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祥  王军  王运杰 《山东医药》2010,50(26):77-78
目的观察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侧脑室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一侧侧脑室三角区24例、一侧侧脑室额角3例、一侧侧脑室颞角2例、占据一侧侧脑室1例;其中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术前有颅内压增高的21例术后早期颅内高压缓解16例、加重4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6 a,6例肢体活动障碍者5例改善、1例加重,3例偏盲者2例改善、1例无变化。肿瘤全切病例中,1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一侧脑室三角区,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效果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汇总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患者(肿瘤体积在影像学上≥4 cm)40例,对手术情况及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对肿瘤的全切率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和神经保留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3例术中全切肿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全切率达到82.5%;4例达到次全切除,3例患者切除不足50%.死亡2例。6例患者面瘫症状无明显好转,4例患者出现听力障碍加重。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手术切除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28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偏瘫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碟骨脊、矢状窦旁,大脑凸面,最大直径5.4 cm~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材料进行栓塞治疗后3 d~7 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颌内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供血,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6例.术中出血量300 mL~1 500 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CT、MRI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8例蝶骨嵴脑膜瘤,(根据所见肿瘤主体部位分为外侧型和内侧型)。外侧型25例行手术全切除,内侧型23例中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5例视觉障碍明显改善,1例单侧视力损害加重,动眼神经损伤1例,偏瘫1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2个月~9a,复发6例均为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患者。认为经翼点入路手术可获良好显露,充分利用显微技术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注意保护穿通动脉,酌情处理肿瘤与重要结构的黏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魏麟  孙立山 《山东医药》1999,39(7):9-10
巨大颅-鼻-眶沟通瘤是神经外科少见而难以处理的疾病,以往多采用颅-面联合入路或分别行头颅和面部切口切除相应部位的肿瘤,或分期完成不同部位的肿瘤[1],上述手术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我院最近收治1例大型颅底沟通瘤患者,经开颅和经鼻用内窥镜一期手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6例,无变化7例,加重3例。随访3~36个月,仍有2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肿瘤未全切的8患者中有2例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未见明确增大。肿瘤全切的28例患者生存良好,随访未见确切复发。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的应用使老年人脑膜瘤的检出增多。对象与方法作者观察了37例高龄脑膜瘤患者,评价手术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男10例,女27例,年龄75~84岁,平均77.5岁。21例肿瘤直径>4cm,16例较小。31例肿瘤全切除,6例行次全切除。脑膜瘤的部位为大脑凸部22例,前颅窝6例,后颅窝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疗效。方法鞍区病变患者54例,均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其中垂体腺瘤47例,行肿瘤全切术39例、次全切除术6例、部分切除术2例;Rathke囊肿3例,均行全切除术;颅咽管瘤3例,行全切除术1例、次全切除术2例;垂体脓肿1例行病灶清除术。10例次全切除+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放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4例、鼻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较术前降低50.0%以上10例。术后随访无复发或瘤体增大。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36例全切、4例次全切,无手术致残及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2例复发,1例选择再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2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应积极选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CT诊断(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20%,中年女性多见。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发生在蛛网膜颗粒。好发部位包括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幕切迹、前中后颅凹底和桥小脑角处。脑室内及三脑室后亦可发生。肿瘤多为单发,偶见多发。CT平扫见脑膜瘤多为椭圆形稍高密度影,肿瘤以广基与颅板或脑膜密切相连,瘤旁水肿或多或少,有明显的占位表现,脑室内脑膜瘤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14.
