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VAIN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脱落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4.9岁,VAINⅠ、VAINⅡ、VAINⅢ分别占53.3%(16/30)、33.3%(10/30)和13.3%(4/30);VAINⅢ在年龄≤40岁者和>40岁者中分别为10%(1/10)和20%(4/20);80.0%(24/30)患者有CIN病史,13.3%(4/30)有宫颈癌病史;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中分别有3/9、53.3%(8/15)和2/4发生VAINⅡ~Ⅲ;96.6%(28/29)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86.7%(26/30)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结论 VAIN临床特点与CIN相似,CIN诊断和治疗原则也可适用于VAI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与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的相关性,为绝经后女性VaIN的科学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经阴道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为VaIN的160例绝经后女性为病变组,另选同期常规体检的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且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正常的健康绝经后女性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阴道微生态的差异。结果: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微生态普遍呈现失衡状态,多样性升高、密集度降低,过氧化氢阳性率明显升高,优势菌以革兰阳性短杆菌为主。病变组较对照组乳杆菌减少、多样性升高;两组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率、Nugent评分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VaIN与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优势菌异常和多样性升高有关。白细胞酯酶阳性率的OR值为1.251(95%CI 1.101 4~1.421 1),优势菌异常的OR值1.242(95%CI 1.031 3~1.496 7),多样性降低的OR值为0.791(95%CI 0.672 5~0.931 1)。结论: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尤其是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优势菌异常和多样性升高,与Va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HPV感染率46.84%(74/158)。感染比例最高的亚型是HPV16(36.48%),其次分别是HPV52(21.62%)、HPV58(13.51%),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5.68%(56/74),HPV多亚型感染率为24.32%(18/74)。结论该研究中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2、58,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细胞涂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探讨Ki67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一种新的有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在138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细胞涂片中的表达,同时取40例宫颈炎患者作对照,并与病理学及HPV分型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Ki67在宫颈炎、CINⅠ、CINⅡ~Ⅲ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3/40)、60%(30/50)、87.5%(42/48),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在宫颈炎、CINⅠ、CINⅡ~Ⅲ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8/40)、66%(33/50)、91.7%(44/48),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表达与HPV感染在CINⅠ组、CINⅡ~Ⅲ组中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分别为0.63、0.66(P0.01)。结论 HPV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检测Ki-67可作为筛查宫颈病变、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锥形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108例(LEEP组);同期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20例(CKC组)。采用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术后HPV消退情况,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28例患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组比较,二者诊断完全符合74例,占68.51%;术后病理比术前CIN等级升高者15例,占13.89%,术后病理比术前CIN等级下降者19例,占17.59%;CKC组分别为14例(70%)、1例(5.0%)、5例(40%)。术后病理提示LEEP组切缘阳性6例,切缘阴性102例;CKC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切缘阴性19例,各组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级别再无升高病例。LEEP组、CKC组治愈率分别为94.4%(102/108)、95.0%(19/20)。术前高危型HPV阳性共101例,术后3个月复查HPV转阴86例,15例术后阳性随访3~12月,定期检查无病变发现。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双重价值。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而且能消毁切缘病灶,对消除宫颈HPV感染作用明显,疗效肯定,简便易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宫颈电环切术(LEEP)及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的414例CINⅡ+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HPV检测均呈阳性,术后随访1年,统计患者HPV转阴率、HPV感染情况。比较HPV16/18感染组、其他HPV感染组、HPV转阴组、对照组阴道微生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微生态与HPV16/18持续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414例CINⅡ+患者HPV检测显示,306例为HPV阴性,72例为HPV16/18型,36例为其他HPV型,HPV转阴率为73.91%(306/414)。HPV转阴组与对照组阴道微生态指标[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霉菌、滴虫、乳酸杆菌、pH值、白细胞酯酶(LE)、过氧化氢(H 2O 2)、唾液酸苷酶(SNA)、葡萄糖醛酸苷酶(GUS)、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组菌群密集度(异常)、菌群多样性(异常)、pH值(<3.8/≥4.6)、LE(+)、SNA(+)比率显著高于HPV转阴组、对照组,乳酸杆菌(+)比率显著低于HPV转阴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组LE(+)比率显著高于其他HP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HPV感染组PH值(<3.8/≥4.6)、SNA(+)比率显著高于HPV转阴组、对照组,乳酸杆菌(+)比率显著低于HPV转阴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菌群密集度(异常)、菌群多样性(异常)、LE(+)、SNA(+)是HPV16/18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2,95%CI为1.105~1.420;OR=1.204,95%CI为1.081~1.342;OR=1.747,95%CI为1.041~2.931;OR=1.430,95%CI为1.047~1.954,P<0.05)。结论CINⅡ+患者术后HPV转归与阴道微生态有关,术后阴道微生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095-4096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根据检测方法不同,临床中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对照组应用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后,阳性时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且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中,行Logistic回归检验,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宫颈上皮内瘤变检测中,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检测,对辅助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有重要作用,具有相关性,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随访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LEEP术和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167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检测HR-HPV-DNA。结果:术前HR-HPV总阳性率为80.84%(135/167),经规范治疗后,术后6个月HR-HPV总阳性率为17.96%(30/167),术后12个月HR-HPV总阳性率为4.19%(7/167),其中CINⅡ与CIN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INⅠ(P<0.05),CINⅡ与CINⅢ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例HR-HPV-DNA持续阳性者,其中4例存在复发或残留,行二次手术。结论:CINⅡ、CINⅢHR-HPV感染率明显高于CINⅠ,术后通过Hc2技术检测宫颈HR-HPV-DNA是一种有效的随诊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环行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回顾LEEP治疗130例CIN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组织病理变化及术后随访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LEEP手术时间平均约3.6 min,手术出血量约8.6 mL,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63.1%,术后22.3%升级,14.6%降级。