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手术设计。方法 回顾近年来笔者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患者。扩张后皮瓣的手术设计常采用直接推进皮瓣、旋转推进皮瓣和异位皮瓣。术中首先确定可供利用的扩张后新获得皮瓣的面积,同时测量出病损部位的面积。采用逆行设计,先以病损部位所需皮瓣大小及形态拓印一模板,在于扩张后新获得的皮瓣上标出拓下皮瓣的大小,在保证血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直至设计合理后切除病损处瘢痕,行皮瓣转移修复。不同的病损部位行不同的皮瓣设计,并强调应尽量减少供区的切口线,而且使切口在隐蔽处,顺皮纹。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瘢痕切除后行扩张后皮瓣修复,皮瓣成活良好,无继发畸形。随访28例患者,皮瓣颜色、质地佳,切口瘢痕轻度增生。结论 合理设计扩张后皮瓣行转移修复面部瘢痕,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预扩张的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颈胸联合皮瓣扩张修复面颊瘢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扩张游离肩胛皮瓣修复颈前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皮瓣应用于面颈部修复时面积常显不足,而且其较厚的缺点比较明显。为此我们近1年来应用预扩张的游离肩胛皮瓣修复颈前瘢痕挛缩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7~18岁。烧伤后面颈瘢痕,颏颈粘连或颏颈胸粘连,瘢痕面积分别为18cm×15cm、14cm×65cm、15cm×9cm、20cm×8cm。4例肩胛皮瓣扩张过程顺利,总注水量800~2000ml。游离皮瓣移转顺利,皮瓣面积96~260cm2。其中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皮瓣末端3cm×5cm坏死,后行中厚植皮修复。术后随访1年余效果均满意(图1~5)。图1 男,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手术设计。方法 回顾近年来笔者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患者。扩张后皮瓣的手术设计常采用直接推进皮瓣、旋转推进皮瓣和异位皮瓣。术中首先确定可供利用的扩张后新获得皮瓣的面积 ,同时测量出病损部位的面积。采用逆行设计 ,先以病损部位所需皮瓣大小及形态拓印一模板 ,在于扩张后新获得的皮瓣上标出拓下皮瓣的大小 ,在保证血供的基础上 ,适当调整 ,直至设计合理后切除病损处瘢痕 ,行皮瓣转移修复。不同的病损部位行不同的皮瓣设计 ,并强调应尽量减少供区的切口线 ,而且使切口在隐蔽处 ,顺皮纹。结果 本组 5 0例患者 ,瘢痕切除后行扩张后皮瓣修复 ,皮瓣成活良好 ,无继发畸形。随访 2 8例患者 ,皮瓣颜色、质地佳 ,切口瘢痕轻度增生。结论 合理设计扩张后皮瓣行转移修复面部瘢痕 ,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手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手术设计.方法回顾近年来笔者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患者.扩张后皮瓣的手术设计常采用直接推进皮瓣、旋转推进皮瓣和异位皮瓣.术中首先确定可供利用的扩张后新获得皮瓣的面积,同时测量出病损部位的面积.采用逆行设计,先以病损部位所需皮瓣大小及形态拓印一模板,在于扩张后新获得的皮瓣上标出拓下皮瓣的大小,在保证血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直至设计合理后切除病损处瘢痕,行皮瓣转移修复.不同的病损部位行不同的皮瓣设计,并强调应尽量减少供区的切口线,而且使切口在隐蔽处,顺皮纹.结果本组50例患者,瘢痕切除后行扩张后皮瓣修复,皮瓣成活良好,无继发畸形.随访28例患者,皮瓣颜色、质地佳,切口瘢痕轻度增生.结论合理设计扩张后皮瓣行转移修复面部瘢痕,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按亚单位原则使用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例面部瘢痕患者,其中男性5名,女性3名,年龄6~47岁(平均21岁),瘢痕大小4 cm×7 cm~12 cm×9 cm。根据面部亚单位分区设计,Ⅰ期行头部或颈部扩张器植入术,注水2~3个月(平均2个月),注水完成后Ⅱ期行面部瘢痕切除及扩张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8例扩张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扩张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相似,修复后的形态及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根据亚单位原则设计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形态轮廓及功能可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9.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扩张后皮瓣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利用83个皮肤扩张器对38例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扩张器容量为100~600 mL,扩张时间3~5个月.扩张器置入部位大部分为正常皮肤,但其中10个扩张器置入烧伤后稳定软化的瘢痕下.扩张后行皮瓣转移术.本组有3例患者的扩张器置于斜方肌下部深筋膜层内,行以颈横动脉深支为蒂的远位扩张皮瓣移植.结果 3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其中8例术后发生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30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扩张后皮瓣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最佳方法.在局部无正常皮肤的情况下,扩张瘢痕皮肤及远位扩张也是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面部瘢痕挛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17例。结果本组皮瓣面积(10 cm×8 cm)~(15 cm×9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7例随访3个月~5年,皮瓣外形良好,色泽与面部皮肤相近,供瓣区遗留瘢痕较小。结论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效果良好,虽所需时间长,且需强迫体位固定,但仍不失为面部整形修复的可选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获得较大面积的颈肩轴型皮瓣的可行性,为烧伤后大面积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增加皮瓣的有效面积,设计以颈横动脉及其分支供血的对侧颈肩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结果;临床应用8例,7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因超长扩张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而效果欠佳。结论:由于颈肩背部血供的交叉性及丰富的吻合支存在,即使皮瓣的面积增大并逆主轴血管方向使用,仍能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12.
