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方法: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低通量透析,观察组予高通量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时透析前血清β2-MG、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开始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 ,观察组透析后血清β2-MG、PTH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对照组血清β2-MG、PTH较治疗前仍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观察组血清β2-MG、PT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血清β2-MG、P TH水平,可能对减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肾性骨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P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CHD)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尿毒症病人,对照组采用低通量透析器治疗尿毒症病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病人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BUN、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间BUN、Cr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β2-mG、PTH、HB 水平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HPD通过改变透析膜降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近2年30例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给予常规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总胆固醇(TC)等指标的差异,并观察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BUN、PTH、β2-MG、TC值均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BUN值有显著变化(P<0.05),而PTH、β2-MG、TC值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的TC、PTH、β2-MG值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显著改善症状,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改善血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李颖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20-1121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B组4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观察透析前后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透析治疗后Scr和β2-M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A组β2-MG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L和Amp明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L和Am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作为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两种透析方式,均能够有效清除体内血Scr、β2-MG,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β2-MG,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滤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总结对尿毒症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30)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n=30)应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30例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总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各项指标相比,呈现出P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尿毒症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素、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等各项指标,能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目的。结果,治疗后高通量组的Scr、BUN、IPTH、β2-MG、TC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高通量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β_2-MG、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β_2-MG、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较于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选择8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高通量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脂代谢状况。结果高通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尿酸水平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减少患者血液毒素水平以及改善患者血脂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2.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和不安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食欲,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保肾汤对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遵化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3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保肾汤,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管钙化因子指标血管钙化因子骨形成蛋白(BMP-2)、护骨素(OPG)、血钙、血磷,计算钙磷乘积,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T/V水平较治疗前升高,SCr、BUN、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KT/V水平高于对照组,SCr、BUN、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P-2、OPG、磷、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MP-2、OPG、磷、钙磷乘积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钙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5%(47/67);观察组为86.57%(5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25,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肾汤对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降低血管钙化因子BMP-2、OPG的表达,降低血磷、钙磷乘积,有效防止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4-47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ESR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ES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毒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β2-MG)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观察组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期左室内径(LVEDD)及收缩期左室内径(LVES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ESRD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功能的改善均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为以后临床尿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尿毒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即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等各项指标在透析前后的降低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大分子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含量的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小分子物质方面,两组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5例患者。按照不同透析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素、血清磷、血清钙、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皮肤瘙痒、骨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旁腺素、血清磷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和骨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显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病人体内毒素清除效果。方法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122例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病人首次接受透析的时间排序后进行分组, 单号为对照组, 双号为观察组, 对照组病人采用HDF治疗, 观察组病人采用HFHD治疗, 对2组病人体内毒素清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2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2组病人小分子毒素指标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的慢性肾衰竭性尿毒症病人在透析后其大、中分子毒素均有较好改善(P < 0.01), 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尿素的清除时间、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的毒素分子清除中HFHD治疗对较大分子有更好的透析效果, 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全段甲状腺素下降率为(71.8±13.7)、β2-微球蛋白下降率为(1.7±0.5)以及血磷下降率为(57.2±15.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3.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张文 《吉林医学》2016,(4):931-932
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改善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伴发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组,分为各有5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改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同时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β_2-M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中的β_2-MG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_2-M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β_2-M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血液β_2-MG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瘙痒症状评分、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瘙痒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及临床指标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超纯水透析联合应用于尿毒症患者对于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2015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纯水透析,比较两组微炎症改善情况(hCRP、β2-MG以及IL-6和TNF-α)。结果治疗后微炎症指标均改善,且效果显著(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佳[hCRP:对照组:(15.4±3.2)、(11.3±1.7);观察组:(15.2±3.7)、(3.7±0.0)。β2-MG:对照组:(26.5±6.5)、(18.3±3.0);观察组:(25.6±6.2)、(6.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水透析治疗,对于微炎症的改善效果值得肯定和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H、BUN、β_2-MG、Cr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TH、β_2-M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痛、皮肤瘙痒、高血压和食欲不振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水平,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88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普通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HCT、RBC水平均明显改善,且从HCT、RBC水平上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患者来说,可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较好,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肾功能指标,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莲 《中外医疗》2010,29(33):55-55,5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患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观察经治疗后2组病例尿毒症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常规、电解质、血中白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指标,比较2种治疗方法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尿毒症并发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血BUN、Cr等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组β2-MG和PT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b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β2-MG、PTH及Hb无明显变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的清除血中β2-MG、PTH等中性分子,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