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69岁.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周.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心率120次/rain,血压101/56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律绝对不齐.心脏超声示二尖瓣狭窄(瓣口0.8 cm2),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左心房内附壁血栓;升主动脉内径35mm,左心房54 mm,左心室58 mm,射血分数0.28,肺动脉收缩压70 mm Hg.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狭窄90%,回旋支远段狭窄80%.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9岁.因咳嗽1个月,加重伴气喘10 d入院.入院查体: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稍亢进.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心电图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率102次/分.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以左心房增大明显.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收缩期末内径62 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48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70 mm,射血分数(EF)53%,二尖瓣后叶收缩期脱垂入左心房,二尖瓣中度反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有轻度反流.术前临床诊断:心瓣膜病,二尖瓣后叶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快速型心房颤动.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年龄57岁,体重61 kg.因无明显诱因憋气,心前区疼痛1年入院.查体:BP 110/68 mm Hg(1mm Hg=0.133 kPa),呼吸频率20次/min,HR 65次/min.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淤血多,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平直,心胸比0.51.胸部CT结果显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伴狭窄、钙化.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43 mm,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15 mm,室间隔厚度15 mm,升主动脉内径44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4%,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钙化伴轻度关闭不全.ECG显示:窦性心律,HR 69次/min,左室高电压,ST段下移.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拟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处理方法及手术时机.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89例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6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55~73)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先用药物治疗3个月后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病变未做处理.就诊时、术前和术后6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二尖瓣反流情况,并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1例(91.0%),随访时间6~60个月,术后6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3.1±1.3) cm2 vs.(5.6±2.3)cm2]、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1.3±4.2) mm vs.(54.3±5.5)mm]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1.7±3.9) mm vs.(34.6±4.3) 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6个月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1%±3.9%vs.58.9%±5.6%,P> 0.05).术后3年起,随访患者每年行冠状动脉血管CT检查1次,未发现移植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狭窄>50%). 结论 对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适当的延缓手术,结合正确的药物治疗,可能不再需要同期处理二尖瓣病变,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病人 男,16岁.发现心脏杂音伴心悸10余年.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增宽,左心室增大(舒张期末径57 mm、收缩期末径40 m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危险因素及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42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70mm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50mm)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4例,年龄16~73(45.86±14.99)岁。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患者随访12~132个月,分析影响术后心功能恢复及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5例。41例患者术后1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62.00±13.21)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50.71±14.02)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数(35.23±8.58)mm/m~2、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指数(28.92±9.08)mm/m~2,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46.41%±12.4%)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前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数是预测术后早期左心室功能恢复的预测因子。左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9%、90.2%和83.8%。结论大多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仍有手术指征,术后疗效满意。但术前左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是影响手术疗效和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疾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8月施行部分可曲性人工瓣环二尖瓣成形术治疗259例二尖瓣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疾病的病理分类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16例,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16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3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74例.围术期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房(LA)、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等指标;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中生存率、二尖瓣反流率、二次手术率.结果 259例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4±30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05±37min.术后围术期生存率为96.5%(250/259),无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率为93.4% (242/259),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冠状动脉狭窄发生.术后随访45±28个月,随访60个月时的生存率为93.8%(243/259);无二次手术率为96.1%(249/259).术后LVEDD由术前的62.60±10.19mm缩小至52.88±8.67mm, LVEF由术前的57.91%增加为61.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中无或微量反流188例(72.6%),轻度反流62例(23.9%),中度反流8例(3.1%),重度反流1例(0.4%),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这种部分可曲性人工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并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 30且不伴左心室室壁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人行CABG ,平均年龄(5 8 0±9 4 )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VEF为0 15~0 30 ,平均0 2 7±0 0 4 ,其中2支病变3例,3支病变31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超声心动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平均为(6 1 5±8 9)mm ,LVEF平均0 2 8±0 0 7。心功能分级平均为2 9±0 7。体外循环下手术2 6例,非体外循环常温手术(OPCAB) 8例。每例旁路移植2~6支,平均(3 9±0 9)支。随访率94 1% ,随访时间平均(3 5±1 9)年。结果 无手术死亡。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5 5 2±7 1)mm ,LVEF平均0 4 7±0 11。心功能分级平均1 9±0 3。以上指标与术前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生存率为91 9% ,5年生存率为85 7%。5年免除心绞痛为81 3% ,心功能分级为1~3级,平均1 4±0 6。结论 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CABG病人的中、远期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4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2年于2009年12月15日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1/50mm Hg(1 mm Hg=0.133 kPa),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3及第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闻及中度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片示心影普大,心胸比0.75.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左优势型,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见管腔明显扩张,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19 mm,最粗处直径73 mm,向后进入左心室,瘘口直径15 mm.心脏多普勒超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86 mm;左冠状动脉内径6 mm;右冠状动脉内径15 mm,起始段呈瘤样扩张内径65 mm,右冠状动脉远端开口于二尖瓣后叶下方,内径约12 mm;右冠状动脉内呈五彩血流;提示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右冠状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0.
