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象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宫颈癌患者凝血象包括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比较,宫颈癌患者PLT、PCT、FIB和D-二聚体显著增高(p<0.01);MPV显著降低(p<0.01);而PDW、PT-INR、PT、APTT和T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0例普通肝炎(未发展成肝硬化)患者为肝炎组,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并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PT、TT、APTT及D-D水平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FIB水平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的PT、TT、APTT、D-D水平比较,A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病病情发展各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监测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方法收集312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值(INR)及纤维蛋白原(FIB)。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及肝癌患者PT、APTT、TT、INR、MPV及PDW测定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LT、PCT及FIB测定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慢性肝炎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T)0.05,P_(APTT)0.01,P_(TT)0.01,P_(FIB)0.05,P_(INR)0.05)。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LT)0.01,P_(MPV)0.05,P_(PCT)0.01,P_(PDW)0.01),慢性肝炎组的血小板计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PLT)0.05,P_(PCT)0.05),肝癌组的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对诊治肝病、病程发展、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洁茹  常敏凤 《医学综述》2011,17(21):3358-3359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增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PT、TT、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FIB较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试验结果在各期肝炎病情中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损程度。方法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76例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I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表明患者血小板体积不均一性增大。结论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慢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患者血清中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抗体(aPS/PT)效价与其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从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PE及重度PE患者各50例,同时选取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同时用ELISA法检测各组aPS/PT-IgG、aPS/PT-IgM的效价,分析aPS/PT效价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PE组aPS/PT-IgG及aPS/PT-IgM效价、MPV、PDW、PCT、FIB、D-D均较PE组及对照组升高(P<0.05),而PLT、PT、APTT、TT低于其他两组(P<0.05);PE组MPV、PDW、PCT、FIB、D-D高于对照组(P<0.05),但PLT、PT、APTT、TT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在重症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症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45例(病例组)和体检正常的健康人45例(对照组)。测定其血小板的各项参数和各凝血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PLT分别为(43.67±46.1)×109和(199.03±33.2)×109,MPV分别为(14.56±0.21)fl和(10.23±1.30)fl,PCT分别为(0.07±0.01)%和(0.27±0.11)%,PDW分别为(14.52±2.13)%和(9.89±1.01)%,病例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PT、APTT和TT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时间差△PT>3s,△APTT>10s。病例组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病例组Ⅱ、Ⅴ、Ⅶ、Ⅸ、Ⅹ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Ⅷ因子呈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显著,可及早发现重症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96例正常晚孕组和14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TT、APTT、AT-Ⅲ、PLT、PCT下降(P<0.01),FBG、MPV、PDW,P-LCR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痛前期组及子痫组比较:AT-Ⅲ、PLT依次降低(P<0.05或P<0.01),FBG、MPV、PDW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比较:TT、AT-Ⅲ、PLT下降(P<0.05或P<0.01);FBG、MPV升高(P<0.05或P<0.01).结论 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比正常孕妇更具有血栓形成倾向.②早发型子痫前期比晚发型更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KX-21N)和全自动血凝仪(CA-6000)测定430例肝硬化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指标(PT、AVTT、TT、FI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PT、AF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其PLT、MPV、PDW、PCT、PT、APTT、TT、FIB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及其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爱萍 《四川医学》2009,30(9):1463-146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采用法国思达高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LCR)采用法国血细胞分析仪ABX PENTR120检测。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PT、APTT、TI逐渐升高(P〈0.05),而FIB逐渐降低(P〈0.05)。肝硬化组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MPV、PDW、P-LCR逐渐升高(P〈0.05),而PLT逐渐降低(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自动血凝仪及日本Kx-21血液分析仪对我院500例临产孕妇和50例正常婚检妇女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bg、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PL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O.05);临产孕妇的PT、APTT和TT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对于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联合检测对妊高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8例妊高征患者及50例健康孕妇,观察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值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患者的PT、APTT、TT、FIB、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妊高征病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产后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78-80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与健康妊娠晚期孕妇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比较,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改变与易栓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ckman 5 diff AL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对42例HDCP患者(HDCP组)与98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妊晚组)以及110例健康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HDCP组的PT、FIB、PLT、MPV、PCT、PDW分别为(11.7±1.40)s、(4.2±0.84)g/L、(197.7±71.8)×109/L、(11.0±1.9)fL、(0.11±0.45)%、(20.7±1.3)%,与对照组的(13.0±0.92)s、(2.7±0.65)g/L、(208±69.4)×109/L、(10.0±1.8)fL、(0.14±0.29)%、(18.5±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妊晚组PT、APTT、FIB、PLT为(12.0±0.95)s、(25.5±4.4)s、(3.6±0.71)g/L、(198.4±70.1)×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DCP组PT、APTT、FIB、MPV、PDW为(11.7±1.40)s、(26.0±4.3)s、(4.2±0.84)g/L、(11.0±1.9)fL、(20.7±1.3)%,与妊晚组的(12.0±0.95)s、(25.5±4.4)s、(3.6±0.71)g/L、(10.1±1.6)fL、(19.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对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血栓前状态,有效预防易栓症的发生,提高产科的安全性,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