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站立斜板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脑梗死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外加站立斜板训练。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两个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斜板训练有助于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通塞脉片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将40例发病20~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通塞脉片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1月后、2月后采用简式FMA、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MMESE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经FMA评分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1),日常生活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提高(P〈0.01),认知功能MMESE评分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MESE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塞脉片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其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和丁咯地尔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和丁咯地尔注射液,并在48小时后开始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运用简式Fugl-M ef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 efer Assess-m ent 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 ified Barthel Index MB 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和丁咯地尔注射液能够有效的促进脑梗塞患者恢复健康,对其提高生活质量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沈晓雁 《河南中医》2014,(12):2323-232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对照组(P均〈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25±3.73),对照组为(17.41±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强化康复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强化康复锻炼,疗程6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I)积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FMA和B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可促进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成为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早期治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接受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后随访1个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 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加分期针刺、推拿(治疗组)50例,现代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50例。每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国际通用的Brunnstrom评估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法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Brunnstrom、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组之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将2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与治疗组(116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实施神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MES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FMA评分、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早期及时实施神经康复有助于脑功能重塑,加强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认知功能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著(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金俊  李灵真  于广周 《新中医》2021,53(15):60-6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降低(P0.05),MBI、FMA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低(P0.05),MBI、FMA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牛津残障评分OH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及安全性评价,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治疗后1月、6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卒中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NIHSS评分、OHS评分与入院时评分差值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BI评分与入院时评分差值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可减少脑梗塞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升运动功能,减轻病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Bobath疗法及电针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作业疗法和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评定患者上肢综合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FMA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经颅皮层电刺激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经颅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病人疗效。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MEP皮层电位潜伏期及CMC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皮层电位波幅明显增高(P〈0.01)。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是促进急性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蛭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金蛭胶囊与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银杏达莫治疗,疗程均为10—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蛭胶囊能改善脑梗塞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稳定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以被动运动为主的康复措施;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平衡康复训练、中医推拿及针灸以及中药内服外用等。于康复训练开始前、康复训练6个月时评价临床神经功能(NIHSS)、肢体平衡(Berg评分)及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组间NIHSS、Berg、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erg、FMA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较好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迭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银杏这莫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迭拉奉注射液静脉应用。观察治疗前、第14天的Glasgow评分、ESS积分。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Glasgow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依这拉奉联合银杏达莫联合疗效明显优于单应用银杏达莫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