兔慢性室壁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兔慢性左心室室壁瘤(LVA)模型.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5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中段,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扎前、结扎后当时和1个月后经心尖部测左心室内收缩末压(LVESP)和舒张末压(LVEDP).结扎前和1周及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前后径(D1)、长径(D2)、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计算室壁瘤所占左心室面积比例.留心脏标本做大体病理检查,用琼脂做左心室腔内铸型.结果 动物存活率88.6%,LVA模型成功率83.9%.超声心动图见心尖部和左室前侧壁膨出,运动消失或呈反常运动,LVA面积(33.4±2.4)%.形成LVA后,D2、IVS、LVEDV和LVESV显著增加,LVEF显著降低,D1和LVPW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冠脉后LVESP显著性降低,1个月后有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LVEDP进行性升高.病理检查室壁瘤累及左室心尖部和前侧壁,室间隔未受累.左心室腔内铸型见室壁瘤形成后心尖部和前侧壁明显膨出.结论 同时结扎冠脉前降支和回旋支中段,可形成面积较恒定的解剖性LVA,累及左室心尖部和前侧壁,不累及室间隔.腔内铸型法可用于研究左心室腔内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8岁。以胸闷、气促,不能平卧,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上肢血压90/60 mmHg(1 kPa=7.5 mmHg),下肢血压240/55 mmHg,颈静脉怒张,左侧颈动脉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Ⅲ级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第2音亢进。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67mm,收缩期末内径45mm,左心房内径43mm,左室壁普遍增厚,主动脉根部内径正常,升部扩张,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并中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内径明显扩张(47mm ),肺动脉压力55mmHg,心包大量积液。同位素扫描检查:双肺多发性血流灌注降低。临床诊断: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12.
绵羊左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选择性结扎绵羊冠状动脉对角支,以获得稳定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方法对4只绵羊从心尖至心底大约40%处结扎冠状动脉对角支,在结扎前、结扎后30min和7d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作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心电图,评价心功能;然后处死绵羊,作心肌病理检查。结果4只绵羊均存活。结扎后30min和7d主动脉收缩压、心排血量较结扎前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中心静脉压较结扎前均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较结扎前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较结扎前降低(P<0.05)。结论通过选择性结扎绵羊冠状动脉对角支可以获得稳定、可靠的左心衰竭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52岁.发现心脏杂音21年,活动后心悸、气喘2年入院,入院查体: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4/6级隆隆样舒张期杂音,P2亢进.心电图检查示:心房颤动,左心室增大;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二尖瓣前后叶瓣尖增厚,钙化,粘连,开放受限,后叶运动幅度减弱,瓣下腱索挛缩;收缩期时前叶脱向左心房,左心房内径52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5mm, 收缩期末内径37mm,射血分数(EF)60%.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9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13年,心前区痛1周余。查体:血压120/80 mm Hg,心率70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向颈部传导,P2〉A2。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上隔膜型狭窄,升主动脉及弓部增宽,升主动脉直径53 mm,左心室内径44 mm,左心室肥厚,室间隔厚度19 mm,射血分数(EF)85%。术前CT示:主动脉根部狭窄,升主动脉扩张(图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对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功能改变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53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45例,女8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3.3岁。53例患者均行off-pump CABG,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改变及二尖瓣反流情况。结果术后3h死于突发心室颤动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1例,于术后6h行二次开胸止血手术。随访52例,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48例。术后12个月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4.75±6.83mm vs.38.80±7.21mm,t=-3.550,P=0.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0.50±10.31mm vs.53.85±11.20mm,t=-6.364,P=0.000)和二尖瓣反流面积(25.32%±9.80% vs.29.45%±12.30%,t=2.129,P=0.001)均较术前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2.10%±24.20% vs.57.75%±22.10%,t=2.132,P=0.038)较术前增加。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off-pump CABG术后12个月二尖瓣反流量减少,左心室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室壁瘤切除左心室几何重建连续42例经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Gao CQ  Li BJ  Xiao CS  Zhu LB  Wang G  Wu Y  Ma X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917-919