经海绵窦手术治疗海绵窦病变疗效观察(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C)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及影响肿瘤切除的因素。方法:58例CS病变患者施行经颅手术治疗,其中CS内动静脉瘘(AVF)11例,CS内异物(铅弹)2例,CS肿瘤45例。手术经额颞翼点开颅36例,额颞眶-颧弓开颅14例,幕上幕下联合经岩骨开颅8例;手术入路采用经CS上壁上方入路及经CS外侧壁侧方入路。行肿瘤全切28例,部分及次全切17例;对AVF者用止血海绵填塞CS静脉间隙;对CS内铅弹经Parkinson三角取出。结果:肿瘤全切率为63.2%,次全切及部分切除率为36.8%;9例CS内AVF患者的漏口完全消失,2例漏口部分消失者叉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C内异物者均取出铅弹。1例脑膜瘤患者术后1周死于脑栓塞,出现动眼及外展神经功能障碍各6例。结论:CS病变手术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对术后影像学证实有残余肿瘤者,应行放疗或放射外科治疗。影响CS内肿瘤切除的因素主要为肿瘤性质、二次手术或放疗。  相似文献   

15.
王光发 《山东医药》2007,47(18):53-54
21例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1例,无手术死亡,有2例复发,其余头痛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视力好转,失语及偏瘫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认为对于侧脑室内脑膜瘤根据CT及MRI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0~1991年用Nd:YAG激光切除脑膜瘤7例,手术效果较好。1.一般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6~46岁。病程1个月至4年。CT扫描:位于左额顶部、右额颞顶、大脑镰旁、矢状窦旁、蝶骨嵴各1例,左颞叶2例。肿瘤直径5cm~9cm。术后病理报告为脑膜瘤5例,恶性脑膜瘤2例。瘤内激光加电切除4例,单纯激光切除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颈段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高颈段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者15例,次全切者3例,大部分切除者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36个月,术前有神戏根痛症状的12例患者术后该症状均缓解,有肢体肌力障碍的8例患者中,6例已恢复正常,2例有明显改善,有麻木症状的7例患者该症状亦有所好转,肿瘤未全切的5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行放疗。结论高颈段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微创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包括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增大或囊性变扩大2侧)经微创显微手术治疗16例NF2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听力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切除时机和肿瘤侧别,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三叉神经和听觉脑干反应监测。 结果双侧听神经瘤9例均分期分侧切除,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共切除25侧听神经瘤(2侧肿瘤未行手术)。全切除肿瘤22侧(22/25,88%),另3侧肿瘤近全切除(为唯一存在听力耳)。椎管内神经鞘瘤3例和颅内脑膜瘤1例,均获得肿瘤全切除。近全切除的3侧听神经瘤和尚未行肿瘤切除的2侧听神经瘤(尚存有效听力),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术前残存有效听力的11侧耳,术后保留不同程度的听力5侧,听力保留率为45.5%(5/11)。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者23侧(23/25,92.0%),半年后复查显示面神经功能H-B I~Ⅲ级的有23侧,H-B Ⅳ级2侧。术后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应根据双侧肿瘤的大小、听力水平、解除脑干压迫的迫切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和是否合并其他肿瘤,来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肿瘤切除的时机、肿瘤侧别和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髓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13例,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9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腰背部疼痛2例,痛温觉分离者1例,呼吸困难1例,肌肉萎缩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明确髓内占位性病变。全部病例采取全椎板切开术后复位固定。对患者术后病理以及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和随访复发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室管膜瘤10例全切,1例次全切除;2例星形细胞瘤1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转移各1例均全切除;1例炎性组织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11例,1例术前双下肢瘫和大小便失禁,术后无变化,5例术后症状加重,经康复治疗后2例完全恢复,2例留有轻度功能障碍,1例仅轻微改善,遗留有中度功能障碍,没有死亡病例。17例随访0.1~4.5年,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1例转放射治疗。 结论对于不同病理和性质的髓内肿瘤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获得较好的成功率。术前症状较重者,预后较差。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是脊髓内肿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石强 《山东医药》2012,52(22):62-63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经验。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45例。肿瘤主体位于背侧和(或)向外侧延伸者采用枕下旁正中入路(15例)和枕下正中入路(11例),肿瘤主体位于腹侧和(或)向外侧延伸者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11例)和远外侧入路(8例)。共行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术后随访30例(4个月~1 a),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5例,4例患者肌萎缩无好转,1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麻痹,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半年GOS评分1分者12例,2分者20例,3分者13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疗效满意。根据肿瘤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