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束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PE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三位。而PE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据文献报道,漏诊率达67%~79%,病死率达20%~30%,其中44%死于症状发生后15min内,22%死于2h内。如能快速诊治,病死率可降至8%。本文报道6例经电子束CT(EBCT)诊断为急性PE的患者,探讨EBCT对急性PE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128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41例患者累及74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栓塞8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叶肺动脉受累17例35支,其中左上叶动脉1支,右上肺动脉2支,右下肺动脉25支,左下肺叶动脉7支,肺段肺动脉14支,亚肺段11支。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肺动脉CT造影(CTPA)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肺动脉,应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麦福  王东林 《中外医疗》2011,30(14):175-175
目的探讨双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征象。结果 16例肺动脉栓塞中,其CT表现直接征象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5支,中心充盈缺损8支,偏心性充盈缺损25支,附壁充盈缺损14支;检出最大的栓子直径28.3mm,最小的栓子直径1.5mm。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结论双源CT肺动脉成像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放射剂量低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最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9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VE)、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结肠镜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肠壁不规则增厚者49例,腔内肿块者43例,肠腔狭窄者36例,浸润至浆膜者39例;病变向心性狭窄27例,偏心性狭窄22例;大体形态:溃疡型10例,浸润型4例,肿块型22例,混合型1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MPR、CT仿真结肠镜(CTVE)、Raysum、SSD显示肿块浸润环肠周程度的符合率分别为95.9%、81.6%、71.4%和59.2%;Raysum、SSD、MPR、CTVE、电子结肠镜(EC)显示癌肿长度的符合率依次为100.0%、93.9%、77.6%、65.3%和55.1%;EC、CTVE、MPR、SSD、Raysum显示病理分型的符合率依次为100.0%、93.9%、83.7%、59.2%和59.2%.CTVE结合MPR、SSD 和Raysum技术能对直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结论 螺旋 CT是一种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对3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能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16排24层螺旋CT诊断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共累及88处血管。CT直接征象有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4例,附壁性充盈缺损5例,部分性充盈缺损5例,中心性充盈缺损9例。CT间接征象主要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增宽等。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有无创、便捷、准确、高效、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5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取多层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动脉栓塞的检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肺动脉栓子检出率。结果:对观察对象的1491支肺动脉血管及其分支进行检查,多层螺旋CT栓子检出率为33.26%明显高于DSA的15.09%(P0.05),且多层螺旋CT在段和亚段肺动脉以及叶肺动脉的栓子检测中,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SA的检测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及临床溶栓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 对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2例患者一周后复查。结果 25例患者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5例影像学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2例经溶栓治疗后一周复查,病灶基本消失,2例临床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死亡。结论 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及临床溶栓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2例患者一周后复查。结果25例患者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5例影像学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2例经溶栓治疗后一周复查,病灶基本消失,2例临床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胸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16排螺旋CT诊断胸骨骨折的3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原始采集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后分别进行MPR及VR后处理,然后分别观察横断位、MPR及VR图像。结果36例胸骨骨折患者中横断位图像发现胸骨骨折31例,MPR成像发现36例,VR成像发现28例,横断位图像、MPR成像及VR成像诊断胸骨骨折检出率分别为86%、100%和78%。结论16排螺旋CT横断位图像结合MPR、VR成像等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胸骨骨折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昌  白荣杰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1-802
目的 评价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CFP明确诊断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累及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PE病人均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直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32例受检者肺动脉主干至段动肺的显示率为100%,对亚段及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为78.6%。可见到不同部位、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充盈缺损,并有不同种类的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16排CT肺动脉成像资料,分析经多平面薄层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后的肺动脉成像。结果:18例患者中,经16排CT肺动脉造影显示肺动脉栓塞60支,其中,发生在叶动脉20支、肺动脉主干6支、段动脉21支、亚段肺动脉6支、亚亚段肺动脉7支;60支肺动脉栓塞中,中央型23支、偏心型18支、闭塞型19支。结论:16排CT肺动脉成像能够清晰呈现亚段以上肺动脉和肺动脉腔内栓子的形态及部位,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指的是肺动脉和(或)分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所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PE中99%的栓子为血栓性质。近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我国,PE已成为一种常见病,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故常发生误诊或漏诊。据报道未经治疗的PE患者死亡率为25%~30%,而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的存活率达到92%,因此,及时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源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双源CT机对11例肺栓塞患者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 共分析11例患者785支肺动脉,其中220支(28.0%)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8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12支,附壁血栓19支,完全闭塞51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2例,胸腔积液3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 双源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辁塞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6.
17.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病人卧床、妊娠、大手术和心功能不全以及创伤后均容易引起.随着多层螺旋C T的应用,临床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尤其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肺栓塞时有发生,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解决了手术后患.笔者对9例外科手术后高度疑诊肺栓塞而行多层螺旋C 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在急性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怀疑PE经CTPA明确诊断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行CT增强扫描累及32处肺动脉及其分支。拴子位于左肺动脉主干5个,右肺动脉主干4个,左上肺动脉3个,右上肺动脉3个,右下肺动脉4个,两下肺动脉背段动脉及基底动脉段总计13个。结论单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元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栓子包括血栓栓子、脂肪栓子、羊水栓子及空气栓子等,通常(70%~90%)是指来自周围静脉系统和右心的血栓栓子造成的栓塞,如下肢静脉或盆腔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右心和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栓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使用8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层厚2.5 mm、150 kV、220 mA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对50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病变共累积肺动脉378支,其中左/右肺动脉24支,叶肺动脉89支,段肺动脉151支,亚段肺动脉114支。结论CT下肺动脉造影是充分利用螺旋CT扫描快速,敏感性高,无创等特性,可直接显示段及亚段级肺动脉内栓子,而且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诊断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可确定可疑及伴随的栓塞疾病,已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