止痛消(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萍 《光明中医》2012,27(2):266-267
目的 观察止痛消(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就诊顺序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止痛消(癓)胶囊)与对照组41例(口服孕三烯酮胶囊),两组均治疗6个月,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尤为显著(P<0.05).结论 止痛消(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及缓解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联合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分析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评分、血清学指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评分、血清学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评分及血清糖类抗原(CA) 12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西药组为3.3%(2/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559)。结论: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炎症及子宫内膜浸润生长情况,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人参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人参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黄体酮针20 mg,每日肌肉注射1次。对照组予黄体酮针20mg,每日肌肉注射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孕6周两组β-HCG和P(孕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多,孕9周时治疗组β-HCG、P(孕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妊娠激素变化情况来看,治疗组更能促进妊娠激素的分泌;同时观察血清TNF-α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及抑制血清TNF-α的表达,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楠  章根琴 《新中医》2017,49(6):77-79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止痛化癥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 B)]、子宫体积及痛经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后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APTT、T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Fi 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Fi 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痛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7.89%,对照组复发率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小子宫体积,减轻痛经状况,继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沃武杰 《新中医》2015,47(9):57-58
目的:观察急支糖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支糖浆,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和哮鸣音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喘息和哮鸣音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和哮鸣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和IL-8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8表达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支糖浆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和IL-8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针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A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凝血瘀型A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类药物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评价量表(NRS)、月经情况评分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生存质量量表(EHP-5)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LH、FSH、E2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LH、FSH、E2及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及治疗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NRS评分、月经情况评分及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N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月经情况评分及EH...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五味散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五味散口服;对照组30例,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73.3%;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减轻痛经程度,缩短经期,减少月经量及缩小子宫体积。结论:五味散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马雪莲 《新中医》2023,55(18):82-86
目的:观察丹黄祛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12 例气虚血瘀、痰湿凝滞型子宫腺肌病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56 例。2 组均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加服丹黄祛瘀胶囊治疗。4 周为1 个疗程,2 组均持续治疗3 个疗程。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子宫体积、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评定痛经积分、月经量积分,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 含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常规组总有效率82.1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子宫动脉RI 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体积小于常规组,子宫动脉RI 值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痛经积分、月经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痛经积分、月经量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2 组血清CA125、LH、FSH 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CA125、LH、FSH 含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丹黄袪瘀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气虚血瘀、痰湿凝滞型子宫肌腺病,可有效减轻痛经,恢复正常月经量,提高卵巢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钟蒙蒙  李昌崇 《新中医》2019,51(1):56-5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肺热壅盛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NF-α、IL-8的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气喘、咳嗽、肺部湿啰音和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热壅盛型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健  郑灵芝 《新中医》2016,48(3):149-151
目的:观察丹黄祛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丹黄祛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2组均以8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3疗程。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比较2组血清CA125、性激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A125、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黄祛瘀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清CA125和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7.
郑惠萍 《新中医》2023,55(6):89-92
目的:观察八珍益母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八珍益母胶囊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痛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指标[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小腹胀痛、块下痛减、经行不畅、烦躁易怒、胸闷不舒、乳房胀痛、经血色紫有块、经血量少等证候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以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122例为研究对象,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缩宫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产后逐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2组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三径线之和和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0%和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Fib和D-D水平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产后逐瘀胶囊治疗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的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抑制血浆Fib和D-dimer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针刺组各30例,温针组予温针灸治疗,针刺组予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温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5);温针组血液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LDH疗效显著,有效调节LDH患者体内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沈满芬  陈旭斌 《新中医》2015,47(12):169-171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足部贴敷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80例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内服、足部贴敷,持续治疗4周,对比用药5天后的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5天,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溃疡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中药、足部贴敷联合常规治疗方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提升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更好地改善免疫失衡、调控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