目的总结42例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加冠状动脉搭桥无死亡的经验. 方法 42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男41例、女1例,平均年龄(55.5±2.4)岁(40~68岁).38例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术前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0例,其中有心室颤动病史2例,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8例,合并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3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心功能(NYHA)Ⅲ级32例,Ⅳ级10例;合并二尖瓣轻至中度关闭不全6例.42例经左心室造影和手术证实为解剖性室壁瘤,位于前间壁41例、下壁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1%(17%~63%),其中LVEF<40%29例.33例采用Jatene术式,8例Dor术式, 1例Cooley术式,其中10例在心脏跳动下完成左心室成形术.左主干病变7例,3支病变30例,2支病变6例,单纯左前降支病变5例.全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乳内动脉使用率100%.术中证实左心室内附壁血栓21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5±11)min,阻断升主动脉(78±10)min. 结果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3.1±1.2)d,住ICU(2.8±0.6)d.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7例(17%),术后发生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胸骨哆开1例,术后早期渗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左心室前后径、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LVEF有增加趋势(P>0.05).围手术期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无死亡. 结论室壁瘤切除左心室几何重建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除改善心功能外,可消除室性心动过速,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13岁.发现心脏杂音7年入院.查体:发育较同龄儿童差.血压10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Ⅵ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检查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压差90 mm Hg,瓣环直径14mm,先天性主动脉瓣单叶畸形;二尖瓣狭窄伴轻中度反流,瓣口面积1.0 cm3;降主动脉缩窄,压差20 mm Hg;动脉导管未闭,直径1 cm;左室舒张末内径51 mm,左室收缩末径34mm左心室壁明显增厚,射血分数(EF)0.61.  相似文献   

18.
病人 男,44岁.活动后胸闷、胸痛1年,休息可缓解,未行药物治疗.胸闷、胸痛加重1天.既往吸烟史20余年,饮酒史10余年.心脏超声示左房内径39 mm,左室舒张末内径57 mm,左室收缩末内径44 mm;心尖区饱满,有一腔与左心室相通,呈矛盾运动;左室壁呈弥漫性运动减弱;射血分数0.45.心电图示Ⅱ、Ⅲ、avF、V3-6导联ST段抬高0.05~0.10mV,Ⅰ、avL导联T波低平,Ⅱ、Ⅲ、avF、V3-6导联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9.
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们自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共为 130余例病人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现将资料完整的 110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9 2± 8 1)岁。有心肌梗死史者 70例 (6 3 6 % ) ,合并左心室室壁瘤 2 2例 (2 0 % )、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各 1例 ,6 0例高血压 ,5 9例有吸烟史 ,2 3例糖尿病 ,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年。单支血管病变 3例 ,2支血管病变 10例 ,3支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室间隔厚度对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273例,全部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根据手术时使用的主动脉瓣不同品牌,将患者分为3组:Regent组、On-x组、其他品牌组.定义术后跨瓣压差大小为:轻度(0~30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度(30 ~60 mm Hg)及重度(大于60 mm Hg).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测量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和室间隔厚度.结果 3组患者术前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及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gent组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为重度的患者术前室间隔厚度明显多于轻、中度(P<0.05).使用On-x组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为重度与中度的患者术前室间隔厚度者明显多于轻度组(P<0.05).其他品牌组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为重度的患者术前室间隔厚度明显多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 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术前室间隔厚度大于13.6 mm的患者其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较厚度小于13.6 mm的患者显著增高.室间隔厚度大于15.3 mm的患者,应同期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或替换无支架瓣膜以减少主动脉瓣替换后的跨瓣压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