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詹明萍  苟杨  李容  王诗香 《西部医学》2012,24(1):179-18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舒适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RICU病房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有咳嗽声或呼吸窘迫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吸痰舒适度和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01~2013-01间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持续湿化方法,观察组使用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气道湿化技术能更有效地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提高患者呼吸道排痰能力,降低肺部感染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便携式手动吸痰器吸痰方法,为减少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不同吸痰方法进行气道护理,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使用便携式手动吸痰器吸痰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便携式手动吸痰器吸痰方法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研究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吸痰组(对照组)和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组(观察组),各51例。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人工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喷射雾化器与改良型喷射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颅脑损伤痰液黏稠的气管切开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喷射雾化器,观察组使用改良型喷射雾化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痰液黏稠度情况、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治疗期间患者每天平均吸痰次数、并发症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杨杰民 《右江医学》2010,38(2):174-176
目的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颅脑手术后气管切开不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呼吸机加温湿化器与空气稀释面罩连接,进行持续加温湿化方法;对照组2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道滴入。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痰液稀释度优于对照组(P<0.01);刺激性呛咳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和吸痰后对血氧饱和度值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在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待气管如血管"观念,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气道管理组与目前常规气道管理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有无差别及统计学意义。方法:将92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气管切开72h后患者体温变化、痰液性状、听诊肺部有无罗音、X线拍片、痰培养结果,判断患者有无肺部感染的发生。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待气管如血管"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李艳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05-180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 62例气管切开患者于吸痰前均做气道评估,做到按需吸痰,戴无菌手套执笔式持吸痰管头端5 cm处,以每5 cm/s的速度轻柔准确迅速将吸痰管插入痰液积聚部位,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捻动吸痰管由下向上边吸边退,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完毕将吸痰管缠绕于右手4指然后翻脱手套系口,扔入医疗垃圾箱内。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2月62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45例。结论手指捻动式吸痰法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气道阻塞,肺部感染,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低氧血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提高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11.
雾化面罩吸氧对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金花  罗陈娟 《海南医学》2010,21(1):149-15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和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将气管切开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实验组持续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内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吸痰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更能一次把痰液吸干净,减少吸痰对气道的刺激,减少痰痂形成。结论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吸痰时痰液更容易吸出,吸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吸痰与湿化时机的探讨.方法 对4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按需吸痰,在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出现憋气症状,或出现咳嗽、闻及痰鸣音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90%以下时,给予吸痰措施,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对照组:根据痰液量、咳嗽情况等,按医嘱实施定时吸痰及定时湿化.结果 试验组3例气道粘膜出血,8例吸痰次数>6次/天,12例痰液量>100毫升/天,5例出现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例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按需吸痰及按需湿化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病人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控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湿化;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患者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气道堵塞指标.结果 观察组改善患者痰液性状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气道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湿化是控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陈利涛  骆文龙  甘秀妮 《重庆医学》2007,36(12):1139-1140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气道痰痂形成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需适时吸痰,气管套管口持续或间断滴药,用自制的复合雾化液3ml行套管口高频振动雾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心理护理.两组治疗方法相同,术后1周从吸痰的次数、痰液的量、痰液的性质、血氧饱和度、患者的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吸痰的次数较少,痰液稀薄,患者主观感觉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确的吸痰及气道湿化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患者气管切开后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我科行喉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断呼吸道湿化法,观察组采取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痰痂、刺激性咳嗽、气管套管出血、皮下气肿、咽瘘发生情况及术后3 d日均吸痰次数和吸痰时平均血氧饱和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痰痂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P0.05)。观察组在刺激性咳嗽和气管套管出血、皮下气肿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9.432、4.320、4.04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 d日均吸痰次数和吸痰时平均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3、8.673,P0.05)。结论与间断呼吸道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法既可减轻患者术后刺激性咳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SpO_2下降程度,又可提高气道湿化的效果,对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疫时的有效深度.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病须行机械通气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2 cm)和观察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2 cm).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痰鸣音改善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如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下降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痰效果如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痰痂堵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痰时在吸痰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回提2 cm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吸痰效果,改善部分生命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采用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感染、气道分泌物量在中量以上、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15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吸痰法;对照组采用深度吸痰法。比较2组吸痰后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及吸痰后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心率失常发生的次数。结果2组吸痰后的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和深度吸痰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标准吸痰可降低吸痰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损伤。因此,对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的患者优先选取标准吸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吸痰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在吸痰前、吸痰后5min分别测SpO2;B组在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后5min给予5min的高浓度氧气吸入并且在吸痰后5min分别测血氧饱和度。结果经过比较分析,两组吸痰结束后5min与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相比较无明显升高,吸痰前吸氧与吸痰结束后吸氧,对患者血氧约饱和度影响不大。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及时有效的吸痰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与吸氧无直接关心。  相似文献   

19.
叩背排痰在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不同黏稠度痰液的舒适排痰方式。方法以脑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为对象,共96例,在适宜的时机叩背,配合气道湿化液湿润气道,采用侧身叩背的舒适排痰方式,通过病人的咳嗽反射将气道内分泌物排出,观察记录排痰前后病人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Ⅰ度和Ⅱ度黏痰的病人,排痰效果很彻底,无黏膜损伤现象,病人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为6%~11%。Ⅲ度黏痰的病人,先用适宜负压(33kPa)的吸痰管刺激,继而施行叩背,配合气道湿化,病人排痰效果较满意,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为8%~14%,有少部分病人出现黏膜损伤现象,维持了病人的有效呼吸。结论采用侧身叩背,配合气道湿化促进排痰的舒适排痰方式,不但能减轻病人痛苦,降低费用,还能提高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有效呼吸,最大限度降低导管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切开持续雾化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临床意义,比较改良雾化器和传统雾化器在非机械通气的情况下人工气道气道湿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11月的60例非机械通气切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雾化器间断气道湿化的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气管切开持续雾化器的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痰痂形成例数,刺激性咳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黏膜出血情况,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持续雾化器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