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近5年间收住的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术后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脑疝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原发病的同时,应当警惕脑梗死的出现,针对各种相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对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结果2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检查证实为继发脑梗死者34倒,占本组患者的14.29%(34/238).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CS、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糖尿病等.34例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后果比较严重.伴颅内血肿、脑水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GCS评分较低的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减轻继发脑梗死发生的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颅脑损伤患者 1 2 60例的年龄、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相关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P<0 .0 5。结论 :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是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临床3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DVT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35例重型颅脑损伤不伴下肢DVT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照。分析年龄、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下肢肿胀等因素与下肢DVT形成的联系。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DVT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下肢肿胀等多种因素存在明显关系(P〈0.05)。此外,发生下肢DVT患者血清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下肢肿胀等因素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下肢DVT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进行合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治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DC)后出现对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新发颅内血肿的患者病历资料及头颅CT,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侧新发颅内血肿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颅骨骨折[OR值6.063,95%可信区间(CI)1.168-31.482)]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新发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创伤发生至手术开始时间、术前GCS评分、术前CT提示有无对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侧颅骨骨折与DC术后对侧新发颅内血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行大骨瓣减压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2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出现脑积水并发症的患者113例,发生率达47.5%.对所有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可能引发脑积水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年龄、是否脑挫伤、蛛网膜是否下腔出血、蛛网膜是否纤维性增厚、颅内是否出血、颅内是否大面积梗死、术中是否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是否出现入脑性渗血等因素是影响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因素对是否引起脑积水并无直接关系(P>0.05).结论 年龄、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纤维性增厚、颅内血肿、颅内大面积梗死、术中不缝合硬脑膜、手术创面入脑性渗血等,是引起重度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脑积水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对PTCI发生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中,并发PTCI者21例(7.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大、入院时GCS评分低,存在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PTCI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GCS评分、低血压、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是P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是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和发生机制,为降低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72例(发生脑梗塞患者59例)的性别、年龄、伤情(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受伤方式(是否有旋转)、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动脉血压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伤情、脑疝与否、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否、颅底骨折与否、受伤方式(是否有旋转)、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动脉血压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年龄、受伤机制、伤情程度、脑疝与否、术前时间、术中低平均动脉血压、颅底骨折等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30~50%,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本文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一综述。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 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与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相似,都可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而CVS是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I患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94例中、重型TBI患者中,33例(8.38%)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2~4周;高龄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脑积水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P<0.01).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 I患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94例中、重型TB I患者中,33例(8.38%)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2~4周;高龄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脑积水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P<0.01)。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出现迟发颅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年龄≥50岁、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间≤伤后6h、高血压的患者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恢复良好28例(49.12%),中残15例(26.32%),重残11例(19.29%),长期昏迷2例(3.51%),死亡1例(1.7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率较高,老年、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和高血压均是其危险因素,应密切观察和及时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中常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导致颅脑创伤后加重继发脑损伤(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液等)的主要因素。我科2003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73例tSAH患者,现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 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呋塞米应用及血管扩张药应用情况者的低钠血症发生率, 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 115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38例伤后发生低钠血症, 发生率为33.04%, 不同性别及血管扩张药应用情况者的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不同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及呋塞米应用情况者的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显示, 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及呋塞米应用均是此类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 且年龄、颅脑损伤程度、脑室出血、脑水肿、颅底骨折及呋塞米应用均是其危险因素, 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及机制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现对本院2004~2006年158例颅脑外伤患者从年龄、性别、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颅脑损伤类型,有无脑疝发生等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发生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14天,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可致脑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操作不当,创伤性低血压,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的迟发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60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为52.1%,脑部挫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分别为41.7%、37.5%,高血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比例为79.2%,均明显高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相应比例(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开颅手术治疗后存在较高的颅内血肿发生率,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闫海成 《海南医学》2013,24(1):78-7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年龄、性别、颅脑损伤情况、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压进行统计,分析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及并发症、抗休克,静脉输注止血药物、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及H2受体拮抗剂等治疗,观察其治疗转归情况。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首次CT检查中线移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压明显相关。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25例死亡。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多种,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积极治疗和处理原发病及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已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采取静脉输入止血药物,手术止血等多种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影响因素,且对其预后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60例,其中继发急性脑梗死的例数为60例,另外100例患者没有继发急性脑梗死,作为对照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研究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影响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患者脑疝、患者血压血糖等,影响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因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脑疝,第二种是低血压.结论:导致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预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