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38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12~24个月。结果患眼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范围8.3~32mmHg,平均(17.67±4.76) mm Hg,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平均眼压分别为(13.63±5.82) mm Hg及(12.25±4.54) mm Hg,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患者中央前房深度(1.42±0.34) mm,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41±0.13)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周边前房深度均<1/2CT,术后所有患者周边前房深度不同程度加深,其中29眼周边前房深度≥l CT。术前22眼房角关闭范围>180°,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IOL)襻的位置及其对睫状体、前房角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IOL植入术的患者28例(30眼),使用超声活体显微镜测量睫状突位置和前房角结构参数,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13眼双襻固定于睫状沟(43.3%);16眼单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位于虹膜根部4眼(13.3%)或位于睫状体冠部12眼(40.0%);1眼双襻位于虹膜根部后(3.3%)。手术后睫状突位置参数较手术前无显著变化,前房角参数显著下降。结论: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IOL襻位置不能确保位于睫状沟。手术后前房角开放程度下降,襻位置的变异对睫状突位置没有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睫状体囊肿与高眼压的关系.方法:对200例397只眼,单眼或双眼存在眼压高而前房轴深约3 mm的患者行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探查高眼压眼的前房、睫状体、虹膜及房角的结构.结果:UBM检查高眼压眼397只眼中分别有218只眼前房角开放,房角呈宽角,有40只眼前房角虽然开放,但呈窄角.上述258只眼房角开放但高眼压眼UBM检查均探及其睫状体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睫状体囊肿.另外有139只高眼压眼前房角也呈开放状态,均为宽角,但UBM未探及上述眼有睫状体囊肿.此139只高眼压眼中有7只眼UBM探及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结论:部分高眼压患者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可探及睫状体部有囊肿存在,睫状体囊肿的数量和大小或与眼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了解招飞生源群体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病特点,并提出相关医学鉴定结论。方法对2012年参加招飞定选的2107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小瞳孔下进行裂隙灯检查,对存在周边虹膜局限性隆起者,常规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f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并记录囊肿眼别、数量、部位、房角改变及前房轴深。结果裂隙灯发现周边部虹膜局限性膨隆者16例16眼,约占被检人数的0.76%;经UBM确诊者11例22眼;前房轴深:右眼2.614~3.7917mm,平均3.1934mm;左眼2.5546~3.7818mm,平均3.1898mm;继发房角改变者占36.36%(房角关闭占13.64%,房角狭窄占22.72%),以囊肿较大或2个以上囊肿并存者多见。结论招飞生源群体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发病特点与正常人群基本相同;多发性或较大虹膜睫状体囊肿,伴有明显前房变浅及房角改变者,医学鉴定不合格;单发性或较小虹膜睫状体囊肿,不伴有明显前房深度和房角改变者,建议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青光眼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UBM(Humphrey 840型,扫描频率50 MHz,扫描深度范围5 mm×5 mm)对96例96只眼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经药物降压后常规进行术前检查。结果:睫状体多发性囊肿4例4只眼(4.1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4例24只眼(25.00%)。睫状体囊肿表现为睫状体交界处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壁薄,腔内少或无内回声反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表现为巩膜与睫状体脉络膜之间存在一无回声区,睫状体平坦部层间分离,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的无回声区沟通,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患眼的前房深度(1664±421μm)与对侧健眼的前房深度(2443±36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UBM检查可发现睫状体部位的细小肿物,区分肿物性质,并提供其部位、大小,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UBM还可发现术前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揭示手术前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以指导青光眼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对确诊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且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3个月,58眼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62眼术前前房深度(1.564±0.283)mm,术后前房深度(3.142±0.185)mm,前房深度均加深。59眼术前眼压(22.42±3.53)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85%的房角完全或部分开放。结论:对于房角粘连≤270°的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选择,其并发症少,视力提高,舒适度好。  相似文献   

7.
韦涛  梁凤康  何敏 《重庆医学》2013,(30):3680-368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40眼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视力获得显著改善(P<0.05),仅2眼因合并老年黄斑性病变视力恢复不佳,低于0.1。术前眼压为(17.11±1.23)mm Hg,术后1d为(13.15±3.03)mm Hg,术后1d眼压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3、6个月眼压未见明显改变,均低于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均显著提高,房角开放分级(采用Spaeth分类法)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眼(12.5%)出现角膜水肿,2眼(5.0%)出现前房炎症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1眼(2.5%)浅前房,2眼(5.0%)瞳孔人工晶体粘连。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前房厚度,改善房角开放程度,提高术后视力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浅前房患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明室/暗室)前房角状态的变化,并行暗室激发试验以观察浅前房患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房角形态变化情况,对暗室激发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6~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符合下列条件者:裂隙灯周边前房深度≤1/3角膜厚度,压陷式眼压正常(≤21 mmHg),眼底视神经无典型青光眼性损害表现。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采用先明室后暗室的顺序。按常规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和12、3、6、9点方位的房角结构。暗室激发试验方法:患者在暗室安静俯卧1 h,分别在俯卧前及俯卧后采用压陷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值。结果:共检查患者35例(70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中央前房深度:右眼为(1.93±0.24)mm,左眼为(1.99±0.29)mm。房角相贴关闭眼的比例:在暗室检查中,左、右眼均有≥2/4方位房角关闭共计58眼(占83%);在明室检查中,房角关闭≤1/4方位,右眼检出18眼方位(占25.7%),左眼检出16眼(占22.8%);而与明环境对比在暗环境中,双眼中至少多一个方位检出房角相贴关闭的有25例(占80.6%)。以上患者全部行暗室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在暗室检查中,左、右眼均有检出房角关闭≥2/4方位的58眼(占83%),暗室俯卧前眼压在(16±5)mmHg,俯卧后有48眼(占暗室下房角关闭总数的83%)眼压在(32±10)mmHg,每只眼试验前后两次测量之间结果相差在8mmHg以上,结果为阳性。其余22眼俯卧前眼压在(15±3)mmHg,俯卧后眼压在(16.5±5)mmHg,结果为阴性。结论:浅前房患者,应用UBM检查,在暗室状态较明室状态下,房角更多发生相贴遮挡巩膜突者,与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率,较明暗室状态下房角变化不明显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随访6 ~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40眼术后眼压至正常,2眼加用噻吗洛尔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4.57±3.50) mmHg,与术前眼压(26.56±11.2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5±0.69)mm,与术前(1.32±0.6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开放增宽视野无进行性损害,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结论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三联手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1例(71眼),其中40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5.77±19.39)mmHg (1mmHg=0.133kPa),术后(出院前)平均眼压(12.34±5.41)mmHg;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范围0.02~1.0,其中≥0.6者27眼;术后房角完全开放31眼;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09±0.25)mm,术后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96±0.39)mm。