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用拔除患者自体智齿后6~12周内牙槽窝骨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移植修复牙周骨缺损。术后3个月和6个月、12个月X线检查及临床检查采集数据包括PD、DI、AI。结果 术后探诊深度与初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附着水平均有提高;骨充盈量测量显示骨缺损有显著性的改善。结论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研究组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当夹板戴入后对2组0、3、6个月基牙龈沟液予以采集,对比分析白介素1β的水平与变化,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经修复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β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白介素1β在3个月和6个月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经修复后2组患者基牙探诊的深度及附着丧失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P0.01),在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研究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在3个月和6个月2项指标均低于0个月(P0.01)。结论: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相较,更有利于维持及促进基牙健康,近期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使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骨粉填充颌骨囊肿术后中、大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颍上县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0例颌骨囊肿术后中、大型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填充骨腔,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压制成膜双层覆盖在骨缺损区表面。术后分别于第3、6、12个月进行定期观察随访,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其疗效。 结果 30例颌骨缺损修复患者术后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和排异反应。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3个月可见骨腔内大量新骨形成,骨缺损区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可见新骨密度增高,骨腔内有大量骨小梁形成,新骨与周围骨质界限模糊;术后12个月可见植骨区与周围颌骨组织密度接近,界限基本消失,连续性完整,充填材料与新生骨及周围骨组织生长良好,骨缺损区完全修复,表现出良好的软组织及骨组织修复效果。 结论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Bio-Oss骨粉填充颌骨囊肿术后中、大型骨缺损区可有效促进骨组织修复和软组织愈合,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颌骨缺损修复方式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复合Bio-oss骨粉对口腔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单个上颌前牙无法保留伴唇侧骨缺损,自愿接受即刻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修复的患者。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仅植入Bio-oss骨粉完成唇侧GBR修复,试验组植入SV-Bio-oss骨粉复合物完成唇侧GBR修复。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拍摄口腔颌面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根尖片,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测量并记录两组唇侧新骨的高度、厚度及密度。结果:40例患者共植入40枚诺贝尔(Nobel)种植体。在二期手术前随访,两组各出现1例种植失败的病例,其余38例患者的种植牙未发现异常,符合种植体成功的标准。试验组的唇侧新骨高度、厚度及密度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有促进新骨生成的作用,在口腔即刻种植中使用SV-Bio-oss骨粉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效果要比单独使用Bio-oss骨粉理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富血小板血浆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骨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30枚种植体周围炎发生骨缺损部位先采取外科清创、然后随机分为两组,PRP组15枚种植体采用富血小板血浆、Bio-oss人工骨粉及Bio-Gide生物膜进行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修复治疗,GBR组15枚种植体采取Bio-oss人工骨粉及Bio-Gide生物膜治疗骨缺损,并于治疗后的3,6,9,12,24,36,48个月通过X线、牙科CT及临床检查,观察骨修复的情况。结果修复后随访3~48个月,PRP组的15枚种植体经治疗修复后,种植体周骨缺损平均增加骨量50%~80%,并能成功地恢复了咬功能。GBR组的15枚种植体,其中2枚种植体脱落,其余13枚种植体周骨缺损平均增加骨量20%~30%。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加快、增加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骨修复,且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IO-OSS骨粉植入术诱导牙周支持组织再生的作用,为其在牙周系统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实验组(24例)以BIO-OSS骨粉覆盖于牙周翻瓣术后的骨缺损区,对照组(24例)行牙周翻瓣术后直接缝合,牙周塞治。术后半年进行临床和放射检查,1年后观察牙周附着水平和骨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 BIO-OSS骨粉能在5周内诱导牙周支持组织再生。结论 BIO-OSS骨粉植入术在牙周系统治疗中具有明显的诱导再生作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治疗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的颌骨缺损患者,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访,通过X线检查对移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骨缺损区完全修复,缺损区与周围骨组织无显著差别。结论:联合应用Bio-Oss骨粉和术中自体碎骨具良好的骨引导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贻贝粘蛋白由于含有丰富的多巴基团,因此具有自氧化交联的特性,其交联程度直接影响贻贝粘蛋白的生物活性及其产品的生物学功能。但是,对于贻贝粘蛋白的交联程度一直缺乏快速定量的评估方法。本研究比较了DPPH法、ABTS法以及FRAP法测定贻贝粘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可行性,研究了贻贝粘蛋白抗氧化活性与自氧化交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贻贝粘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价贻贝粘蛋白的交联聚合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胶原膜与骨形成蛋白联合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技术,观察和比较其与常规翻瓣手术对人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18例骨内缺损病人术后6个月复查,实验组于清创术后置入胶原膜和骨形成蛋白,对照组常规翻瓣。观察和评价牙周附着以及骨缺损修复程度。结果 实验组牙周再附着和骨缺损修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原膜结合骨形成蛋白治疗骨内缺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大鼠双侧尺骨中段制成5mm的骨缺损,分别用骨基质明胶颗粒、骨基质明胶颗粒与无机骨粉的混合物充填骨缺损,术后分期取材,进行骨组织病理学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骨基质明胶颗粒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在8周内可修复缺损;而用骨基质明胶与无机骨粉混合物充填骨缺损者,由于无机骨粉引起的异物反应,影响了局部诱导成骨及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上前牙区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口腔种植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骨粉与PRF联合植骨,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骨粉单独植骨,观察术后10个月时两组患者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以骨缺损区100倍镜下组织为单位计算骨形成率(新形成骨的总面积/观察区域组织总面积),100倍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结缔组织以及人工骨粉面积比。结果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骨缺损区人工骨粉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骨质致密。