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及髁间骨折是小儿较常见的骨折,特别是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而肱骨髁间骨折又常呈粉碎性骨折,复位较困难,且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这些问题都给复位后进行功能锻炼带来一定困难,故手术复位后的伤肢固定与功能锻炼常相互矛盾。复位后何时解除外固定开始行功能锻炼常是临床骨科较为重要的问题。笔者对本院自2003年8月-2005年7月2年中所施行的11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及髁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及术后外固定时间与功能锻炼恢复情况的观察,对肱骨髁上骨折及髁间骨折手术固定时间与功能锻炼恢复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儿童翻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74例苏保华,李时营,刘洪胜肽骨外傲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损伤,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可采用保守疗法。对翻转移位型一般不易手法复位,更难达到解剖复位,如果治疗不当,可遗留肘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1985年至1993年共手术...  相似文献   

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的损伤,占肘部骨折的60%~70%。多数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但对来院治疗较晚或多次手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骨折,手法复位常难以奏效,则需手术复位内固定。我院自1975年至1989年共收治儿童髁上骨折83例,采用手术复位交叉钢针固定术65例。经长期随访结果,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为儿童中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占儿童肘部损伤的50%-60%。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常不稳定,需要内固定。我们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庞蕾  施惠碧 《华夏医学》2012,25(4):611-613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肱骨髁上骨折较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但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效果多不满意,且多次整复可导致肘部肿胀加重,引起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较为常见的肘部骨折损伤,占肘部骨折的50%~60%。由于复位困难,常致患部肿胀和并发神经、血管损伤及肘部畸形,属较严重的一种损伤。1998~2000年,我院应用尺骨鹰咀骨牵引后闭合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加康复指导训练2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符成照 《海南医学》1991,2(2):32-35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6.7%,肘部骨折的60—70%。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裂纹型,其中伸直型占90%。常合并尺偏或桡偏,以尺偏为多。本骨折治疗不当,常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或肘内翻畸形。我院83年至89年共收治121例,分别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术复位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经半年至六年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肘部常见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之首,临床上占儿童骨折的3%。该类骨折早期若治疗不当会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关节功能障碍及肘内翻等并发症。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常常出现多次手法复位仍明显移位,  相似文献   

9.
肱骨远端髁上骨折是儿童肘关节最常见的骨折,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10岁以下多见.占儿童全身骨折的26.7%,占肘部骨折的55%~80%.笔者认为,行肘外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具有损伤组织少,解剖结构简单,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等优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对56例患儿行肘外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史小亚  吴钢 《西部医学》2008,20(6):1183-1184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骨折情况,采用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37例,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非手术治疗的6例中,5例疗效优良,1例稍差;37例手术治疗者中,32例优良,5例差。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现先行闭合复位,但对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肘部明显肿胀,手法复位失败者,则应选择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白浪  刘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125-126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60%。通常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对肿胀严重、开放性、移位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手法复位失败、失去保守治疗机会者宜选择手术治疗。我科自1996年至今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肘外侧或内侧肘外侧和内侧联合、  相似文献   

12.
罗海兴  山成才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4):F0003-F0003
<正>我院自2005~2010年间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0例,均行开放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0例患儿均为新鲜骨折,首次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均为手法复位失败者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年龄4~12,平均年龄8岁左右。患者均有外伤史及外伤后肘部疼痛,不能活动。体检:肘部肿胀,局部压痛阳性,肘关节功能障碍,周后  相似文献   

13.
手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宏 《医学文选》2006,25(4):690-691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内外髁之上2厘米以内的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多见,发病率占肘部骨折的50%~60%,其中尤以伸直型多见,约占髁上骨折的95%,发病高峰在6~13岁。该类骨折虽属一般性骨折,若治疗不当,会发生前臂缺血性肌痉挛、肘内翻及肘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笔者结合儿童骨折的特点,自1998年至2004年4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药物和功能锻炼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洁  史丽君 《吉林医学》2010,31(14):2077-2077
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上以肘部骨折中最为常见,尤其多见于儿童。临床症状:肘部明显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患肢较健肢缩短,x线拍片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为主,由于患者为儿童,术后的护删至关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对骨折的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傲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5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在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特别是在儿童肘部骨折中更为多见,其发生率占儿童所有肢体骨折中最常见骨折的第二位。根据其受力姿势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占97.7%。Garfland于1959年按骨折移位程度将伸直型分为3型,Ⅰ型:骨折无移位;Ⅱ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皮质仍完整;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皮质无接触。GartlandⅢ型骨折手法难以复位且不稳定,保守疗法较难奏效,多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交叉克氏针双侧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由于儿童肱骨髁部宽而扁薄,骨折后存在复位困难、不易维持、对位差、易发生肘内翻和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治疗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均各有利弊。2002年4月起采用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双“8”字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82例颌面部骨折病例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下颌骨骨折最多116例(63.7%)。其次是上颌骨和颧骨。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66例(36.3%),手术复位骨间固定35例(19.2%),手法复位单颌结扎固定状例(15.4%),17%的骨折病例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位固定。骨折的治愈率97.25%,骨折线上受累牙齿的保存率93.8%,感染率1.6%.结果表明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颌间牵引定位固定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具有其它治疗方法难以替代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卜彬  卜琳琳 《当代医学》2021,27(18):48-50
目的 探究顺势双反牵引复位法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口复位法,观察组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法.比较两组颈干角、侧位成角、骨折前后位重叠率、骨折侧位重叠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复位良好率(83.33%)高于对照组(33.33%),复位一般率(13.33%)低于对照组(46.67%),复位较差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侧位成角、骨折前后位置重叠率、骨折侧位重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能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复位,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促进股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5年4月~2009年11同,共手术治疗38例,其中后拄合并后壁骨折8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2例,“T”形骨折10例,双拄骨折5例,前拄合并后半横形骨折3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8例,髂腹股沟入路12例,延长髂股入路5例,双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13例。结果解剖复位26例(63.3%)满意复位10例(32.7%)不满意复住2例(45%)。临床和X线优良率分别为705%和71.8%其中解剖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9%和364%(Χ^2=22.89,P〈0.01),并发症:坐骨神经不全性牵伸损伤1例(1.0%);深部感杂2例(2.0%)。结论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骨折切开复位不同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治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50%,多见于5~12岁。其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尺骨鹰嘴牵引,切开复位3种。现将我院1988年2月~2000年10月收治的138例,运用3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