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仁龙 《肝博士》2011,(2):31-31
如何阻止肝病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抗纤维化治疗指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正虚血瘀证范畴,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肝肾”。而中医活血化瘀即是西医学上的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事种慢性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的中间环节,也是慢性肝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现已证明,不同的导致肝细胞损害的因素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因此阻断肝纤维化是治疗许多肝病的关键。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1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1.l单味中药及其有效单体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单味中药及其有效单体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其作用在于保护肝细胞,减少其损伤,间接地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如较早报道的有效单体:[‘·’]齐动果酸和葫芦素B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就是通过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肝病向终末期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慢性肝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肝纤维化贵在"早",越早效果越好,可以逆转肝纤维化,使病变的肝组织结构恢复正常;治疗肝纤维化贵在"坚持",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根据肝纤维化的病机为"正虚血瘀"而确定益气活血为治法。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及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阻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致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株HSC-T6.观察PPARγ配体15 d-PGJ2及其激动剂曲格列酮和齐格列酮对TGFβ1诱导的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技术观...  相似文献   

5.
周最明  董超等 《医学综述》2000,6(12):556-557
<正>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目前,抗纤维化药物虽不少,但作用多不确切。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致肝损因素作用下的活化和功能改变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对HSC的干预无疑将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核心措施之一,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病理变化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潜在的优势 ,其实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报道较多 ,现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 中药单体有效成份的研究葫芦素 (瓜蒂成份 )和齐墩果酸 (女贞子的有效成份 ) [1 ] 是较早用于防治实验性肝硬化的中药有效成份 ,其中前者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被认为是通过抗肝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降解来实现的 ,而后者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则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和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而间接发挥的。汉防己甲素 (Tet) [2 ]是从防己科植物汉防己根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在肝硬化门脉高…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必经阶段,阻断或减轻肝纤维化形成对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秋水仙碱、青霉胺、冬虫夏草、粉防已碱等药物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毒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满意,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明确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对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有关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虽有多种学说,但准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必经阶段,阻断或减轻肝纤维化形成对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秋水仙碱、青霉胺、冬虫夏草、粉防己碱等药物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毒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满意,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明确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对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有关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虽有多种学说,但准  相似文献   

9.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扶正化瘀胶囊是针对此基本病机制成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十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该药可通过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等多种作用机制,来发挥其在抗肝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扶正化瘀胶囊是一个作用机制明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慢性肝损伤伴有肝脏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肝纤维化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最终走向肝癌。许多学者已深入研究关于细胞因子介导多条信号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及后续靶基因的活化,以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目前,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原位移植、细胞疗法等,且不良反应较多。然而,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调护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研究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及复方调控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可为逆转肝纤维化提供丰富的药物选择。该文深入讨论了TGF-β、CTGF、IL-1、IL-17、IL-33、IL-37、TNF-α、PDGF等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和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旨在更好为肝纤维化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炎转向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探讨了中医活血化瘀方法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改善微循环、抑制肝脏炎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与增殖、调节胶原合成与降解、抗氧化等作用,可见,中药活血化瘀法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是多靶点、全方位的,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整免疫抗病毒方面综合治疗的优势,这既符合现代医学对病毒性疾病抗病毒及免疫调整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肝脏微循环病变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的肝脏微循环病变。方法 对3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家兔和10只正常家兔取肝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病变。结果 HE染色示汇管区可见虫卵沉积,虫卵周围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见肝内门静脉、肝动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多,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透射电镜下见肝窦内皮受损严重,细胞大多崩解、破裂,窦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肝窦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断裂,肝窦呈毛细血管化。结论 肝脏微循环障碍是形成血吸虫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的发病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是一切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多进展,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也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展开的局面.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许多慢性肝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中药抗纤维化取得很多进展,发现了很多抗肝纤维化有效的单味药及复方中药,但是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难以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外对于其作用机制研究已经逐渐向分子细胞水平不断深入,该文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分子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复方中药抗肝纤维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不断进行愈合修复反应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可以有效地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手段实施高通量筛选抗肝纤维化药物。本文就如何制备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分别从体内动物模型与体外细胞离体培养模型两个方面作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概况。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既存在微循环障碍又有血瘀表现;血瘀的本质是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病理过程。运用调整微循环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该病并从微循环方面观察,结论尚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蔡碧莲  张扬武  陈姗  罗伟生 《中医学报》2019,34(6):1170-1173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为中医认识肝病本质的重要手段。以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手段,将肝纤维化与中医证候的研究相结合,分析和评价肝纤维化分级,可使抽象的中医理论具体化,同时在寻找药物作用靶点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但中药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使得其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阐述。同时,人体的蛋白质组学特征千变万化,蛋白质组学技术难以掌握,其运用于肝纤维化的方药筛选和中医证候仍处于探索阶段,需在依据证候理论学的前提下,运用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探讨证候,发现并揭示与证候形成相关的所有蛋白质及其特征,最终在整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上阐明证候的本质,来指导临床方药的选择,防治肝病及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及研究方向,本文综合国内外与肝纤维化的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文献40多篇,简要地阐述了医药界治疗肝纤维化的概况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甘草次酸的主要药理作用,发现目前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肝星形细胞(HSCs)激活和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与成纤维细胞、TGF-β信号转导、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TNF-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COX-2、ECM介导的肝纤维化、氧化应激介导的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西医疗效还不十分理想.加上药物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阻碍了肝纤维化治疗的发展。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其独特优势,不仅从单方面治疗肝纤维化,还兼顾脾肾等器官的保护,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中药治疗还具有价格优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研究。甘草次酸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病毒、抗氧化、体外抑菌及保肝作用,并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依据,但甘草次酸治疗肝纤维化通过哪个途径进行仍然是现代医药研究热点和未知点。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是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除了目前公认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因素外,细胞因子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医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并对中医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2000年至2006年间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抗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肝细胞损害是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始动环…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复方抗肝纤维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尽快制定出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加强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型与流行病学研究;要以活血化瘀法为中心开展多种不同治则治法的对比研究,以筛选出高效中药制剂;同时多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临床研究要跟上实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