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探究。方法 基于2 907例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运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分别进行频次描述性统计、隐结构及系统聚类分析,综合判断潜在证型,为提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提供依据。结果 纳入的2 907份病历记录中涉及43个证型,其中频率大于5%的有痰热蕴肺证(52%)、痰湿阻肺证(25.5%)、肺气阴两虚证(9.1%)、痰瘀阻肺证(7.8%)、肺脾气虚证(7.1%)、肺肾气虚证(6.6%);共记录有219个症状,将出现频次>30次的67个症状作为显变量,综合聚类成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共8个证候;对频次>60次的52个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兼外感证、阴虚内热兼血瘀证、肺肾气虚证、脾气虚证、兼证络伤咳血证共10个证候。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两次的证型共有8个,即可认定为支气管扩张症常见证型。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8个常见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2.
郁仁存教授认为非小细胞肺癌多因正气亏虚,邪毒入侵,气机不利,气血痰毒搏结而成,故临床治疗时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处方用药,并将非小细胞肺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阴虚毒热型。治以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常用药物:南沙参、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等。(2)痰湿蕴肺型。常以健脾化痰,解毒清肺为法,方用二陈汤加苍术、制南星等治之。(3)气滞毒瘀型。常见于中晚期患者,治以理气化滞,活血解毒。常用药物:枳壳、桔梗、降香等。(4)肺肾两虚型。多见于晚期患者,治以温肾健脾,益气解毒。常用药物:生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组合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83例中晚期N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70项中医四诊信息,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作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83例中晚期NSCLC中共有25种辨证分型,出现比例较大的有:气阴两虚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气虚、血瘀是主要证候要素,分别占65.7%、48.4%,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痰湿、饮停胸胁、痰热、气滞、阳虚;常见两两证素组合依次为:气虚与血瘀、气虚与阴虚、痰湿与血瘀、气虚与痰湿、阴虚与血瘀.结论 初诊中晚期NSCLC证候分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以辨证素为切入点,证素间相互组合成证的辨证思路比较符合中晚期NSCLC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辨证分型治疗前列腺炎。方法急性前列腺炎采用清热利湿法。慢性分成阴虚湿热型、痰湿郁阻型、气血瘀滞型,根据证型用4种自拟方剂治疗。结果临床4型总治愈48例,占63.16%,有效22例,占28.95%,无效6例,占7.89%,总有效率92.1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炎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并研究其与组织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NSCLC患者68例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分析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以及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中晚期NSCLC化疗前后主要证型分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热证、气虚痰湿证共5种。不同组织病理类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气虚证、阴虚痰热证证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虚痰湿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NSCLC的中医证型,虚实夹杂证处于主导地位,与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化疗前的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化疗后以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证为主。本结论可为化疗期间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为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借助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上炎证、肾气亏虚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主要血清指标水平以及夜间睡眠情况,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结果 共纳入363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呈现如下:痰瘀互结证组(40.50%)>阴虚阳亢证组(33.33%)>肾气亏虚证组(15.15%)>肝火上炎证组(11.02%)。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肝火上炎证组、肾气亏虚证组4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入睡开始时间相比,P<0.05,而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得分以及血脂、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相比,P>0.05。入睡开始时间与痰瘀互结证组及肝火上炎证组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呈负相关(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规律。方法:观察300例小儿肺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证型,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转归规律。结果:2~3岁急性期小儿肺炎以痰热闭肺证为主(P〈0.01),4~7岁、8~12岁患儿急性期肺炎以风热闭肺证多见(P〈0.01)。2~3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及气阴两虚证转变(P〈0.01),4~7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转变,痰热闭肺证易向痰瘀互阻证及脾虚痰蕴证转变(P〈0.01)。结论: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肺癌X线征象和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1992年6月至1998年9月本院共收治肺癌120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80例的X线征象,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及临床价值作一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60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提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肿瘤学》分型标准[1],阴虚内热型26例,痰湿阻肺型24例,气血瘀滞型21例,肺肾两虚型9例。病理组织分类:鳞癌30例,腺癌30例,腺癌35例,未分化癌12例,支气管肺泡癌3例。2 结 果2.1 X线征象与中医证型关系 本组X线征象表现以肺…  相似文献   

9.
