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端  闫永平  刘家政  陆松鹤  张磊  苏海霞  卢娟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92-1093,1097
目的了解商洛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流动口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商洛市3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美容美发人员AIDS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54.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看起来健康的人不会携带艾滋病毒,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可靠的疫苗以及母婴传播预防等问题更是缺乏了解。被调查的流动人口中有50.0%的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感到害怕、紧张并会躲避,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最高。结论流动人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群众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他们预防艾滋病的能力,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居民、大、中专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采取自愿、不记名方式调查.结果 分析如何预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知识愈少.结论 艾滋病宣传力度需继续加大,普及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让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定州市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在定州市高蓬镇的20个行政村中采取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抽取18~49岁的返乡流动人口240名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94%,艾滋病单个知识点知晓率在65.2%~84.7%;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分别为53.2%、19.4%;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为41.7%。结论农村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未达到国家要求,存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应采取更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以加强农村流出地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在定州市高蓬镇的20个行政村中采取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抽取18~49岁的返乡流动人口240名进行调查. 结果 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94%,艾滋病单个知识点知晓率在65.2%~84.7%;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分别为53.2%、19.4%;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为41.7%. 结论 农村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未达到国家要求,存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应采取更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以加强农村流出地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以探索适应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沧县职教中心的225名学生及沧县人才劳动力输出培训地的201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流动人口中职教中心学生与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学生总体知晓率高于务工人员。在知识获得途径上无明显差异,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职教中心学生明显高于务工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人群对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均偏低。非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中,以握手拥抱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最高,且两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人群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非常低。同时两人群均缺乏对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及自愿咨询检测的了解。结论调查表明,我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还很欠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青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岳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24-425
目的:了解曲阜市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 个班720 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大众途径,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并且男、女生了解艾滋病知识有显著差异性,预防相关知识平均正确回答率在性别间只有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男生高于女生(P<0.05).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刘成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3-104
目的了解我院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从而为防治艾滋病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及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进行调查。结果我院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仅为72.17%。绝大部分医护人员不存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只有32份问卷表示曾经有过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占7.49%;另外397份问卷中表示对艾滋病有恐惧感,占92.97%。结论医护人员缺乏艾滋病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急需进行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以减小对艾滋病的恐惧感,消除对患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评估安国市流动人口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安国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在收回调查问卷中,只有42.6%的人认为性病能被观察出来;54.2%的人认为性病能够根治;80.0%的人了解艾滋病感染途径;同样有78.7%的人认为行房时应使用安全套;30.0%的人认为注射吸毒时应使用清洁针具;31.9%的人认为安国市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论安国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政府需要利用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和干预模式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费利霞  吴玮 《广州医药》2008,39(6):57-60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尝试以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估,探索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模式.方法 以萝岗区企业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200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企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6%,干预后上升到88%,干预前问卷得分(20.69±7.93)分,干预后问卷得分(25.53±9.17)分(P<0.01),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萝岗区近20万流动人口,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企业平台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随机对延安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为83.8%;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为83.9%;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为74.7%,从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率上看,男性高于女性,理工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文史类;低年级学生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知晓率低于高年级。调查对象中28.6%有过性行为,但避孕套使用率较低。结论 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高危行为知识的掌握存在不足,尤其是性行为存在隐患。高校应采取各项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井镇流动人口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调查。方法:按年龄层次分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四组,每年龄组流动人口妇女发放500份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个人基本情况,性知识、宫颈癌相关知识、妇科问题等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得分:流动人口妇女2 000例为(12.65±5.26),本地妇女500例为(30.72±6.81),流动人口妇女得分明显低于本地妇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人群宫颈涂片、宫颈癌基本常识及HPV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估,流动人口对宫颈癌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低于本地妇女组,各题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轻女性较少关注对此病的预防及筛查。同时由于本地妇女经济基础较好,因此当地女性对自身的健康较为关注。  相似文献   

12.
邹城市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城乡居民对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于2003年7月对山东省邹城市辖区内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我国境内发现首例病例后,艾滋病在我国不断扩散传播,近些年疫情巳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其中中学生感染者和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并且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工作的开展,针对他们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和认知的教育被提上日程。为了掌握河北省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认知态度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河北省范围内23所中学1360名中学生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认知态度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城区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滨州市城区从事建筑、废品回收、餐饮、服装加工4个职业的512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36.7%;其中,男性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2.1%,女性为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3,P<0.001).结论 流动人口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不高,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教育,以便提高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基础水平,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 在大型公益活动现场由调查研究人员对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人群使用统一设计的结核病5条核心防治知识自填式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答,然后进行分析。结果 250人被调查研究对象中,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6.4%;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人群的知晓率分别在95%至100%之间,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知晓率在87.5%至100%之间;结核病防治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高低顺序为看电视47.2%,知识手册32.4%,听广播23.2%,宣传画22.0%,其他15.2%和医生讲授10.0%。结论 示范区流动人口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6.4%,说明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结果;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没有明显差异,间接反映国家推荐的结核病防治5条核心信息简洁明了,易于被公众接受;而从公众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渠道分析,看电视和宣传手册占80%以上。因此,今后结核病健康宣传应将电视和宣传手册作为主要手段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稷山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其潜伏期长、流行速度快。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艾滋病不仅仅是一种传染病,它和人群及社会的行为密切相关,同时又无特效药和特异性疫苗,所以,对付艾滋病最好的疫苗是“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在校生的健康教育则尤为重要。2005年对本县部分在校生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在天水市居住满3个月、户籍不在天水市的 15~49 岁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以青壮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0.1%);艾滋病总体知晓率为8.65;75.2%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持歧视态度.结论 天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不高,文化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持歧视态度.  相似文献   

18.
霍伟  姚晓明 《医学动物防制》2011,(4):345-347,350
本文通过对2007年和2009年石家庄火车站车流动人员开展的旅客艾滋病知识宣传、调查活动,了解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和需求欲望以及2年间公众的认知进展。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得出公众对艾滋病及其相关法规的了解认知和预防意识,为在车站、列车上建立长期、多样、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减轻艾滋病发病与流行、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预防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矿区流动人口社会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为矿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5处铁矿的250名流动人口,进行一对一匿名问卷调查。结果矿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未婚者占大部分;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以跨市区流动为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错误认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减少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社会学特征及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河北省井陉县的流动人口中抽取工厂工人、建筑工人、长卡司机3类人群共计765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等。结果井陉县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2.70±9.57)岁,已婚人口占73.6%,初中文化程度者占66.3%。建筑工人、工厂工人、长卡司机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73.2%、73.9%、58.2%。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和免费宣传材料。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职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有差异,应根据流动人口社会学特征及职业特点,制订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