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减少护理纠纷。方法:对我科室270例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出现的静脉输液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建立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完善静脉输液相关制度,规范管理,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的能力。结果:27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静脉输液发生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1%,明显降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实施有效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口服给药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订并落实风险干预措施。结果护士风险意识明显加强,口服给药风险事件由风险干预前52例下降至风险干预后6个月的13例。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口服给药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在本院输液室发生护理缺陷及错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及系数,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订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制度。结果:导致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的因素有用药错误、静脉穿刺造成的外伤等。实施风险管理后,2010年、2011年度门诊输液室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仅为0.101%、0.090%,较前两年显著降低。结论:门诊输液窒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黄再丽 《吉林医学》2007,28(2):275-276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为风险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实施静脉输液操作的专项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质量问题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210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4例。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并制定预防性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30例次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相关事件,分析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次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查对不严、专业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等,其中加药及换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要提高责任感,改进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总结经验,对护理人员进行个性化和规范化培训,同时按照需求制定弹性值班制度是降低输液缺陷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儿科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护理风险、制定护理流程、总结护理经验等多项措施的开展,针对门诊患儿的静脉输液风险进行干预管理,统计患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与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尚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的患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我科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提出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并查阅资料通过医护工作者共同商议再结合现有的工作经验,制定出了符合我科实际情况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再付诸实践,收集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患者各201例,统计两时间段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优于安全管理前的95.5%(P<0.05);另外安全管理后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较安全管理前也低得多(P<0.05).结论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更好地保障了病人获得更优的护理服务,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静脉输液中应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对于外渗情况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等,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有效降低,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研究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和相关的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风险管理之后的护理效果,并与之前未开展风险管理时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我院急诊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以前有着明显的提高,而且护理差错的发生率、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明显低于以前.结论 对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对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达到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心内科患者在治疗给药的时候大多数是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给药的,并且这种给药方式也是医院其他科室应用概率较高的给药方式,虽然这是一种有效、便捷的给药方法,但是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本研究就对本院心内科患者因静脉输液引发不良事件的教训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出现的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确保治疗效果的达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患儿100例。对照组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应用常规的管理方式实施护理,实验组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实施护理,对两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的患儿要低,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使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预防儿童静脉输液渗漏的措施进行改进,以降低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方法运用HFMEA方法,成立防静脉输液渗漏小组;确定预防脉输液渗漏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值);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追踪整改效果。结果实施HFMEA改进措施后失效模式的RPN值及静脉输液渗漏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预防静脉输液渗漏,可防范于未然,有效降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策略与防范措施,保障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方法 分析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查明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责任到人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其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主动服务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医疗事故大大减少,患者满意率得到很大提升.结论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潜在风险的评估,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提升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潜在风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68例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所总结风险因素对患者实施对应护理;观察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引起门诊输液风险事件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2.05%,经过相应对策的实施,观察组风险发生率降至8.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急诊科门诊输液风险事件的因素较多,相关护理对策干预则具有降低风险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对静脉输液穿刺技能进行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方法组建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规范每个组员的职责,对组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对流程进行综合规范,同时评价效果。结果科室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强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加强静脉输液小组的管理力度和对低资历护士专业技能的培训,规范输液流程、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质量,对临床静脉给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对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归纳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导管多,输液量大,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情观察有一定难度等;结论加强外科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风险系数,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的风险事件,并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分析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在临床中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许多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对影响患者康复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对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归纳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导管多,输液量大,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情观察有一定难度等;结论 加强普外科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风险系数,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诊患者常需要接受输液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急诊输液中常常会潜在着很多的护理风险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患者、护士、家属、环境等多方面,有一部分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对输液护理不够重视,操作中经常产生失误,由此出现护理纠纷,护患关系紧张。对此,要想使急诊输液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操作技术水平,注重对患者实施周到的护理,使得急诊输液中的潜在护理风险降低,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0.41%,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为83.67%,研究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