晚期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及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恶病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例晚期肺癌恶病质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n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38例肺癌恶病质患者中,10例(占26.3%)为气虚痰湿型,5例(占13.2%)为阴虚内热型,3例(占7.9%)为气滞血瘀型,20例(占52.6%)为气阴两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TNF-α显著增高(P〈0.05),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TNF-α显著减低;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气虚痰湿型IL-1I、L-6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TNF-αI、L-1I、L-6是肺癌恶病质相关因子,TNF-αI、L-1与恶病质的阴虚证有关,IL-6水平可能是反映气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念源  李玉叶  刘玉鑫 《广西医学》2022,(16):1890-1893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5例老年AECOPD患者,采用自制的老年AECOPD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AECOPD常见的40个证候进行证素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专家意见(临床判定)明确辨证证型名称。对聚类分析结果和临床判定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由40个常见证候提取出10个公因子。由10个公因子确定的病位证素包括肺、肾、脾,病性证素包括痰、气虚、湿、阴虚、阳虚、热、水、寒、血瘀、气滞、饮。临床判定结果显示,肺脾气虚、痰瘀蕴肺证占比28.78%,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占比26.34%,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占比20.98%,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占比16.10%,其余证候占比均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脾气虚、痰瘀蕴肺证占32.99%,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占28.87%,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占25.26%,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占12.89%。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老年AECOPD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判定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肾、脾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三重刺激技术(TST)量化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电针治疗后的恢复程度,为中风病的微观辨证治疗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风火上扰型、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痰热腑实型。运用 TST 技术检测患者患侧肢体 TST剩余值从而了解早期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通过电针综合治疗后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 TST 剩余值检测结果的规律及变化程度。结果(1)治疗前各证型的 TST 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各证型 TS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078,P <0.01);各证型间 TST 值比较,风火上扰与气虚血瘀、痰热腑实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痰瘀阻络与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电针治疗后,各证型 TST 值由高至低为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不同证型的 TS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6.129,P <0.01);各证型间 TST 值比较,风火上扰与痰瘀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对急性脑梗死各证型 TST 恢复程度比较:痰热腑实型>风火上扰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F =26.581,P <0.01),两两比较,痰热腑实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间 TST 剩余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TST 能够客观、真实反映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功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电针治疗后恢复提供可靠的数据评估。  相似文献   

12.
姜德利  李明杰  刘丽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13-2214,2218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影响因素及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对97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火内扰、气郁痰结、气滞血瘀、痰瘀交阻、痰湿内阻及气血双虚6型,并分析精神分裂症西医分型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脉搏等对中医分型的影响。结果: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分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痰瘀交阻型(30.9%)、痰湿内阻型(28.9%)、气滞血瘀型(16.5%);痰火内扰型(5.2%)最少见。中医分型与脉搏、意志减退、孤僻少动密切相关(P〈0.05),与西医分型及阳性症状无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分型与患者的脉搏及阴性症状显著相关,与西医分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肺癌患者219例,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痰瘀蕴结、痰热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型。并对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标志物CD(16 56) 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CD3 、CD4 、CD4 /CD8 、CD(16 56) 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实证患者的CD3 、CD4 均显著高于虚证组(P<0.01);阴虚毒热、气阴两虚、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的外周血CD3 、CD4 均明显低于气滞血瘀证、痰瘀蕴结证(P<0.01或P<0.05);KPS≥60肺癌患者CD3 、CD4 明显高于KPS<60患者(P<0.01);肺癌患者ZPS的评分越高,其CD3 、CD4 越低(P<0.01)。结论: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相关性,可能为肺癌临床辨证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酰胺和顺铂(MVP)方案同时,将入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痰湿、阴虚热毒、气阴两虚、气血瘀滞四型,分别给予导痰疡、沙参麦冬汤、生麦饮、香附旋复花汤等加减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客观疗效总有效率(CR PR)46.87%,症候改善率各型总有效率为75%.其中气虚痰湿型客观有效率87.50%,症候改善率100%,与其它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医辨证配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客观有效率,改善临床症候,特别是气虚痰湿型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20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ⅢB及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病例,根据预先设计的观察表和临床证型诊断标准,归纳证型,将调查表数据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0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证型构成如下:气虚痰湿型最多,占76.3%,其次为气阴两虚型,占92%,气滞血瘀型、阴虚毒热型及热毒炽盛型分别占5.8%、58%、29%。结论:晚期(ⅢB及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以气虚痰湿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证候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住院患者的四诊信息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临床辨证分型共有28种,其中痰热壅肺(18.1%),气阴两虚、痰热瘀阻(11.1%),气阴两虚、痰热壅肺(8.3%),风热犯肺(8.3%)4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单纯实证共26例(占36.1%),其中痰热13例,风热6例,痰湿3例;虚实夹杂证共46例(占63.9%),本虚证以气阴两虚最多,标实证以痰热最多,同时多夹瘀表现。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辨证多属本虚标实,多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为标,其感邪时易于化热、夹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种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收集120例视神经萎缩病例资料,按照证候诊断标准,归纳研究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在各证型中,气血两虚型出现率为34.1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出现率(P<0.05).气血瘀滞型为28.33%,肝肾阴虚型为18.33%,肝郁气滞型为16.67%,出现率分别较其他证型有显著差异(P<0.05).Leber视神经萎缩患者以肝郁气滞型为主(占66.67%),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患者则以气血瘀滞型为主(占70.00%),青光眼及缺血导致视神经萎缩患者证型变化较多.结论视神经萎缩证候特点是: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实证以肝郁气滞、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脑梗死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与血糖关系,探讨血糖对脑梗死早期中医证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且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的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发病的1~3 d,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获得四诊资料,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入选病例行空腹肘静脉血糖检查;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血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患者空腹血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高血糖可能是脑梗死早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火亢型、阴虚风动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辩证诊断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