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04-2011-04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31例,中型42例,重型27例;腔隙性梗死30例,小面积梗死45例,大面积梗死25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2组均给予监控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颅压和止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1次/d,连用14d。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保护大脑神经元细胞,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解毒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干预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成中药解毒方组与尼莫地平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的中风病中医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值的变化,并作两两比较.结果 中药解毒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无不良影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治疗前后有明显区别,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浓度的影响,治疗后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解毒方具有抑制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作用,可能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是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且对比健康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探讨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否作为脑梗死诊断的指标。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入院后的次日以及治疗病情稳定后的第7天清晨抽取血液,要求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样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mL。2组患者的样品采取平行操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明显要高于正常健康体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并且病情稳定后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2.0±0.16)μmol/L,P<0.01。结论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有相关性,检测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09—2011-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叶酸片,5mg/d;维生素B6,10mg/d。治疗12个月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治疗1a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a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6.2%,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B6和叶酸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急性脑梗死的再发情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共89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根据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组,于伤后12 h内分别检测血清(89例)和脑脊液(18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创伤各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且特重型组和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均P0.05)。脑挫裂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高于弥漫性轴索损伤(P=0.025)、硬膜下血肿(P=0.031)和硬膜外血肿患者(P=0.02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与GCS评分(rs=-0.327,P=0.024)和Glasgow预后分级评分(rs=-0.252,P=0.049)均呈负相关关系。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均高于血清(P=0.039,0.031)。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可以作为辅助评价急性颅脑创伤程度、分型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实验室指标,且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血清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有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与健康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后的次日进行血浆Hcy测定,另选6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cy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有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9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IMT最高,对比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6183,r=0.5862,P<0.01)。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容易促使梗死进展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和治疗14d后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和hs-CRP水平,对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取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00mg/次,口服,3次/d;治疗14d后统计分析血清中hs-CRP、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IMT水平。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MT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特异性的降低血清中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10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30 mg/次,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并对比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1.73%,对照组6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P<0.01).治疗前,2组血清CRP与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与NSE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高黏状态,达到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46例正常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0例ACI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SE、Hcy及H-FABP水平差异,对比不同病灶直径及神经损伤程度ACI患者血清NSE、Hcy及H-FABP水平;分析各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NSE、Hcy及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灶直径的增加和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NSE、Hcy及H-FABP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ACI患者血清NSE、Hcy及H-FABP水平与病灶直径及患者NIH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NSE、Hcy及H-FABP诊断A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0.872、0.822,其诊断敏感度为72.0%、73.0%、77.0%,特异度为97.0%、88.0%、71.0%。结论血清NSE、Hcy及H-FABP水平随ACI患者病灶直径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三者可作为ACI临床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2—2020-02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S-100β、NSE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β、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患者S-100β、NSE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小面积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1分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高于NIHSS评分16~30分和≤15分患者(P<0.05);血清S-100β、NSE水平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升高,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及评价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d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第3d时,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保护脑神经元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2次/d。于治疗前、治疗后7d和14d检测2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DA和SOD的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2组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丁苯酞组在治疗后7d和14d,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丁苯酞组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和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联素(ADPN)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及3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有关,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2012-01—2012-04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病例50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并比较。根据入院24h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入院时、发病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血同型半胱氨酸观察组(17.60±8.98)μmol/L,对照组(10.71±4.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梗死患者发病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对比,观察组(9.95±3.63),对照组(7.92±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急性脑梗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控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对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98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测2组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急性脑梗死显著高于轻度、中度脑梗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及时监测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对脑梗死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