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效果。方法 64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BiPAP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与BiPAP组比较,ETI-MV组在治疗4小时后,呼吸衰竭得以纠正,但住院期间的严重并发症却明显增多,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2.
气管内肺通气(ITPV)是一种新的持续正压通气方式。本研究应用直流和反流两种气管插管内导管进行ITPV,并与压力控制通气(PCV)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直流ITPV的PaCO2下降0.69~0.93kPa(1kPa=7.5mmHg,P<0.05),生理死腔(VD)减少0.8ml/kg;反流ITPV的PaCO2下降1.07~1.33kPa(P<0.01),VD减少1.0ml/kg;在维持PaCO25.07±0.44kPa条件下,反流ITPV气管内吸气压峰压(PIP)下降33%,平均气道压(Paw)下降约50%;PaO2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ITPV通过减少生理死腔使通气效率提高,可以用较低的PIP和Paw维持肺的正常气体交换;反流ITPV比直流ITPV显示更有效的通气效率  相似文献   

3.
鼻塞CPAP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PAP是一种通气方式 ,是病人通过按需活瓣或快速 ,持续正压气流系统进行自主呼吸 ,正压气流 >吸气气流 ;呼气活瓣系统对呼出气流给予一定的阻力 ,使吸气期和呼气期道气压均高于大气压。吸气期由于恒定正压气流 >吸气气流→TV↑ ,吸气省力 ,自觉舒服。呼气期气道内正压起到PEEP的作用[1 ] 。主要用于呼吸中枢功能正常 ,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常用于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 ,早产儿呼吸暂停及长期应用机械通气 ,在撤离呼吸机前需用CPAP过渡等。主要通过鼻塞或气管插管应用。现将我院儿科鼻塞CPAP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与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常因感染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易产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VAP) ,因而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探讨COPD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对我科呼吸监护室 (R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 74例COPD患者进行总结 ,以寻找防治对策。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R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 74例。其中男 5 2例 ,女 2 2例 ,年龄 37~ 89岁 ,平均 (6 4±11)岁。经口气管插管 12例 ,经鼻气管插管 35例 ,气管切开 2 7例。机械通气时间 3…  相似文献   

5.
无创通气(NIV)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本文所指NIV主要系经口、鼻面罩实施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间歇正压通气(IPPV)。近10余年来经过大规模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IV的有效性和可依从性,正在成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NIV可避免气管插管及相关并发症,提高了通气治疗的成功率,缩短了通气治疗和住院的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但NIV只是可以避免气管插管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取代有创通气,二者各有利弊,关键是选好适应证。本文对其临床应用进展情况做一综述。1 NIV的临床应用1·1…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又称球囊-面罩通气,是指通过鼻(面)罩与病人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方便,更符合生理状况。球囊-面罩通气也可用于气管插管前,为提供病人足够浓度的氧气,或用于气管插管置管不顺利的病人,提供必需的氧气供给。有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显示无创正压通气即球囊-面罩通气的无创性、普遍  相似文献   

7.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 ,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但这种有创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多 ,费用高 ,护理工作量大等问题。自 Meduri报告用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后 ,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NPPV )得到广泛的应用 ,双水平气道正压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大大促进了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 ,在急诊危重病的抢救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 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p…  相似文献   

8.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无创性通气(NI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临床上NIV中以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最多。该方法是当患者吸气时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提供较高的吸气正压,呼气时又自动调至较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  相似文献   

9.
高凌云  杨恂 《华西医学》2007,22(2):452-453
无创性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的定义是: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无创性正压通气、负压通气(如铁肺、胸甲式或雨披式呼吸机通气)、腹部移动式呼吸机通气(如滚动床,充气带腹部加压通气)及其他无创性通气辅助方法(如膈肌起搏,舌咽呼吸)和辅助咳嗽技术等[1].  相似文献   

