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方法对8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血肿2例(2.5%),局部渗血4例(5%),皮下瘀斑3例(3.75%),假性动脉瘤1例(1.25%)。结论对脑血管造影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规范化处理,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规范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730例,其中男412例,女318例;年龄16~83岁,平均(62±3)岁,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规范全脑血管造影病例中共出现并发症19例(2.60%),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0.82%),分别为意识障碍1例,皮质盲1例,短暂性全面遗忘2例,血管痉挛1例,恶心呕吐1例;局部并发症11例(1.50%),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7例(1例后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淋巴结肿大2例,股动脉夹层2例;全身并发症2例,发生率0.3%,表现为皮疹。结论:在规范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上,全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ccess, dTRA)行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行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观察dTRA的穿刺置管、手术完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86例中顺利穿刺及置管78例(90.7%),因穿刺失败改为近端桡动脉入路8例(9.3%),因右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改为左侧dTRA 1例(1.2%),因桡动脉出血改为股动脉入路1例(1.2%);目标血管勾选成功率为98.8%(334/338);最后完成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77例(89.5%),无穿刺点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经dTRA诊断性脑血管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诊断性脑血管造影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耿万杰  李正侠  杨卫民  王长青 《安徽医学》2012,33(12):1680-1682
目的评价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并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4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共8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31%,其中穿刺点皮下血肿4例,脑血管痉挛2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例,无术中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在造影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注意操作细致,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17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成率为100%.术后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其中穿刺部位血肿7例,急性脑梗死4例,脑血管痉挛3例,下肢动脉血栓2例,尿潴留2例.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较容易出现并发症,通过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315例脑血管造影术发生9例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共3例,其中穿刺点血肿1例、动脉血管夹层1例、假性动脉瘤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其中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其他并发症共4例,其中术后低血压1例、拔鞘时迷走神经反射1例、全身无力1例、呃逆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0%(9/150)。9例并发症患者经过相应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或治愈,没有1例死亡。结论:神经系统并发症是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提高穿刺技术和熟练掌握造影术操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影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39-54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2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成功接受全脑血管造影229例,顺利完成介入治疗22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8.5%,动脉狭窄情况基本得到控制,214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严格遵循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性总结61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手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很快好转治愈康复出院,61例患者手术成功。结论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医师、护理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可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局麻下经桡动脉径路用5F多功能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45例患者中43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6%。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1例患者左颈总动脉开口位置变异,未能进行相应血管造影。无手部缺血、桡动脉闭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适应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在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潘肯林  曹治宏  安豫  缪丽 《海南医学》2009,20(10):87-89
目的探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的资料。方法对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29/29),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3.1%(27/29),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6.6%(28/29),其余则用6F猪尾造影管完成造影,其中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血管过度迂曲所致。并发症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占3.4%(1/29);穿刺部位皮下出血为6.9%(2/29);无一例发生桡动脉闭塞、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皮肤破溃感染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介入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鼻咽癌放疗后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做造影的75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造影成功率100%,2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5例出现尿潴留。经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末遗留相关后遗症。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合并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更容易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对其病因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检查方法[1],属于有创性检查。与常规的血管造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对5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扫描证实。56例患者全部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2],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3例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均为欠合作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治愈。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1.2检查方法患者平卧,右侧股动脉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 inger法穿刺,置入6F穿刺鞘,按50 u/kg全身肝素化,5 F造影管在导丝引导下分别超选至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处,分别对各支血管进行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肱动脉入路经皮穿刺行下肢动脉造影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皮穿刺肱动脉成功后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术。结果:60例患者经肱动脉穿刺及插管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左侧肱动脉入路42例,右侧18例。有4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2例出现神经轻度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6/60),未出现手部缺血坏死、神经功能障碍及异位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肱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大多数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6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神经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 DSA诊断颈动脉狭窄27例,颅内动脉狭窄13例,颈部或颅内血管闭塞8例,颅内动脉瘤7例,颅内占位3例,动静脉畸形2例.并发症: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抽搐2例,排尿困难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以上并发症给予相应的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未遗留后遗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术前准备妥善是造影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10例,根据患者选择穿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接收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并接受相关护理为桡动脉组,接受股动脉穿刺并接受相关护理为股动脉组。比较两组入院时与造影前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准备时间、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造影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理焦虑评分较入院时有着明显的升高,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血压升高的水平更低更平稳,桡动脉组的造影穿刺时间、卧床制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且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实施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均可以完成全脑血管的造影检查,相对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路径可以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护理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10%.加强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自2005年11月至2012年5月开展了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183例,术后并发症有10例,发生率5.4%.现分析原因并总结其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莹 《中国民康医学》2014,(18):120-121
目的: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例。做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配合及术后全面有效的护理。结果: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0例患者中,发生皮下血肿4例,余26例无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100%,无感染病例。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最佳的配合及良好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龄脑血管病病人行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61例行脑血管造影的高龄脑血管病患者,对其造影方法、病变分布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57例(93.44%)患者经股动脉完成造影,4例(6.56%)经肱动脉完成造影。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有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闭塞病变120处,其中前循环75处(62.50%),后循环45处(37.50%);颅内病变50处(41.67%),颅外病变70处(58.33%);6例(13.04%)患者存在未破裂动脉瘤7个。1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现11例(73.33)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15个。61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例(8.20%)。结论高龄脑血管病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具有较佳的诊疗效果,可以有效提示病变部位,安全性佳,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止血,实验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时间,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优于沙袋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78例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5共78例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记录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5例顺利完成操作,其中根据诊断和治疗需要超选颈内动脉造影38次,颈外动脉造影5次,椎动脉造影49次,成功率96.2%。3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总的并发症为9.0%,包括桡动脉痉挛(2例)、上肢胀痛(3例)、皮下血肿(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结论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