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辰星  秦伟  王欣  郑莎 《重庆医学》2011,40(6):552-554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点,及其在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3例眼眶肿瘤患者分别行磁共弥振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利用数据测量软件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测量。23例患者中,22例有病理诊断资料,1例临床诊断为静脉瘤的患者未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眼眶肿瘤的DWI图像信噪比良好,能满足成像要求。良性肿瘤11例(病理诊断10例),ADC值为(1.81±0.45)×10-3mm2/s,病灶的b0至b1 000的信号逐渐降低;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2例,ADC值为(0.79±0.23)×10-3mm2/s,病灶的b0至b1 000的信号无明显降低。结论 DWI可以增加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WI检查。选用b值为600 s/mm2,观察病变信号表现,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15例非直肠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DWI对直肠癌病变的显示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病变与正常直肠壁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作为直肠癌鉴别诊断、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似脑转移瘤患者16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并做诊断实验研究.测定DWI对脑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与病理结果随访对照,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实质 ADC值,并与确诊脑胶质瘤进行比较.结果:(1) DWI对脑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27%、91.46%和86.95%;(2)脑转移瘤肿瘤实质部分 ADC值为 (1.08±0.37)×10-3mm+2/s,坏死/囊变部分 ADC值为 (1.90±0.36)×10-3mm+2/s.与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实质 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与胶质瘤不同区域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成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瘤灶及瘤周ADC值的测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弥散敏感系数取b=800 s/mm2。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确定恶性病变的ADC阈值并用于病例诊断。结果磁共振的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在b=800 s/mm2时,正常腺体、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2±0.21)×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854,1.106)×10?3mm2/s。把恶性肿瘤95%可信区间上界1.106×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5.7%。结论 DWI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ADC值是诊断乳腺病变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01-10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6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比较分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最长径、最短径及短/长径之比。结果 (1)26例宫颈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5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78枚;(2)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为(874.19±158.72)×10~(-6)mm~2/s),较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均值[(921.45±232.98)×10~(-6) mm~2/s]略降低,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原发灶ADC均值为(918.78±146.06)×10~(-6)mm~2/s),与转移淋巴结、非转移淋巴结ADC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最长径中位数分别为16.50 mm、7.00 mm,最短径中位数分别为8.50 mm、5.00 mm,短长径比的中位数为0.55、0.6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有利于盆腔淋巴结的检出,但是ADC值测量对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妇科实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超声检查证实为实性病灶或实性成分为主的卵巢肿瘤46例(30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DWIBS检查,评估肿瘤实质部分DWI图(b--800s/mm2)的信号强度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4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常表现为DWI高信号,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763±0.140)×10^-3mm2/s,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781±0.310)×10^-3mm2/s,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WI图上,恶性肿瘤的信号强度为(0.891±0.247)mm2/s,良性肿瘤(0.358±0.823)mmz/s,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WI有助于对卵巢实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磁共振( MRI) 扩散加权成像前列腺癌、慢性炎症表观弥散系数差别,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周围叶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病理证实13例前列腺癌、9例慢性前列腺炎1.5T MRI DWI 研究表观弥散系数(ADC),比较前列腺癌及炎症DWI特征及ADC值差别.结果 13例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为(0.78±0.31)×10-3mm2/s, 9例慢性前列腺炎ADC值为(1.02±0.29)×10-3mm2 /s,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5T MRI DWI对前列腺周围叶肿瘤与炎症组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 结果 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 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癌病例24例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病例12例,同期正常胰腺25例,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序列成像,测量正常胰腺组织、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胰腺癌组织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肿瘤组织ADC值为(1.395±0,125)×10^-3mm^2]s,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组织ADC值为(0.978±0.105)×10^-3mm^2/s,正常胰腺组织ADC值为(1.242±0.108)×10^-3mm^2。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ADC值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结论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立体直观显示淋巴结转移,结合常规磁共振序列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陛判断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肝细胞癌诊断(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HCC进行DWI成像,测量肿瘤及瘤周正常肝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eoefficient,ADC)值,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HCC病灶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或中高信号;HCC组织ADC值为(1.15±0.51)×10-3 mm2/s,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61±0.73)×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HCC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ADC值有显著差异;DWI在肝内病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收集于我院2019年2月1日至3月4日行肝胆脾磁共振检查的肝癌患者34例。