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2):738-73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因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被认为是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骨科大手术后同样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我们自1999年8月~2005年8月用中药防治髋部大手术后DVT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共84例,男56例,女28例;年龄36~88岁,平均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经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的效果。方法:122例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利湿活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DVT的患者1例,DVT发生率为1.64%;对照组术后出现DVT的患者有7例,DVT发生率为11.48%,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肢体肿胀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采用中医药综合措施有助于改善肢体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灸药结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 ,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继发肺栓塞 (PE)则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 DVT是 PE的常见原因 ,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DVT发生率为 2 2 %~ 75 % ,故防治脑卒中患者 DVT发生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1 ]。我们自 1995年 11月~ 2 0 0 1年 11月期间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1例 ,分别采用灸法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法 (灸药组 )和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法 (药物组 )治疗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入院时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并经头颅 CT或 M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汕头市金平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骨科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4.5%、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6.4%、沟通能力满意度为92.7%、病房管理能力满意度为94.5%,其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4%、70.1%、67.3%、63.6%及护理满意度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危例数51例、危险3例,其预防有效率为98.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5例、6例及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白巧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提高骨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2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9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下肢骨科术后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少数患者血栓脱落后导致肺栓塞(PE)而造成死亡.据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1].我院2003年-200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科术后并发DVT患者9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骨科予以手术治疗的实行常规护理60例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入该院骨科予以手术治疗的实行预防护理干预60例骨折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3.33%与观察组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67%与观察组95.0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实行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大大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塞通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2例于围手术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500 mg,对照组22例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第4~7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8例(36.4%)发生DVT,预防组中1例(4.5%)发生DVT,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能有效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方法,包括情志护理、按摩、合理饮食、功能锻炼、中医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DVT,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thrombosis,DVT)是骨科严重并发症。方法我们以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鲜四肢及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满意疗效。结果出现深静脉血栓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均未见出血症状。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预防骨科患者DVT的发生具有特异性的意义,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止痛汤调控骨科大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制。方法:选择行骨科大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结合消肿止痛汤)进行术后DVT防治。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4例DVT,发生率14.81%;对照组5例,发生率19.23%。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天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天,治疗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后2天时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则未见明显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DVT发生率相关,中药消肿止痛汤可显著的降低骨科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40%~60%,约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我科2004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THA及TKA患者62例,发生DVT30例,经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因为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对19例股骨骨折术后病人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经过对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均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血栓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显著地缓解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预防深静脉形成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16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1周通过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1. 25%),对照组发生DVT13例(8. 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筛查出DVT高危、中危和低危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DVT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使用桃红四物汤预防,对照组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迅速改善和消除髋部大手术术后DVT症状体征,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外科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分析两组症状改善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积分为(2.16±0.59)、肢体肿胀症状积分为(2.40±0.6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10%;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结论:在DVT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髋部及膝部手术后多见。一旦发生,可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我科1996年~2003年共收治下肢骨折病人582例,发生DVT21例,经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于胆囊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8年10月在该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DVT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血凝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手术围手术期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预防术后DVT的形成,临床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和主要原因,寻求预防DVT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因脑卒中住院的66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制定护理的具体实施。结果以中医"治未病"基础理论为指导,认为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防重于治,临床中采用良好的中医护理手段和方法,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结论结合临床脑卒中病人,运用恰当的护理手段及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并发DVT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