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总结提高诊断治愈率.方法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中血培养细菌阳性45例(93.8%),其中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52.1%)占首位,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例14(29.2%)真菌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12.5%),人工瓣膜置换性心内膜炎患者3例.结论 血培养细菌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直接的证据,及时了解和掌握此病的诊断对治疗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法:选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36例抗生素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抗生素治疗病情控制后好转出院29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足量、长疗程,联合应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不必等待血培养结果而延误治疗,但在治疗之前必须先作几次血培养,因培养出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对选用抗生素及剂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以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IE.方法:对9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病人的血培养/赘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培养的67例IE患者中,阳性的有20例(29.9%),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赘生物培养的44例IE患者中,阳性的有4例(9.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聿,需依靠血培养/赘生物培养以及其他实验手段正确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超声心动图表现和血培养结果等,来评价超声心动图对I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诊断的IE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IE患者中,17例(26.15%)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12例(18.46%)为风湿性心脏病,21例(32.31%)为无基础心脏病变。49例(75.38%)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其中有9例(20.45%)细菌培养阳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早期血培养结果阴性,或者使用抗生素所致的假阴性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基层蒙医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结果对比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药物治疗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4±6.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62.7±10.56)mm、短轴缩短率为(35.1±5.4)%;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3±6.8)%、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8.9±9.7)mm、短轴缩短率为(28.8±4.1)%,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52例2003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实验和病原菌耐药性实验,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52例患者共筛选出32株病原菌,感染率为61.54%,其中革兰阳性菌株28株,占87.5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牛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差;革兰阴性菌4株,占12.5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差。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这两株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差,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抗生素,这对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和50例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均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研究比较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出情况及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确诊率(98.0%)明显高于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的确诊率(76.0%、58.0%、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与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赘生物的比例分别为98.0%和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培养显示阳性的比例分别为76.0%和32.0%,两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显示超标的比例分别为58.0%和80.0%,两组患者的T波发生改变的比例分别为34.0%和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此类患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致病微生物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择. 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5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结果: 53例患者中,13例血培养阳性(24.5%),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69%); 磷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细菌敏感性较高. 结论: IE病原体菌种呈现分散化、复杂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69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血培养结果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血培养阳性率为29%(19/66)。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1%(36/69),能判定瓣膜的损害程度、对赘生物准确定位,同时还可以检出心脏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诊断方法,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指导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琴 《当代医学》2012,18(25):49-5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患有不典型IE的患者以及选取10例非I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血培养、心电图检查、血清免疫学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方法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检测,并观察2组患者中不同的检测方法出现阳性反应的比例.结果 利用超声检查不典型PE患者的准确率达96.7%.血培养准确率为76%,心电图检查准确率为30%,血清免疫学准确率为60%.结论 超声心电图用于不典型IE检测的的临床诊断价值较血培养、心电图检测以及血清免疫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进行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病原菌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若手术时机成熟则行手术治疗。通过随访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后健康质量、生活能力、积极心态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疼痛不适、对药物依赖性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前应加强病原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结合临床表现、血培养和超声资料综合分析,一旦确诊尽快创造条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crcl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占95.2%、心脏杂音占90.5%;血培养阳性率为42.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8.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90.5%,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1.6%、先天性心脏病占21.4%,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8.4%;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2.85%;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近年来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内、外科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发热(92%)和心脏杂音(88%)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包括心力衰竭(56%)和动脉栓塞(20%)。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为36%,本组无基础性心脏病患者所占比例为36%,经胸心脏彩超发现赘生物42例,发现瓣膜粗糙4例。进行血培养48例,阳性率52%。采取药物治疗23例,其中11例痊愈出院,8例未愈,4例死亡;采取外科手术治疗2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发热、心脏杂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心脏彩超的检出率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比较中国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试行标准和Duke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中病检确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19例.比较Duke标准和中国试行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119例患者术前,两次以上血培养65例(54.6%),均为阳性且为相同致病菌26例(30.6%),超声心动图示赘生物117例(98.3%),瓣膜或瓣周破坏穿孔14例(11.8%),116例(97.5%)有基础心脏病或易患因素.各指标符合中国感染性心内膜炎试行标准者113例,诊断敏感性为94.95%;符合Duke标准者70例,临床诊断敏感性为58.82%,两者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国试行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炙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uke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笔者医院近8年来确诊并收治的1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同济医院2011~2018年168例符合Duke大学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68例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3.66±13.76岁,既往有基础心脏病患者112例(66.67%),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为50例(29.76%),风湿性心脏病22例(13.10%)。临床表现中发热所占的比例最大(135例,80.36%)。血培养阳性患者中,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33例,28.95%),其次为血链球菌(19例,16.6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例,14.91%)。82例(48.81%)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86例(51.19%)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168例患者中,63例(37.50%)痊愈出院,86例(51.19%)有效,11例(6.55%)未愈,8例(4.76%)死亡,经统计,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手术疗法优于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右心赘生物。所有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感染灶和赘生物清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进行矫治术,瓣膜损毁者进行瓣膜重建或置换,切除的赘生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术前共进行血培养30次,阳性率26.7%,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而赘生物细菌培养阳性5例,6例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感染,对青霉素耐药。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5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因发生心室颤动进行心肺复苏,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经胸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周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46-146
目的探讨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1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对本组患者原有心脏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均先给予内科治疗,均给予两种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为4周。血细菌培养阳性的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敏感抗生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内科治愈共15例,3例患者外科治疗,其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了解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是其内科治疗关键,而对于瓣膜破坏严重,特别是因为赘生物导致瓣膜关闭障碍的,以免赘生物脱落情况下,要及早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右心赘生物.所有患者于体外循环下行感染灶和赘生物清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进行矫治术,瓣膜损毁者进行瓣膜重建或置换,切除的赘生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术前共进行血培养30次,阳性率26.7%,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而赘生物细菌培养阳性5例,6例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感染,对青霉素耐药.2例患者行急诊手术,5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因发生心室颤动进行心肺复苏,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经胸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