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碧愉 《大家健康》2017,(12):248-249
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为(54.3±4.8)分,与对照组(31.6±5.4)分相比显著较高,且对比组间差异(P<0.05);而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 (38/40),与对照组77.5% (31/40)相比明显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即能显著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并能显著改善其肌力情况,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11):842-845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7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法(FMA)和ADL量表(Barhtel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3个月后,采用FMA评定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ADL。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HCH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恢复;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化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FMA评定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康复组FMA评分与2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5),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治疗4周时BI优良率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的护理经验。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放松练习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4周后比较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6±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84±11.9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后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放松练习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促进作用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1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对比。结果:经相应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产给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恢复,观察组患者BI和FMA评分为(70.5±10.3)分、(62.7±9.2)分,对照组患者BI和FMA评分为(47.1±9.7)分、(36.5±8.5)分,观察组患者BI和FM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日常活动能力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排序编号,采用号码箱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帯规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护理,对照组康复护理只针对患側肢体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而观察组选择患侧肢体康复结合健侧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进行康复干预。康复训练后6周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23.17±4.26)分和(4.22±1.33)分;对照组分别为(23.68±4.36)分和(4.42±1.24)分。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7&56±7.30)分和(17.59±2.33)分;对照组分别为(63.19±6.12)分和(12.44±2.51)分。2组患奢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側肢体康复结合健側肢体代偿和功能训练护理对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及EJ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传统针灸在现代康复医学神经发育疗法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收并进行就诊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38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与对照两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选择传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医学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包括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肌张力恢复评分等指标。结果抽取的两组分别应用常规疗法与传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医学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athel指数评分为(54.6±14.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评分为(36.9±10.5)分,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为(21.6±5.8)分,优于对照组下肢FMA评分为(16.3±2.5)分,且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20%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16%,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中风后偏瘫选择应用传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医学神经发育疗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评分,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穴位按摩结合针灸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纳的中风恢复期患者8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穴位按摩护理,研究组43例在其基础上联合针灸给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NHISS评分、吞咽功能以及FMA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NHISS评分、吞咽功能以及FMA评分治疗后分别为(94.40±5.12)分、(9.24±2.71)分、(1.01±0.20)分、(49.45±6.12)分,较对照组更优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护理后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传玲 《中外医疗》2016,(32):178-180
目的 评价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导致偏瘫的老年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BartheI指数为(62.35±2.19)分、FMA评分为(63.59±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96±3.75)分、(52.19±4.57)分,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6.32±0.58)分,优于对照组的(14.25±2.33)分,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总有效率76.47%,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康复护理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100例,在此基础上加以康复护理,3周后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周后,干预前,实验组FMA评分23.85±10.9分,MBI评分44.13±20.05分;对照组FMA评分24.18±9.6分,MBI评分43.53±19.07分。干预后,FMA评分24.18±9.6分,MBI评分43.53±19.07分;对照组FMA评分31.22±10.9分, MBI评分59.18±18.81分。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MBI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随意运动训练,康复组患者在术后48h即给予康复卧位,72h病情稳定给予肢体运动护理。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28天,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测定肌力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早期采取康复卧位和肢体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出血并伴有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诊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这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随意运动训练,康复组患者在术后48h即给予康复卧位,72h病情稳定后给予肢体运动护理。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28天.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测定肌力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早期采取康复卧位和肢体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不会导致术后再出血或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措施。方法: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8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操作基础上,早期阶段展开肢体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5±2.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8±2.5)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经有效护理后,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日常活动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展开临床护理服务期间,早期阶段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定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8.4±8.5)分、(63.4±10.7)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能KP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体能改善32例(80.00%),稳定者7例(17.5%),1例降低(2.5%),对照组体能改善者25例(62.5%),稳定者8例(20.0%),降低者7例(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为(72.38±8.39)分和(39.38±4.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2±7.03)分和(22.85±4.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配合康复理疗,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9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甲组(43例)和乙组(36例)。乙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甲组患者在乙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肌力改善和Adl评分、FMA评分的情况。结果甲组肌力改善的有效率优于乙组、护理后甲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优于乙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积极的影响,明显的改善了患者肌力情况,并提高了患者生存的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