自 1999年以来 ,我们应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鼻背瘢痕挛缩 ,获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 ,男 2例 ,女 4例。年龄 2 0~ 31岁。烧伤 4例 ,开水烫伤 2例。其中面部增生性瘢痕 4例 ,萎缩性瘢痕 2例 ;下眼睑外翻 3例 ;口角畸形 2例 ;鼻孔狭窄 2例 ;鼻孔外露 4例。均应用左侧上臂内侧扩张皮瓣。手术分二期进行 第一期 :局部浸润麻醉下 ,在左上臂外侧切开 4~ 6 cm,紧贴深筋膜浅层向臂内侧分离 ,形成包括整个臂内侧区域之囊腔 :上达腋窝下 4 cm,下至肘横纹上 5 cm,前后界为臂前后正中线。止血后置入 6 0 0 ml皮肤扩张器一…  相似文献   

13.
预扩张皮瓣修复颈部挛缩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瘢痕挛缩有多种修复方法,均能达到松解瘢痕修复创面的目的,但可能存在皮瓣臃肿、猫耳、皮片挛缩及术后远期效果欠佳等不足。我科自1997年1月-1999年8月,利用皮瓣扩张后修复颈部挛缩瘢痕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胸前筋膜皮瓣修复颈前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扩张的超薄皮瓣分区修复颜面部烧伤瘢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于烧伤后犬面积面部瘢痕,探讨一种能最大限度达到面部特殊功能和形态要求的组织修复方法。方法:根据瘢痕的范围结合美容分区将扩张器置入真皮下血管网下;术后5天开始注水,间隔3~5天,平均约60天完成注水过程;瘢痕切除,扩张皮瓣分叶或不分叶转移修复缺损,必要时辅以扩张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38个病例转移后的皮瓣不需要修薄,外观和功能均比较满意。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扩张皮瓣结合扩张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能够提供较多的高质量的额外皮肤,是一种高效、实用并且更接近颜面部美学标准的组织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的血液供应及用于修复面部瘢痕挛缩的方法。 方法 选择面部瘢痕挛缩患者 7例 ,Ⅰ期手术时将扩张器置入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Ⅱ期手术时 ,利用尺侧上副动脉供血、贵要静脉属支及腋静脉属支回流的上臂内侧扩张皮瓣带蒂转移 ,Ⅲ期时用扩张皮瓣断蒂修复面部瘢痕挛缩 ,扩张皮瓣面积最大 15cm× 10cm。 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色泽接近面部正常组织 ,外形良好 ,上臂内侧供瓣区遗留较小切口瘢痕。 结论 将扩张器置于上臂内侧皮肤深筋膜浅层形成的扩张皮瓣用于修复面部瘢痕挛缩 ,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但治疗需要时间较长 ,上肢与头的强迫体位固定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探讨浅层组织扩张器的植入、供血方式及在面部瘢痕挛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不同大小的皮肤扩张器植入面部、颈部及上臂内侧的深筋膜浅层 ,形成较薄的扩张皮瓣 ,转移修复颜面部烧伤后的瘢痕挛缩 118例 ,16 4个皮瓣。结果 除 4例颈浅部扩张皮瓣因血肿、感染而出现皮瓣远端不同层次坏死外 ,其余 16 0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最大面积为 34cm× 32cm ,蒂宽 10~ 12cm。结论 将皮肤扩张器植入面部浅筋层、颈阔肌浅层或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的皮下 ,手术易操作 ,保留了颈部及上臂主干浅静脉而形成以浅静脉属支为蒂的扩张皮瓣 ,血供可靠 ,皮肤易扩张 ,可获得更大面积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18.
颈部皮肤松弛,烧伤早期若处理不当,或后期功能锻炼不够,很易引起瘢痕挛缩,严重者可引起颈胸粘连,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对机体血管解剖的不断深入了解,皮瓣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1987年以来,利用各种皮瓣修复烧伤后颈部瘢痕11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胸前筋膜皮瓣修复颈前瘢痕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胸前筋膜皮瓣解剖学基础。方法:30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颈胸部皮肤的动脉来源与分布;3具动、静脉灌注后的成人新鲜尸体,在手术显微镜、光镜下解剖动、静脉在颈胸部的分支、吻合及皮肤各层的血管构筑情况。结果:颈胸部皮肤的动脉来自肌皮动脉缘支、肌皮动脉穿支和直接皮动脉,沿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分布,并借助分支与筋膜、皮支等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真皮下动脉网供应皮肤的大部分结构,静  相似文献   

20.
预扩张的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创面后的并发症,设计了预扩张皮瓣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3月~1997年10月,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颈浅动脉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预扩张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颌颈粘连9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预扩张皮瓣最大为35cm×14cm,最小16cm×7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3cm×2cm坏死,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颈部活动明显改善,颌颈角生理角度恢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未见继发挛缩。结论颈浅动脉皮瓣预扩张后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