X线检查示:观察组患者骨缺损区骨质密度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植骨术后唇舌向水平骨量平均增加(2.56±0.28)mm,对照组患者植骨术后唇舌向水平骨量平均增加(1.68±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形成率为(79.23±2.41)%,对照组患者骨形成率为(60.1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组织面积比为(16.2±7.9)%,人工骨粉面积比为(45.2±11.0)%;对照组患者骨组织面积比为(4.7±3.2)%,人工骨粉面积比为(55.5±11.3)%。观察组患者骨组织面积比大于对照组,人工骨粉面积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缔组织面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与人工骨粉联合应用能够促进种植区周围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下颌第一磨牙牙周病致Ⅱ根分叉病变的32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翻瓣刮治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充填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翻瓣。临床随访观察6个月,检查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的相关变化,评估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修复牙槽骨缺损较单纯翻瓣组更为有效,牙周袋探针深度减少,临床附着水平增加。结论: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能够达到修复牙槽骨骨缺损和改善牙周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技术特点。方珐:27例40颗牙位在拔除患牙后即刻种植,按照Athorgy种植系统相应的植体窝洞制备程序制备植体窝洞,植人种植体,对骨缺损以Bio—Oss骨粉或Bio-Oss骨粉加自体骨颗粒植入修复,观察6~29个月。结果:40个种植体中1个脱落,其余均骨结合良好.占97.5%。即刻种植体的早期应用效果较好。结论: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体植入方向应参考天然牙的方向.并结合缺牙区牙槽骨的量和形态选择植入方向;Bio-Oss骨粉在即刻种植修复骨缺损的初期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分析用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对牙周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牙周骨缺损患者72例(90颗)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对照组(24例)和参照组(24例),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石进行修复,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天然网孔状的羟基磷灰石进行修复,为参照组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进行修复,分析三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和CAL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牙松动度和CAL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牙松动度和CAL比参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天然型复合网孔状羟基磷灰对牙周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64-69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全冠修复患牙对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与慢性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及实验组,牙周炎患者部分经牙周基础治疗,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未完成治疗。对比各组在全冠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AL)2项指标。结果统计学分析,经牙周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牙周情况在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均无显著性意义;未完成牙周治疗患者与经治疗牙周患者和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冠修复前需经良好的牙周基础治疗与口腔健康维护,全冠修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邱林  赵君硕 《河北医学》2016,(8):1274-1276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患者实施修复应用胶原纳米基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科治疗的115例牙周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 =85)与对照组(n =30),研究组实施牙周翻瓣胶原纳米基骨植入修复,对照组实施牙周翻瓣瑞福人工骨植入,观察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胶原纳米基骨及瑞福人工骨植入后,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均未出现材料外露及伤口感染情况。在治疗完成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牙周带的深度与牙龈出血的指数,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等均有所改善,同治疗前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牙龈退缩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牙周带的深度与牙龈出血的指数,以及附着丧失情况和牙龈退缩情况,同对照组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予以 X 线检查,结果显示骨外板清晰并且骨松质的密度增加,达到角形吸收或者垂直吸收位置骨高度可见增加并有新附着出现。患者咀嚼功能恢复,并且牙齿的松动度均降低。结论:牙周骨缺损患者实施修复应用胶原纳米基骨,不仅造价低,同时具备生物活性以及取材简单等优点,能够加快缺损位置重建正常的骨组织结构,并且加快骨缺损进行早期的再生修复,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同种脱钙骨粉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院在同种脱钙骨移植的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1983年以来用同种脱钙骨粉移植修复因骨伤、病及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52例,其中四肢骨43例,面颌口腔部9例,除1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术后伤口感染外,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多数病例是3个月以内手术的,尚在观察中。对三个月以上到一年半随访的12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52例的近期疗效看,脱钙骨粉消毒可靠,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12例随访的病例,在3—6个月以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是满意的。其主要优点是不需由患者自身取骨,使用、保存方便,可以商品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应用海奥胶原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治疗152例牙周及根尖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牙周骨缺损和或并有根尖骨缺损患者152例,完善根管治疗,常规牙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行翻瓣术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骨缺损,置海奥胶原生物膜,每隔6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植入后的牙周牙槽骨和根尖骨缺损区骨组织愈合情况,检查探诊出血、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松动度和牙槽骨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1~4年的追踪观察,有效138例,总有效率90.8%,无效14例,占9.2%.术后牙周骨缺损患者中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PD)较基线(5.80±0.86)mm明显变浅 [术后6个月PD值(3.33±0.64)mm,P<0.05];术后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较之基线(6.10±0.83)mm变化明显[术后6个月CAL值为(3.52±0.32)mm,P<0.05].结论 海奥胶原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作为骨组织支架材料能广泛应用于口腔科骨修复和骨替代等治疗,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io-Gide膜在前牙骨缺损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32例患者前牙缺失伴骨缺损植入41枚种植体,同时骨缺损区填入自体骨和bio-oss骨粉,加盖bio-gide膜,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后X线片以及二期手术过程中显示种植体周围形成新骨,骨结合良好。结论:bio-gide膜具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用于前牙缺损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