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C细胞刺激γδ T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γδT细胞的体外生存期和抗白血病活性。方法:对外周血采集物用GM-CSF+IL-4进行培养,使其分化和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然后用DC和细胞因子IL-2刺激其CD4^ T细胞扩增后,协同DC共同刺激γδT细胞扩增,再与多种白血病细胞株进行混合培养,进而用MTT比色法研究抗白血病能力。结果:γδT细胞能在体外长期大量扩增,扩增的γδT细胞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具有杀伤作用。结论:γδT细胞可望用于白血病的临床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γδT细胞和HepG212115细胞共培养后对其HBV复制和HBeAg表达的影响。评估用γ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体外用异戊希焦磷酸法和IL-2激活人外周血PBMCs,细胞经10 d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γδT细胞含量和Perforin、GranB、NKG2D表达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121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培养后,ELISA法测定上清中HBeAg的表达。将培养10 d的γδT细胞回输给患者;患者一个疗程接受γδT细胞总数在0.8×1010~7.0×1010。结果培养10 d时γδT细胞数为91.27%,其细胞表达的Perforin、GranB、NKG2D分别为和62.8%、72.7%和60.8%。所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部分抑制HepG212115细胞中HBeAg的表达。治疗前138例HBeAg阳性者,治疗后有76例HBeAg(55.1%)转阴。总有效率为77.51%。结论γδT细胞能够降低HepG212115细胞中HBeAg表达;用自身γ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后患者的HBeAg+HBV-DNA转阴率达74%。该治疗无毒副作用,对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是否存在γδT细胞以及γδT细胞在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宫颈癌组织中γδT细胞的数量,固相抗体包被法体外扩增出特异性的γδT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γδ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γδT细胞阳性染色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强,该细胞通过固相抗体包被法体外扩增30 d之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CRγδ的阳性率高达(91.2±1.2)%,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显示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杀伤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细胞,并且其杀伤效应随效应细胞/靶细胞的比例增高而增强.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γδT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对宫颈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杀伤效应随效应细胞/靶细胞的比例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诱导γδT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环磷酰胺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的凋亡率及NKG2D受体表达水平。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当环磷酰胺浓度在0.05~2.0 ng/L时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生长,增殖率随着该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浓度大于2.0 ng/L时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γδT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γδ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γδT细胞的凋亡,增强γδT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为环磷酰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诱导γδT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环磷酰胺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的凋亡率及NKG2D受体表达水平。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当环磷酰胺浓度在0.05~2.0 ng/L时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生长,增殖率随着该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浓度大于2.0 ng/L时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γδT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γδ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γδT细胞的凋亡,增强γδT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为环磷酰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增殖、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和PTX与人γδT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人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T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和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GABA能显著地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TX对GABA的抑制细胞增殖有拮抗作用;GABA显著降低γδT细胞表面受体NKG2D的表达,增加γδ-TCR的表达,PTX有轻微的协同作用;GABA抑制了γδT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杀伤活性,PTX能够拮抗GABA的此项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GABA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γδT细胞发挥作用,其杀伤活性主要由其表面受体NKG2D介导的,并且需要γδT细胞同时表达γδ-TCR和NKG2D两种受体。  相似文献   

7.
γδT细胞是一群不同于αβT细胞的T淋巴细胞群,其表面T细胞受体由γ链和δ链组成。而γδT细胞本身亦是一群高度异质性细胞,其亚类种类多、表型多变、功能丰富。γδT细胞除传统的Vδ1、Vδ2和Vδ3γδT细胞外,还可根据其功能差异分为调节性γδ、产生IL-17的γδ、产生干扰素的γδT细胞、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特异性γδT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6γδT细胞。γδT细胞各亚类间生物学特性各异,在机体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连接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桥梁。本文就γδT发生、亚群的分类、细胞表型及分布、活化、功能及癌症免疫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γδT细胞是一群不同于αβT细胞的T淋巴细胞群,其表面T细胞受体由γ链和δ链组成。而γδT细胞本身亦是一群高度异质性细胞,其亚类种类多、表型多变、功能丰富。γδT细胞除传统的Vδ1、Vδ2和Vδ3γδT细胞外,还可根据其功能差异分为调节性γδ、产生IL-17的γδ、产生干扰素的γδT细胞、人类错配修复基因2特异性γδT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6γδT细胞。γδT细胞各亚类间生物学特性各异,在机体肿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连接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γ-氨基丁酸对人末梢血γδT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与人γδT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人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T细胞周期、凋亡和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GABA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GABA显著影响细胞周期比例的分布,促进细胞凋亡;GABA抑制γδT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杀伤活性.结论 GABA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抑制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GABA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对γδT细胞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其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7天的γδT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h,CCK8法检测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NKG2D、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活性影响。结果:白桦酯酸浓度在0.013~1.6μg/m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γδT细胞PFP、GrB、CD107a、NKG2DIFN-γ和TNF-а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PFP、GrB、CD107a、NKG2D的表达和增加γδT细胞IFN-γ和TNF-а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艾银桂  宋泽庆 《海南医学》2013,24(8):1176-1179
γδ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它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γδT细胞迁移到病变部位是由于γδT细胞表面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与组织或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相互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γδT细胞表达的几个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与疾病的生物学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T细胞分成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相似文献   

13.
