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不同药液抽吸方法的密封瓶内残余药量,寻找在抽吸密封瓶药液过程中减少浪费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患者治疗用的血栓通冻干粉针剂60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30瓶,用1ml注射器接4号针头吸取密封瓶内残余药量并立即记录、对比。结果:改良组残余药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药液抽吸方法有效减少气泡,密封瓶内药液量更少,减少药液浪费,提高了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陈樱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2):196-196
目的:改进的方法抽吸密封瓶装药物的新式抽取法,解决密封瓶药物以传统抽取方法残余量过大的问题。讨论密封瓶中残余液量过大的主、客观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用传统方法抽取药物后遗弃的密封瓶,定为随机调查组,将护士加强责任心后用新式抽取方法抽取其中的残液并记录,作为改进抽药方法组。结论:新式抽取方法可将密封瓶中的药物抽取干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配制中减少残留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4例密封瓶药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法配制,实验组采用改良配药法配制,分别观察两种配药方法的残留药液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药物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改良方法配制密封瓶可减少药液的残留量,减少药物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注射特殊贵重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门诊皮下、肌内注射特殊贵重药物29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采用不同排气注射方法,观察残余药液量与患者认可情况。结果两组残余药液量、患者认同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注射器内留少量空气注射明显减少特殊贵重药物的浪费。结论此方法能明显减少药物浪费,增加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身心痛苦,能得到患者的认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证了注射剂量,减少药液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将300例次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采用不同的排气方法注射,对残余药量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2.5ml注射器两种注射方法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结论:采用不同排气方法注射,既克服了常规方法的弊端、保证了注射剂量、使药液浪费减少到最低,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注射器抽吸密封瓶内药液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射器抽吸密封瓶中的药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传统的抽吸方法因多种原因常会出现残留药液.为减少密封瓶内的残留药液,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改良法抽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NICU 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2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使用高危药物的两组患儿出现的摆药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药液外渗致皮肤损伤、家属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摆药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药液外渗致皮肤损伤的情况较对照组减少,家属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时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减少高危药物摆药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药液外渗致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方法将门诊注射真空密封瓶粉剂药物的患者共100人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配制方法配制药物,待药物溶解后抽取药液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抽取溶媒注入密封瓶后,不拔出注射器,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握住针筒逆时针旋转,稍试松解注射器乳头与针栓连接处,使空气进入瓶内,瓶内压力恢复大气压状态,立即接紧注射器衔接处,溶解药物后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注射时局部疼痛发生情况及药物配置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药物配制时间显著减少(P<0.01)。结论改良后的药物配制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减少药物配制时间。  相似文献   

9.
护士是临床各类药物使用的具体实施者.在保证合理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任务.笔者在氨苄青霉素溶液配制取用过程中发现药液抽吸后密封瓶内仍剩余不等量的药液.选用超注射量的注射器,针头都可造成准确的给药剂量受到影响.结果既延误了治疗效果又造成了药物浪费,给病人带来经济损失及药效的降低.本文通过对两组护士在氨苄青霉素溶液配制取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讨论,现将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将治疗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士在氨苄青霉素配制取用过程中不加任何提示,按平时操作进行,配制取用100瓶氨苄青霉素;实验组护士在操作中给予提示注意,按标准严格执行.同样配制取用100瓶药液.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0.9%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每瓶溶媒吸4ml,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10.