10.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可显著减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1],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气管插管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压通气拔管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拔除气管插管时分别采取传统负压拔管方法(对照组)和正压通气拔管技术(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 min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技术可以降低拔管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死腔气管插管能否提高急性呼吸衰竭常规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应用一种新型无死腔气管插管和普通聚氯乙烯气管插管对正常和急性肺损伤兔进行常规通气,对两种气管插管的肺气体交换和气道内气体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无死腔气管插管用2根Potex气管插管远端3cm处纵切后对粘而成。5只新西兰成年兔,麻醉下气管切开,在持续应用潘龙阻断自主呼吸条件下,随机用新型气管插管和普通气管插管Servo900C进行机械通气,每次持续30分钟,测定并记录动脉血压、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呼气末CO2浓度。结果:在正常肺和急性肺损伤条件下,新型气管插管可使所有动物的PaC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下降,PaCO2分别下降1.40±0.20kPa(1kPa=7.5mmHg)和1.60±0.30kPa(P<0.01),VD/VT分别下降0.13±0.02和0.15±0.04(P<0.01);PaO2、气道压力和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结论:无死腔气管插管可明显提高常规机械通气效率。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新方法--液相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目标是保证动脉血和组织内足够的氧合,提供解决或改善原发病的时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临床上研究发展了许许多多的治疗模式,如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LS),分侧肺通气和反比通气(IRV)等,它们在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各种原因所致呼衰患者25例为序贯通气组,先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根据病情在3~7 d内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同样病情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脱机.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序贯通气组有创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序贯通气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其他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其他患者,而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或P<0.01).结论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不仅可用于COPD,对重症肺炎等其他疾病所致呼衰可能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声带显微外科手术中 ,全麻及肌松条件下行喷射通气与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成年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喷射通气组 ) 2 0例 ,Ⅱ组 (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组 ) 2 0例。两组均以芬太尼 3 μg/kg ,丙泊酚 2mg/kg ,阿曲库铵 0 5mg/kg静脉诱导后 ,Ⅰ组不作气管插管 ,仅在声门口行喷射通气 ;Ⅱ组则行气管插管间歇正压通气。观察比较两组的通气变化、心率、血压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Ⅰ组 (喷射通气组 )中 4例由于屏气导致血氧下降 ,置入支撑喉镜后心率明显增快 (P <0 0 5 ) ,血压值变化不明显 ;Ⅱ组 (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组 )心率、血压、血氧变化不明显。两组术毕苏醒时间 ,Ⅱ组 (19 0 0± 3 16)min明显短于Ⅰ组 (2 6 5 0± 3 2 4)min(P <0 0 1)。结论 :全麻及肌松条件下行声带手术 ,采用间歇正压控制通气技术优于喷射通气技术 ,麻醉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16.
快速有效的药物诱导技术(KSI)是气管插管时应用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在没有正压通气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KSI技术包括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7.
反比通气与呼气末正压通气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目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措施。我们采用犬盐酸吸入肺损伤模型,观察反比通气(IRV)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间歇正压通气(I...  相似文献   

18.
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上机和脱机指征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非侵入性面罩方法,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联合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流(BiasFlow)通气模式治疗了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结果: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方法对此组患者的临床征象有显著改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各种生理多功能监测指标和动脉血气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方法是一种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为进一步专科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减少病死率等均有重要意义。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较经鼻气管插管方法有易于操作、不损害上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少误吸及无创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反比通气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应用犬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将反比通气(IRV)与常规容量控制通气(VC)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动态观察氧代谢的变化。结果:IRV组氧转运的下降延迟,伤后6小时时相点氧转运和氧消耗均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提示:IRV对氧代谢的改善优于常规通气,可能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更为恰当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0.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志强  谢灿茂 《新医学》2011,42(7):421-425,429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类型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及时气管插管是提高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各种疾病导致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指征有所不同。具备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缺氧、严重酸中毒、严重呼吸肌疲劳等条件之一是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通常指征。对于呼吸衰竭较严重而又一时无法确认是否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试行非机械通气治疗或无创正压通气。对治疗1~2h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则应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ARDS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效果欠佳,应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