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AMI患者,21例行急诊PTCA治疗,25例行溶栓治疗.结果急诊PTCA组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开通的有20例,成功率为95%;溶栓组IRA再通有17例,成功率为68%,两组比较,P<0.01.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急诊PTCA组为0.53±0.10,溶栓组为0.54±0.16,病死率分别为5%和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诊PTCA组的平均费用明显比溶栓组高(P<0.05).结论急诊PTCA与溶栓治疗AMI患者,可使IRA充分有效地开通,故在条件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行急诊PTCA治疗AMI.  相似文献   

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明洲  杨平 《急诊医学》1999,8(5):308-3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成形的成功率及近期预后。方法:对1994年以来收治的63例(男52例,女11例,年龄60~76岁)老年人AMI进行了急诊PTCA,其中直接PTCA42例,补救性PTCA21例,观察手术前后患者霜关动脉(IRA)狭窄程度、TIMI血流、近期存活率及部分患翥主功能状况。结果:63例老年人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RA70段,急诊PTCA后完全再通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致 QT间期延长 ,QT离散度 (QTd)增大 〔1〕。成功的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可减小 QTd〔2 ,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与 PTCA治疗 AMI时对 QT离散度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 AMI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心电图的观察指标。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 2 0 0 0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 AMI患者 15 5例。入选标准 :持续胸痛超过 30分钟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相邻 2个以上导联 ST抬高≥ 0 .2 m V ;症状发作在 12小时以内 ;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无束支传导阻滞 ,未服用抗…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withSTsegmenteleva tion ,STEMl)的治疗原则是以迅速再灌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幸存者左心功能。本研究对我院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6月STEMI患者 2 1 6例 ,进行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 (directcoronaryinter vention ,DCI)与静脉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 genactivator,r tpa)溶栓比较 ,探讨两组在近期 (30d)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1 998年 1 2月 1日至2 0 0 2年 6月 1 0日STEMI患者 2 1 6例 ,…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药物溶栓的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 ,溶栓距发病时间愈短 ,血管再通率愈高。为了缩短AMI发病到溶栓时间 ,我院急诊科开展AMI溶栓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急诊科有溶栓适应证[1] 的AMI病人 5 2例 ,男 36例 ,年龄 32~ 75 (平均 5 3)岁 ,女 16例 ,年龄 4 8~ 77岁 (平均 5 8岁 ) ,梗死部位 :前壁范围 2 3例 ,下壁范围 2 2例 ,混合型 7例。溶栓距发病时间 4 0分钟至 6小时。1 2 方法 嚼服阿司匹林 32 0mg(胃病可减半 ) ,尿激酶 (UK)…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病情相对复杂,表现严重,并发症多,因此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迅速恢复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对年龄≥60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依据临床不同情况,观察直接PTCA及支架术与溶栓两组患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 ,AMI的急症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我院 1997年开展AMI急症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治疗 ,现对溶栓治疗和直接 PTCA治疗的结果回顾分析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1 溶栓治疗1.1.1 一般资料 溶栓治疗人选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0 .1m V,胸导联 >0 .2 m V ;3胸痛发病≤ 6小时 ;4如发病在 6~ 12小时 ,心电图仍有 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 [1 ] ;5不包括 AMI合并休克。本组 2 8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  戚文航 《急诊医学》1995,4(2):67-70
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溶栓和院内溶栓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超早期溶栓(≤3小时)可使肌酸磷酸激酶高峰提前,再通率提高,病死率降低,但左室射血分数并无改变,因此,加强和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高院前急救及医院急诊科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水平,早期溶栓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治疗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AMI患者10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Ⅰ级的86例患者行直接PTCA或PTCA+支架,观察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及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9例(19%),双支血管病变27例(27%),三支血管病变47例(47%),左主干病变7例(7%),有侧支循环32例(32%),有钙化43例(43%).IRA共113支,其中前降支50支,回旋支11支,右冠状动脉52支.15支IRA TIMI血流Ⅲ级未干预,对98支IRA行PTCA或PTCA+支架,7例仅行PTCA,全部获得再通;91支PTCA+支架中88支获得完全再通,前向血流TIMI Ⅲ级,成功率96.9%.PTCA或PTCA+支架成功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4例(4.8%)有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未行PTCA或PTCA 不成功组2例死亡(11.8%),12例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7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PTCA成功率高.住院期间并发症少,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 (IBS)及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 (CK) ,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疗效 ,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再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6例 ,分为 A组 (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 4h)与 B组 (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 >4h) ,测定其治疗后 30 d时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 (IBS% ) ,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 (CVIB) ,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延迟时间 (DTCV% )及全收缩期心内膜位移速度 (VSEM)。结果 :在两组临床基本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时 ,B组梗死区的 CVIB、 VSEM明显低于 A组 (P<0 .0 5) ,IBS%则明显高于 A组 (P<0 .0 5)。结论 :心肌缺血后 4小时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及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能定量评价 PTCA参数 ,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作用,将51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分为两组:PTCA组(25例PTCA成功患者)和对照组(26例未行PTCA患者)。对PTCA组患者于术前(4.8±4.3天)、随访则(术后6.3±1.5月)及对照组患者予相问时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PTCA组患者术后随访期左室容量减小、在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左室舒张功能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TCA组随访期左室容量较小.而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能明显阻止左室重构,具临床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直接TPCA组2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30例AMI患者行心电图描记,分别测量入院时、直接PT-CA后2h、24h、1周、2周的QTd值,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结果:直接PTCA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入院时QTd无差异(P>0.05),直接PTCA组除术后2hQTd一过性增大外,24h后明显缩小,与未再灌注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期直接PTC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P<0.01)。结论:AMI后直接PTCA能缩小患者QTd,并能降低急性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对29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5.8±3.8周行PTCA,并于术前(平均4.8±4.3天)、术后早期(平均4.5±2.6天)和随访期(术后6.3±1.5月)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功能。结果,PTCA成功25例(管腔狭窄由94.1±4.6%降至17.5±13.9%);其术后左室容量明显减小,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提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对患者具明显的临床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24例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3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术前(平均4±3天)、后(平均4±2天)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功能,结果显示.PTCA成功20例(管腔狭窄由94.l±4.6%降至17.5±13.9%),其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提示,心肌梗塞恢复期PTCA对患者有明显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6例冠心病患者在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PTCA术后左心室前壁增厚率(PVWTA)和左心室后壁增厚率(PVWTP)比术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PTCA术后发生了心肌顿抑现象.并且,术后外周静脉血SOD活性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地升高(P<0.001),术后心肌酶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提示PTCA术后心肌顿抑与异常自由基反应损害心肌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2009年4月我院41例AMI患者的急诊PCI资料。结果:41例AMI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39例(即时成功率95.1%),开通IRA者中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4.9%),总成功率90.2%。结论: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7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造影初步经验。作者们将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形态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本组结果显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常为单纯型病变,而冠心病的其它类型常为复杂型病变。还发现,单纯型病变在经皮腔内冠状脉动脉成形术后,很少发生再狭窄,但复杂型则常发生再狭窄。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造影特点和X线投照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介入前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替罗非班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充盈、冠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72h心电图ST改变及缺血导联累及数;术后72h内室速及室颤发生总次数及术后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替罗非班组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冠脉内血栓形成减轻(P〈0.05);术后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缺血导联数下降,室速及室颤发生减少(均P〈0.05);但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前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邓冬苗  吕昌东 《现代护理》2005,11(24):2069-2070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80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改善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