在3月~12月随访期内,1例复发,1例残存病灶,一次治愈率达98.5%。累计HPV转阴率达95%。LEEP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和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91例宫颈各类病变中的p16蛋白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104例HPV16/18型及6/11型DNA感染率.结果 191例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率为73.3%,其中75%呈带状,25%呈点状.CINⅠ级p16蛋白表达率较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明显增加(P<0.01);CIN Ⅱ~Ⅲ级p16蛋白表达率较CINⅠ明显增加(P<0.01).104例HPV DNA检测病例中,HPV16/18型检出率为49%(51/104),HPV6/11型检出率为9.6%(10/104).CIN Ⅰ级HPV16/18型检出率较鳞化伴增生组明显增加(P<0.05);CINⅡ~Ⅲ级HPV16/18型检出率同CIN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16可以作为宫颈上皮鳞化伴增生与CIN Ⅰ级、CIN Ⅰ级与CINⅡ~Ⅲ级间鉴别诊断的标记物;HPV16/18感染与p16蛋白带状表达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因HPV检查阳性,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阴道镜活检者105例。结果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明显高于子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超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治疗前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能否成为预测治疗后疾病转归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表达,把CIN患者分为两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治疗后12个月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CINⅠ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CINⅡ~Ⅲ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P<0.05)。CINⅠ级组:术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0%,而术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CINⅡ~Ⅲ级组:术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33%;而术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阳性率为22.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5)。结论 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CIN患者治疗后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7岁.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反复发作2 a,查体见宫颈糜烂Ⅱ度.于2010-03-15宫颈活检示:宫颈原位癌.于2010-04-02行宫颈锥切术,术中见宫颈Ⅱ度糜烂,前唇、前穹窿质脆,术后病理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11点-2点);2010-05-05复查,行宫颈活检(宫颈3、6、9、12点,宫颈与穹窿连续处11点-2点)病理均提示宫颈慢性炎局灶鳞状上皮增生,结构略有紊乱;2010-07-09因白带增多,色黄就诊,妇检见宫颈外1/3(1、2-4点)形态不规则充血,略突出组织,复取活检,病理示宫颈原位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玉林地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关系. 方法 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妇科门诊就诊的3 317例有性生活史的妇女,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对检查HPV高危型别阳性者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结果 自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共检测我院就诊病例3 317例,检出高危型HPV感染者694例,阳性率为20.92%.对437例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CIN 26例,占5.95% (26/437),其中CINⅡ~Ⅲ12例,占2.74% (12/437). 结论 玉林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者宫颈病变检出率均较高,本地区妇女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常见的高危型HPV类型为HPV16、52、58、18、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205例患者为随访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2组:未累腺组(92例)及累腺组(113例),对其手术前后的HPV感染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PV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累及腺体及HPV负荷量是CKC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HPV负荷量>1 000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的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性是HPV负荷量≤500的7.286倍。结论:累腺患者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性更高;HPV负荷量越高,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机率越大;HPV检测能帮助预测CIN宫颈锥切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对分级不同的CI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5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妇科病房经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159例CIN患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井随访。结果CIN患者平均年龄35岁。多无临床症状占61.64%(98/159),有症状者表现性交出血、血性白带、白带增多。CINT患者主要采用定期随访或宫颈电熨等物理治疗;CINⅡ患者行宫颈电熨、LEEP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CINTTT及原位癌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或全子宫切除。不同级别的C1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随访疗效满意。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70.37%。结论CIN的筛查年龄应早于35岁,筛查时应遵循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的三阶梯原则;CIN的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阴道微环境指标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307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组(16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组(97例)和宫颈癌组(SCC)(4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200例TCT结果正常无宫颈病变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HPV和阴道微环境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对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关(r=0.306,P<0.05)。HPV感染率较高的型别依次为16、52、58、53型。LSIL组、HSIL组和SCC组HPV多重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HSIL组和SCC组均高于LSI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HPV多重感染率与HSI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度(pH)、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LE)异常比例均为SCC组>HSIL组&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CIN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的准确率为52、9%,术前宫颈多点活检的过低诊断率为8.4%(肉眼下多点活检14.6%、阴道镜下多点活检3.3%),漏诊浸润癌2例。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是CIN筛查常用而简便的方法,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作为确诊手段。CIN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情况,做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531-353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用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患者3000例,采用第二代DNA基因杂交捕获方法(HC-2)和TCT检查,并采取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作为确诊标准。分析并对比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结果。结果 HR-HPV结果中阴性2317例,阳性例数683例。TCT结果阴性和阳性例数分别为2562、438例。TCT、HR-HPV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96%、76.00%。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8.24%,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用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能够提高筛查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