赵晓琴 《河北医学》2002,8(4):380-380
20 0 1年 4月始我们采用了高浓度药物静脉滴注的方法 ,现总结如下。1 高浓度药物静脉滴注的方法高浓度药物静脉滴注的方法只适用于内容量大于10ml的密封瓶抗菌素的使用 ,在密封瓶内注入溶媒 ,(溶媒的量根据医嘱 ,一般在 2 0~ 5 0ml)有的为两到三支药物的 ,可根据容量将药物合并或分为两瓶 ,将药物充分溶解于密封瓶内 ,在开通静脉通道的情况下 ,用胶布或一次性输液袋将密封瓶固定于输液架上 ,接静脉通路 ,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一般在 30~ 4 0滴 /min左右 ,密封瓶中药液快输完时 ,将连接密封瓶的输液器针尖拔出少许 ,挤压茂菲氏滴…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我们经常应用容量为1ml左右的小密封瓶。如止血药:卡络磺钠,药物溶解后,按传统方法抽吸药物时不易吸净。不仅使患者注射药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还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现介绍一种能把药液充分吸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粉剂溶解无残留抽吸方法。方法:将200例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法进行溶解抽吸,即在溶解后的苄星青霉素安培内的液面上注入等量空气,然后在液面下缓慢抽吸药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溶解抽吸,并对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液体残余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溶解时间快,药液混合均匀、无泡沫,能使药液一次抽吸干净无残留,保证了药液有效浓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苄星青霉素抽吸法简单易行,可节约配制时间,能使药液一次抽吸干净无残留,减少了药物浪费,提高了用药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苏玲 《中外医疗》2011,30(35):81-81
目的比较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对病人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人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及甘露醇降颅压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途径,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给药途径。比较2组患者使用甘露醇的疗效,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结果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给药的患者比采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给药途径的患者病情恢复快,静脉炎发生率少,药液外渗率低。并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甘露醇药液可直接进入大血管,促进药物吸收,提高临床疗效,避免静脉炎发生,减少药液外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寻求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真空包装密封瓶粉刺药物抽吸方法。方法对100瓶易溶于水真空包装的密封瓶粉剂药物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空气与溶媒同管注入溶解与抽吸一步完成(以下简称一步抽吸法),对照组先注入溶媒后注入空气溶解与抽吸分两步进行(以下简称两步抽吸法),比较两组药液平均抽吸时间及是否溢液。结果实验组一步抽吸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步抽吸法既节省操作时间又避免药液损失,减少输液微粒,确保输液安全,还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时避免将微量空气带入血管内的措施。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将318例静脉输液过程中推注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8例)和改良组(180例)。传统组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直接接在注射器进行药物推注;改良组则在接上注射器时,先捏紧头皮针栓下部,使针栓上部充满药液,驱除了针栓里面的空气,然后接注射器,输液管末端套入从注射器上分离出来的针头。注射器接头皮针后,稍回抽活塞,将注射器乳头内由于空吸作用而产生的微量空气吸进针筒里,然后再进行推注药液。对两组不同方法空气进入血管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良组空气进入血管,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改良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推注药液,可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时避免将微量空气带入血管内的措施。方法:按住院号的单双,将318倒静脉输液过程中椎注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38例)和改良组(180例)。传统组将输液管与头皮针分离后,直接接在注射器进行药物推注;改良组则在接上注射器时,先捏紧头皮针栓下部,使针栓上部充满药液,驱除了针栓里面的空气,然后接注射器,输液管末端套入从注射器上分离出来的针头。注射器接头皮针后,稍回抽活塞,将注射器乳头内由于空吸作用而产生的微量空气吸进针筒里,然后再进行推注药液。对两组不同方法空气进入血管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良组空气进入血管,明显少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改良法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推注药液,可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内,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尼莫地平输注中药液残留的方法.方法:将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即更换药液瓶.实验组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待茂菲氏滴管上段无药液流下,下拉绿色针座插瓶针,使针头斜面至瓶塞口最低处,引出瓶内残留药液,再更换药液瓶.将2组取下的尼莫地平药液瓶启开后倒出瓶内残留药液于小药杯中,用1ml注射器抽取计量.结果:对照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3.0±1.5ml,实验组药液瓶残留药液量为0.3±0.1ml,P<0.05.结论:更换药液瓶时采用实验组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药液瓶内残留药液,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注射后残余药量的临床实用第一临床学院供应室于景芝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王桂清,周桂英,姜注射用具在注射之后仍残留一定容积的药物,视为残余药量。由无效腔量(针头,注射针座、针内容)粘附量(注射器栓、套筒部粘的药量)静脉点滴瓶、点滴管中残剩药量构成。1各型...  相似文献   

19.
丁宝珍 《包头医学》2012,36(2):104-10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用药常见药液丢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分析常见药液丢的原因即配药操作等原因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 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药物丢失,影响药效.讨论:静脉用药是儿科常用的给药途径,临床医生根据患儿的公斤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和液体量,但在输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药物丢失,影响药效,现结合临床工作分析丢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