对其磁共振影像进行处理,对同一患者病变肝区和正常肝区的T_1信号、T_2信号、动态增强及DWI信号进行对比,分别记录正常肝区和病变肝区图像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进行t检验分析;并对病变区ADC值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肝癌病变区ADC值为(8.0±5.3)×10~(-4)mm~2/s,正常肝区ADC值为(13.7±2.1)×10~(-4)mm~2/s,病变区ADC值比正常值明显降低(P<0.05);血清AFP值与ADC值相关系数(r=-0.172),两者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核磁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癌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ADC值与AFP含量无相关性,血液AFP含量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都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当b=300 s/mm2时,敏感度为(1.18±0.51)×10-3 mm2/s,可以真实反映出患者的脊柱结核病变大小情况以及病理特征情况,还可以对患者弥散像上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实施有效鉴别.结论 给予脊柱结核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检查,可以相对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脊柱结核具体病变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诊断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DWI使用单次平面回波技术,身体相控阵线圈,b=0、400、800 s/mm2。20例非子宫疾病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对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DWI的ADC值分别进行了测量和比较。采用诊断试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3项指标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宫颈癌在DWI表现为弥漫高信号,其ADC值为(0.89±0.07)×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平均ADC值。子宫颈癌最易受累淋巴结为闭孔淋巴结,DW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1.8%。结论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和ADC显示更为突出,DWI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弥散加权成像ADC值测量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eoefficients,ADC)值测量在脑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中经手术病理(8例)或临床随访(2例)证实的脑脓肿,在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弥散敏感系数(b值)采用: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脓腔、脓肿壁、脓肿周围水肿带以及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10例脓腔的ADC平均值为(0.57±0.11)×10-3mm2/s,脓肿壁ADC平均值为(1.14±0.06)×10-3mm2/s,脓肿周围水肿带ADC平均值为(1.74±0.21)×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ADC平均值为(0.77±0.05)×10-3mm2/s,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165.25,P<0.001;按α=0.05标准行组间比较SNK法检验两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WI的ADC值测量能发现脑脓肿脓腔ADC值的明显降低,且能区分脓肿壁及脓肿周围水肿带,在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42例经临床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和40例正常志愿者的胰腺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结果:42例胰腺癌患者中,胰腺癌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69 6±0.011)×10-3mm2/s,而40例正常人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556 2±0.016)×10-3mm2/s,表明两组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病灶检出敏感,是对常规磁共振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和13例正常卵巢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分别比较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的实性部分及囊性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xponent apparent diffusion,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实性部分DWI呈明显高信号,其ADC值[(1.50±0.41)×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实性部分的ADC值([2.24±0.33)×10-3mm2/s](P0.01),前者eADC值([254.33±97.23)×10-3mm2/s]显著高于后者eADC值[(121.15±30.69)×10-3mm2/s];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囊性部分DWI表现为稍高、等、稍低信号,其ADC值[(4.18±2.98)×10-3mm2/s]及eADC值[(58.95±33.45)×10-3mm2/s]与正常卵巢囊性部分的ADC值[(2.92±1.42)×10-3mm2/s]及eADC值([119.18±140.54)×10-3mm2/s]没有明显差别。结论DWI的定量分析对卵巢囊实性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的性质,并探讨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9例,所有淋巴结依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性淋巴结组和反应性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盆腔MRI检查,计算所有淋巴结的ADC值.2组之间大小、ADC值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 反应性淋巴结组大小为(0.7±0.21)cm,小于转移淋巴结组大小(1.3±0.34)cm,2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转移性淋巴结组的ADC值为:(0.79±0.31)×10-3mm2/s,明显低于反应性淋巴结的ADC值:(1.42±0.42)×10-3mm2/s,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1,ADC值诊断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0.86×10-3mm2/ s,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7%.结论 ADC对子宫内膜淋巴结转移有很高诊断价值,MR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肿瘤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8例肝局灶性病变(其中肝细胞癌17例,肝囊肿25例、肝血管瘤26例)行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病变弥散成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和病变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肝局灶性病变在DWI上为高信号,随b值的增加信号有不同程度下降;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分别为(1.20±0.50)×10-3mm2/s、(3.10±0.41)×10-3mm2/s、(2.18±0.32)×10-3mm2/s,三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但不适宜对小病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结果:20例乳腺癌及16例良性乳腺病变完成弥散成像.恶性肿瘤组ADC值(0.784±0.178)×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ADC值(1.734±0.345)×10-3mm2/s(P<0.05.b=800 s/mm2).结论: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