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操作可行性。方法 8例因脑卒中致上肢或下肢肌痉挛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进行痉挛肌肉内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观察注射前、注射后4周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注射后4周MAS、MBI的改善均优于注射前(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定位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41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1),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8周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评级(MAS)、FuglyMeyer上肢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中与上肢相关的自我照顾项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2、4、8周MAS情况、Fugly-Meyer上肢功能评分、FIM自我照顾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注射后4、8周,上述分值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舒筋活络洗剂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效果优于只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3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徒手定位注射BTX-A组(徒手组)与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BTX.A组(肌电组).分别进行BTX-A徒手注射和肌电图引导定位注射,于注射前1天和注射后14天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患者前臂屈肌的痉挛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臂屈肌痉挛均有明显改善(P<0.01),肌电组疗效明显优于徒手组(P<0.01). 结论:应用肌电图引导定位进行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肌肉注射对面肌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84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肉毒毒素A电刺激引导下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肌痉挛,同时在注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程度分级及疗效判断。结果肉毒毒素A注射3个月后进行面肌痉挛症状缓解率判定,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注射6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时较注射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肉毒毒素A对面肌痉挛的康复治疗作用可以肯定,但与注射时间长短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痉挛的新方法 为了观察超声波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明确脑卒中患者肉毒毒素注射后姿势控制与平衡训练的定量结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窦祖林等选取28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  相似文献   

6.
彭慧  杨柳  周成 《当代医学》2022,(17):91-9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PS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P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例。空白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徒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痉挛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及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3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等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3组BI评分呈递增趋势,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对照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3组iEMG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相较于常规康复治疗及徒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PS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肌肉注射BTX-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痉挛指数、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剪切模量、肌纤维厚度、肌纤维长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引导肌肉注射BTX-A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推拿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和推拿治疗,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肌张力、PR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肌张力、P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推拿、康复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方法。方法:进行局部面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以达到治疗目的。结果: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24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临床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安全、可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可作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蜡疗,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肩关节半脱位程度分级,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 Ma)评定患侧上肢的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评价整体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疗效、f 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00例,完全缓解70例(70.0%),明显缓解30例(30.0%)。眼睑闭合不全1例,于1个月内自然恢复,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临床安全性高,治疗成本较低,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首选药物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BTXA)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因中风致上肢或下肢痉挛患者15例(共20患肢),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将BTXA准确注入到痉挛肌群.注射后佩戴抗痉挛矫形器及常规康复训练.将治疗4周后情况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4周,肌肉痉挛的改善程度(MAS)、上肢运动功能(Fugly Meyer评分)、与上肢相关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FIM)、步长、步速均比注射前改善(P<0.05).结论 由于定位准确,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中卒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FMA、BBS和FIM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的CSI、FMA、BBS及FI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效果显著,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肌电引导对提高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脑损伤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前者采用肌电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者采用经验注射;按修订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价疗效.结果 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治疗后M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电引导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肌电引导组.且下肢肌无力和注射后局部疼痛副作用分别为1例和5例,有显著差异,1~3周后完全恢复.结论 肌电引导可明显提高治疗脑损伤下肢肌痉挛的疗效,且可有效减少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2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两组:首次治疗组32例、长期重复治疗组(连续接受4次及4次以上A型肉毒毒素治疗)20例。本次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在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依然显著,在起效时间、疗效等级等方面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6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6例。在理学疗法基础上,前者采用上田法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者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肌痉挛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改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面神经电刺激结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偏侧面肌痉挛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观察组采取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经皮面神经电刺激。比较2组起效时间、痉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治疗前后痉挛程度、神经电生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瞬目反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痉挛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优于治疗前,观察组痉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高于治疗前,瞬目反射波幅R1、R2、R2′低于治疗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高于对照组,瞬目反射波幅R1、R2、R2′低于对照组(P<0.05);2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面神经电刺激结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s pasticity scale,C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判断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CSS与改良BI量表评定3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在社区康复个体化治疗原则下治疗前、治疗后30d及第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前CSS与改良BI评分与治疗30d、3月后CSS与BI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社区康复治疗前、治疗后30d、3月CSS与改良BI之间均呈负相关性(P〈0.01),CSS评分越低,改良BI评分越高。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肌电引导和徒手肌肉定位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typeA,BTX—A)治疗脑卒中肌痉挛的I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脑卒中致上下肢肌肉痉挛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肌电引导注射)和B组(徒手肌肉定位注射)各18例,两组均选择肱二头肌、股直肌、内收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等痉挛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200U,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6周、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MAS和FMA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肱二头肌、股直肌、内收肌等四肢表浅大肌群于徒手肌肉定位注射BTX—A优于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等深层小肌肉(P〈0.05),肌电引导深层小肌肉优于表浅大肌肉(P〈0.05)。结论肌电引导注射BTX—A适用于深层小肌肉,徒手肌肉定位注射BTX—A适用于四肢表浅大肌肉,两者结合可达到最佳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