张辉  蒋晓玲  袁俐 《农垦医学》2010,32(1):65-67
γ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在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γδT细胞的发生、发育和分布、抗原识别和活化、信号传导和其所具有的功能,阐述该细胞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反应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观察白藜芦醇增强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体外扩增培养人γδ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γδT细胞组、白藜芦醇+γδT细胞组及白藜芦醇+γδT细胞+c-FLIP质粒组。LDH释放实验检测γδT细胞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及γδT细胞处理后MDA-MB-231细胞的细胞Fas-相关性死亡结构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的表达水平、活化半胱天冬酶(caspase)8、caspase 9、caspase 3的活化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用Br HPP和IL-2培养14天的人单个核细胞、CD3和γδTCR,确定这些定向培养的效应细胞为γδT细胞。LDH释放实验显示γδT细胞+白藜芦醇组对MDA-MB-231的杀伤活性为(68.2±7.1)%,显著高于γδT细胞组的(21.4±3.2)%(P0.05)和白藜芦醇+γδT细胞+cFLIP质粒组的(27.9±3.6)%(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处理能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中c-FLIP蛋白的表达,γδT细胞+白藜芦醇组MDA-MB-231的活化caspase 8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均显著高于γδT细胞组和白藜芦醇+γδT细胞+c-FLIP质粒组。结论白藜芦醇下调乳腺癌细胞c-FLIP的表达,提高乳腺癌细胞对γδT细胞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 T细胞分成γδT 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 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γδT细胞和CD4^+T细胞IFN-γ合成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T细胞产生IFN-γ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定量RT—PCR技术检测γδT细胞和CD4^+T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IFN-γ基因特录情况。结果对比CD4^+T细胞,γδT细胞产生IFN-γ不但需要更少的刺激信号以及更低的刺激域值,并且能更快地达到峰值。结论γδT细胞有加速产生IFN-γ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司力  张明霞 《安徽医学》2007,28(3):278-279
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包括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两类,其中数量较少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γδ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和αβT细胞,使之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蒿素是否能抑制CD133+肝癌细胞HepG2对γδT细胞的耐受性及研究其机制。方法 LDH释放实验检测γδT细胞及青蒿素共培养对CD133+及CD133-HepG2的杀伤活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γδT细胞及青蒿素共培养对CD133+HepG2细胞MCL-1表达水平、Caspase-9、Caspase-3活化水平和细胞色素C释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γδT细胞及青蒿素共培养对CD133+HepG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LDH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数量γδT细胞处理下,CD133+HepG2细胞LDH释放率显著低于CD133-HepG2细胞,表明CD133+HepG2细胞对γδT细胞治疗存在耐受性;同时,γδT细胞+青蒿素组CD133+HepG2的LDH释放率显著高于γδT细胞组和青蒿素+γδT细胞+MCL-1质粒组[(55.3±6.1)%比(18.7±2.6)%、(24.2±2.8)%,P0.05]。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γδT细胞+青蒿素组CD133+HepG2的凋亡率显著高于γδT细胞组和青蒿素+γδT细胞+MCL-1质粒组[(38.2±3.5)%比(10.5±1.1)%、(14.3±1.2)%,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素处理能显著抑制CD133+HepG2细胞MCL-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γδT细胞+青蒿素组CD133+HepG2相对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γδT细胞组和青蒿素+γδT细胞+MCL-1质粒组[(0.21±0.02)比(0.78±0.05)、(0.71±0.05),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则显示,γδT细胞+青蒿素组CD133+HepG2的活化Caspase-9、Caspase-3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均显著高于γδT细胞组和青蒿素+γδT细胞+MCL-1质粒组。结论青蒿素可能通过抑制CD133+肝癌细胞MCL-1表达水平抑制其对γδT细胞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γδT细胞因不具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而被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γδT细胞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都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目前,γδT细胞的动物模型研究主要通过过继免疫和体内直接激活两种手段。而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则聚焦在Vγ9Vδ2~+T细胞亚群,通过体内或体外激活提升其外周血浓度而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然而,γδT细胞可能在某些时候起到促癌作用,并且这一促肿瘤生长作用与白细胞介素17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舒林酸对人γδT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舒林酸在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及检测舒林酸诱导的γ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凋亡百分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CD44达94.0%.舒林酸在100 μmol/L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42.1%,明显高于对SGC-7901抑制率(7.4%).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24 h后杀伤SGC-7901细胞作用在12.5 μmol/L时最强.舒林酸浓度在100 μmol/L时对γδT细胞作用24 h的凋亡率(52.71%)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7.88%).结论:舒林酸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而对胃癌细胞株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果为临床非甾体类药物预防消化道肿瘤的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