结论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随访6个月到1年。结果 24眼(92.32%)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眼压(13.36±4.25)mm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30.33±9.36)mmHg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明显加宽;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8±0.33)mm,增加到(3.65±0.36)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作为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白内障患者选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激光虹膜周边切除与传统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后的眼压、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等变化。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眼)闭角型、房角粘连1/2的青光眼确诊病例行传统手术虹膜周边切除,做为对照组,随机选取100例(眼)闭角型、房角粘连1/2的青光眼确诊病例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做为治疗组,术后1年内观察眼压、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等变化。结果两组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周边前房明显加深、房角粘连范围无明显扩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具有更加方便安全、费用低廉、无须住院等优点。结论激光虹膜周边切除与传统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治疗房角粘连1/2的闭角型青光眼相比,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更为安全、方便、低廉,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钝伤后137只限,其中发生房角后退者128只眼(93.43%),内有明确记录前房出血者59只眼全部有房角后退。房角后退范围每隔90°分级记录至360°;根据Howard及Kaufman分类法,将房角后退程度分为浅、中及深三种:1)浅层劈裂(Ⅰ度):葡萄膜小梁断裂、巩膜突外露、白色、显而易见,睫状体带光秃、色暗、幅度增宽,其前面小梁、巩膜突等处可有色素沉着。2)中度劈裂(Ⅱ度):葡萄膜小梁及睫状肌纤维裂沟,虹膜根部与睫状体前面后移,睫状体带加宽可至数倍。3)深度劈裂(Ⅲ度):睫状肌间劈裂深,使用前房角镜检查时不见劈裂尖端。  相似文献   

14.
张志明  王燕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58-95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7眼)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术前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黏连范围扩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43±4.78)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72±2.90)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2±0.35)mm增加到术后(2.45±0.26)mm,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房角较术前均有增宽。结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35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并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术眼视力和眼压变化,同时应用UBM及前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及房角粘连范围的变化.结果 随访期间3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未提高的3眼经眼底检查诊断为视神经萎缩;术后29眼眼压恢复正常,4眼应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点眼后眼压正常,2眼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高于正常.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增加,26眼(74.3%)房角开放,9眼房角仍有部分粘连;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及瞳孔区渗出膜.结论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提高视力并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6.
何宇梅 《中外医疗》2013,32(13):46-47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伴有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39例(54眼),对其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治疗,对其术后视力、视野、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2眼(96.30%)于术后1个月视力≥0.5;53眼(98.15%)于术后3个月视力≥0.5,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眼压为(28~46)mmHg,平均(33.85±12.73)mmHg,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仅有1眼眼压仍然较高,给予积极处理后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通过房角镜及UBM检查房角完全开放52眼(96.30%),另外2只眼房角有部分开放;UBM检查53眼(98.15%)前房中央深度增加超过1mm,平均加深(1.12±0.32)mm,这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52眼(96.30%)周边房角加深超过0.2mm,这个改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视野检查,50眼(92.59%)视野与术前相比扩大,1眼(1.71%)视野缩小。所有患者(100%)是敏感度均增加。术后发生继发恶性青光眼者1眼(1.71%),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以及严重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人工晶体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48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视力、眼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20.0±2.0)mm Hg,低于术前(54.5±4.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眼无变化,18眼光感,5眼数指,6眼视力0.01~0.05,9眼视力0.1~0.2。视力提升20眼,占41.7%。本研究中48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睫状部反射性疼痛,对症治疗3 d后均好转;10眼出现眼压降低造成的前房积血,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可控制患者眼压,改善其视力,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12例(18眼)患者行光明工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变化,术后随诊1~12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平均为(15.97±0.45)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6±2.36)mmHg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中央深度(CACD)眼球彩超检查明显加深,CACD由术前(1.39±0.24)mm,增加到术后的(2.50±0.24)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增宽,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光明工程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7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手术180 d后随访,34例(37眼)中有28例(30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前房深度(1.674±0.478)mm,眼压(28.436±3.325)mmHg,术后30 d前房深度(3.412±0.169)mm,术后7 d眼压(13.983±5.196)mmHg。术后30 d房角镜检查34例(37眼)房角均开放。27例(28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使此类患者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8例(42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观察术前术后眼压、视功能、前房深度、房角变化。结果术后眼压12±32mm Hg,比入院时55±7mm Hg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提高,前房深度术前为2.5mm,术后为5.5mm,房角开口术前为5,术后开口为45,房角粘连术前平均180,术后平均30。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患者的眼压得到有效的控制,使他们的视力得到提高,且操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