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4年于 2 0 0 3年 9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位 ,右腹股沟可见隆起性梨形包块 ,大小约 15cm× 10cm×8cm ,质软 ,呈囊性感 ,无明显压痛 ,外环口明显扩大 ;嘱其平卧 ,包块能消失 ,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 ,包块不出现 ,松开内环口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右侧腹股沟疝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 ,囊壁较薄 ,呈灰白色 ,约 12cm× 6cm×5cm ,无疝内容物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直疝三角处缺损较大 ,约 3cm×…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4岁。因左腹股沟部可复性包块30年余人院。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处可见椭圆形包块降人阴囊,约8cm×6cm×3cm,质地柔软。患者平卧,用手很容易将包块还纳,但还纳不甚完全,因为病史较长,当时考虑可能与疝囊粘连有关。还纳后用手压迫内环位置,增加腹压,包块不复现,松手后包快又出现,并降入阴囊,腹股沟外环可容2指,患者咳嗽时有冲击感,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3.
余伟宏 《九江医学》2002,17(3):150-150
患者,60岁。因自幼左侧阴囊可复性包块于2001年3月8日入院。患者阴囊包块平卧时要回纳消失,站立时明显,偶有左腹股沟胀痛感。入院体检:站立时,左侧阴囊明显增大,于其内可触及一大小约15cm×12cm×10cm质软包块,上部呈蒂柄状,透光试验阴性。阴囊两侧可各触及一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于同年3月12日在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下行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内环口内下1cm……  相似文献   

4.
李粤  李亮  隋梁 《海南医学》2012,23(13):137
半月疝是疝和腹壁外科罕见病例,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诊治半月疝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右侧腹壁包块及左侧腹股沟包块两年"于201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下腹壁出现一个包块,无疼痛、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2a入院。入院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见1个倒梨型包块,包块还纳后压迫内环口包块不再出现,用手指经阴囊探及内环口松弛,透光试验阴性。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右侧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为滑动疝,其中阑尾构成疝囊壁之一部分,尖端明显充血肿胀,阑尾壁水肿。常规切除阑尾后,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1990年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腹股沟区无痛性可复性包块,2008年7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左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中用材为聚丙稀单编织锥形充填物及成型补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不可复性包块伴疼痛1小时急诊入院.患者诉站立位疼痛明显,平卧位疼痛稍减轻.查体:左下腹肌紧张明显,患者抵触查体.左侧阴囊内空虚,未触及睾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急诊超声提示左侧睾丸缺如,左侧腹股沟区可见呈"倒8字"形低回声团;改变体位后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再次检查可见腹股沟内环上方低回声团呈椭圆形,CDFI: 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腹股沟疝合并隐睾可能.将患者收住院行择期手术.住院期间,患者突发左侧腹股沟区包块不可还纳伴疼痛,行急诊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内环上方可见椭圆形低回声团,隐睾可能;左侧腹股沟区探及肠管样回声,并与腹腔相连,考虑左侧腹股沟斜疝肠嵌顿可能.遂急诊行左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左侧隐睾切除术.术后病理:隐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40例腹股沟复发性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复发斜疝中,手术过程顺利,平均住院6 d,随访6个月至8年,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符合现代疝修补观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马鞍形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3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6个月于2 0 0 2年 7月 1日入院。包块由发病初的红枣大小增大到鸡蛋大小 ,由腹股沟管降至阴囊 ,由局部无不适感觉到有坠胀感 ,平卧后消失。入院查体 :T 36℃ ,P 88次 min ,R 18次 min。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情况 :站立时 ,左侧腹股沟可见一个椭圆形包块 ,大小约 4cm× 3cm× 3cm ,降至阴囊上方 ,触之柔软 ,无压痛 ,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卧位或用手推送可还纳 ,堵住内环口站起 ,包块无膨出 ,放开后可见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左侧腹股沟斜疝。 2 0 0 2年 7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采用经腹小切口 ,长 1.5~ 2 .0cm ,行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5 7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2 (8~ 2 2 )min ,无手术并发症 ,随访 5 2例无复发。结论 :经腹腔行小儿疝修补术是一种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1.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包块称腹外疝.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其中以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75%以上.减少和消除腹外疝复发,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做护理工作,以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邹景平 《中原医刊》2003,30(14):51-52
我院 1996年以来共收治腹股沟脂肪瘤疝 3例 ,均误诊为腹股沟斜疝 ,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男 ,76岁 ,以“左腹股沟可复性肿物 16年”为主诉入院。有多次嵌顿史 ,均手法复位。查体 :左侧腹股沟可见一直径约 5厘米半圆形肿物 ,未进入阴囊 ,质软 ,叩诊实音 ,可还纳消失。指诊外环口扩大 ,有冲击感 ,压迫内环口咳嗽时肿物不出现 ,松压后复发。入院诊断。左腹股沟斜疝。手术所见 :肿物为脂肪瘤 ,分叶状 ,有完整包膜 ,位于腹膜外腹股沟管内。摘除脂肪瘤 ,进一步探查无疝囊 ,缝合伤口 ,未行疝修补术。病理诊断 :脂肪瘤。随访 6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段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不同年龄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组,比较每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60岁以上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牵拉不适以及复发等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而在60岁对以下组,并不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 疝的治疗应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76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渐增大 1年入院。近半年来自觉其渐渐有所增大 ,左侧腹股沟包块降入阴囊后 ,平卧 1~ 2小时其包块还纳不全仍自觉有一条索状肿块 ,约 2cm× 3cm ,固定于左侧腹股沟而住院治疗。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 :左侧腹股沟可扪及 5cm× 7cm肿块 ,质软、边界较清、固定、可降入阴囊 ,不能还纳 ,肿块局部未闻及肠鸣。术前诊断 :左侧腹股沟难复性斜疝。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 :①左侧腹股沟韧带内侧有约 5cm× 4cm肿块 ,肿块与精索紧密粘连 ,边界欠清 ,表面糜烂 ,组织水肿、增厚 ,质脆。②…  相似文献   

15.
杨建国 《四川医学》2002,23(9):969-969
患者 ,男 ,4 7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斜疝行疝修补术治疗 ,术后 1+ 月手术切口外上方出现一包块 ,逐渐长大 ,直立行走时包块更明显 ,手压包块可消失。诊断为复发疝 ,术后 5 + 月在持硬麻醉下规范行疝充填网塞修补术 ,拆线时见手术切口上方有 2 .5 cm× 2 .5 cm大小包块 ,直立时包块较明显 ,平卧及用手压包块未见消失。术后 33天又在局麻下 ,切开包块探查 ,发现为网塞部分突起即被迫将网塞取除 ,分层缝合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开展 2 + 年 ,该术式损伤小 ,恢复快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我院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3月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斜疝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有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等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78例患者均恢复状况较好,对患者随访2年,无腹股沟斜疝复发,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效果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7岁,退休工人,因右腹股沟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BP132/80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4cm×3.5cm包块,质软,按压包块不能消失,血常规:WBC9.3×10^9/L.N86.5%,L9.2%。入院诊断:右侧股疝。积极术前准备,行右侧股疝修补术,术中见精索内前方寻找到疝囊,约3cm×1.5cm大小,疝内容物为小肠,疝囊颈部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行疝囊高位结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包块突出处分离,分离出疝囊,打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探讨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2 min;95%以上的患者在术后8~12 h即可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2~48个月,没有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并发症少,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