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上端结石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解除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行肝内胆管支架引流术,术后2月行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结果:36例均获成功,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后置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多次开腹手术。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 (三镜 )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 36例。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肝外胆管尤其是胆总管下端结石及狭窄。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和耐高压球囊导管扩张术 (LPBD) ,解除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行肝内胆管支架引流术。术后 2月行胆道镜和 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残余结石。结果  36例均获成功 ,未再施行开腹手术。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 ,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后置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18例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术中胆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者术中均止血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4例采用生理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浸泡的纱条压迫配合麻醉控制性低血压止血,3例行肝动脉结扎止血,1例在阻断肝蒂后予切开肝实质,暴露出血部位后缝扎止血。结论合理运用多种止血手段,能妥善处理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术中胆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胆道镜微创技术联合常规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胆道镜微创技术以改善疗效、降低手术残石率及最终残石率的方法。方法对198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胆道镜治疗(包括膜状狭窄胆管的扩张治疗),并根据术中胆道镜探查结果指导手术方式。手术分别采用或组合应用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术、肝叶切除术(包括肝叶、肝段、契形、不规则切除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含皮下空肠盲襻)、肝内胆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U形管引流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等术式。术后采用胆道镜取除残石、术后胆道镜介入下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胆管微波切开治疗等。结果对带有T管的拟手术的4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结石患者,术前应用胆道镜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取除残留结石、扩张膜状狭窄胆管、指导术式选择,使手术残石率由78.0%(409/524)降低为24.4%(128/524)。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6/1076),其中17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狭窄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5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微波切开治疗,狭窄得以解除;25例巨大的或嵌顿性残石,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结石取净。结论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须手术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镜介入下的微创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最终治疗效果,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经胆道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的15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合并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男6例,女9例。本院手术4例,外院转诊11例。除1例因胆管角度太大,未能取净结石,带管出院后引流管脱落,未及时来院处理;其余病例经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均未见结石残留。结石取净率达93.3%。无胆道感染、大出血、窦道撕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道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合并狭窄,可有效解除胆管的局限性狭窄,提高结石的取净率,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 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胆管术后残留结石并狭窄的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和纤胆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9月~2003年6月共380例手术和纤胆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8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应用纤胆镜技术后。残留结石率由38%降到12.9%,132例术中纤胆镜发现合并肝内胆管狭窄,其中30例为假性狭窄,经纤胆镜扩张后治愈,其余采用了相应的手术方式。49例残留结石的病人术后均采用纤胆镜取石,残留结石率为1.9%,4例因多次取石费用高而放弃,3例因胆道出血而放弃。结论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中联合应用纤胆镜可使肝内结石的诊断更明确、取石更有效,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术后经T管窦道纤胆镜取石是治疗肝H日管残留结石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胆道大出血多发生在胆道术后 ,临床病因极其复杂。本文收集我院自 1995年来收治的 7例胆道术后大出血病例 ,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2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8~ 73岁。 7例病员均系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 ,或伴有局限性肝内脓肿、肝胆管瘘经多次胆道手术之后。其中 1例曾经 6次胆道术后 ,长期并发左肝管腹壁外瘘、左肝管残余结石、左右肝管狭窄 ;1例 3次 ,2例 2次 ,3例 1次胆道术后。本次手术方式 3例为左右肝管、肝总管与空肠Roux Y吻合 ;1例左肝管、肝总管空肠吻合 ;3例胆总管探查取石 ,所有病员都置T管支撑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41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胆道探查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检查或取石.结果 41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检查,术后残石率由25.62%降低到8.19%.结论 术中常规应用纤维胆道镜可降低胆道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取石临床经验。方法80例胆囊结石可疑胆总管结石采用经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腹腔镜下分离胆囊管至胆总管汇合处,剪开胆囊管前壁,扩张器适当扩张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明确胆道结石分布,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后再造影确认结石取净,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术后不常规放T管。结果6例胆道探查阴性。术中证实74例胆道有结石,0.6~1.0cm18例,<0.5cm56例。31例胆道内1枚结石,43例有2枚以上。18例需用等离子碎石器碎石。67例行胆囊管扩张。胆囊管开口变异6例。胆囊管损伤2例,处理后无术后胆漏。5例可疑肝内胆道结石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行T管造影和胆道镜检查证实2例左肝管结石行胆道镜取石治愈,3例未发现结石。本组手术时间(168±34)min,出血量(50±8)ml,术后腹腔引流量(30±17)ml。62例术后3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胆管残余结石。结论经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是治疗继发性胆道结石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7例胆道出血病人的出血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总结出胆道出血的诊治流程。结果黑便、CT/B超提示可初步诊断胆道出血,术中胆道出血直接肉眼可见,出血量100 ml,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150 ml,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诊断为胆道出血。37例病人中,术前胆道出血14例,术中胆道出血16例,术后胆道出血7例。16例保守治疗,15例痊愈,1例因胆管癌全身扩撒,全身出血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17例手术治疗止血成功;4例行肝动脉造影栓塞治愈。结论胆道出血病人主要原因为肝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应迅速分析胆道出血原因,结合出血量来选择治疗方法。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胆道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及时手术也是提高胆道出血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