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结合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5%(61/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5%(47/6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时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结合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有盆腔粘连、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5±17)%,有27例(90.0%)痛经完全消失,1例(3.33%)疼痛明显缓解,2例(6.67%)无效;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2.1%,卵巢功能没有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计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的分析对象,选取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程度,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痛经状况治愈率1月(86%),6月(81.33%),12月(73.33%);术后患者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指标以及子宫体积的变化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安全可靠,临床治疗效果十分可观,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有盆腔粘连,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分解和骶韧带离断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56±16)%,有17例(44.7%)痛经完全消失,14例(36.8%)疼痛明显缓解,6例(15.8%)疼痛部分缓解,1例(2.6%)无效.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1.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罗岳西  张利平 《四川医学》2010,31(6):757-75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并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先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腺肌瘤切除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术后复发率,痛经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术后病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痛经缓解率为78.05%(32/41),对照组术后痛经缓解率为54.76%(23/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并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是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痛经缓解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清CAl25、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合并有盆腔其他病变术中一并处理:监测术后痛经程度、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血CAl25、性激素水平。结果9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经病理检查全部证实为子宫腺肌病,平均随访(26.3+8.6)个月,患者术后经量均显著减少,贫血及痛经症状改善,子宫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CAl25水平术后显著下降,性激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例患者术后意外妊娠行人流术,手术经过顺利.无胚物残留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年轻、有保留子宫愿望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在子宫腺肌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7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术,以及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的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6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连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难度大,但患者术后痛经缓解、月经量改善、子宫体积控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可靠,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7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术后随访3,6,12个月观察患者痛经程度变化,月经量及女性内分泌激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的变化。结果 74例患者痛经全部缓解,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改善,其中54例患者术后2个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8例患者术后6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女性内分泌激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无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星  李家平  许卫国  李鹤平  雷萍  李敏 《当代医学》2009,15(35):684-686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贫血、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痛经症状明显缓解33例(91.67%),消失3例(8.33%),有效率为100%,17例患者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17/21),所有贫血病例Hb恢复到正常值(100%),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2.36%,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肖斌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42-143
目的总结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治疗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8年1月26例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44.50±32.25)min,术中出血量(38.50±16.6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作为子宫腺肌症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经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与子宫动脉阻断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与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术前,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痛经评分显著下降;患者术后子宫体积相对于术前明显缩小,术后3个月开始,其血清CA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子宫腺肌病经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灶挖除与子宫动脉阻断治疗的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对32例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其中12例同时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灼术。随访术后病人痛经缓解情况及子宫体积、月经量。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痛经完全及明显缓解28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96.9%。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5.39%(P〈0.05),月经量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发生于子宫的良性病变 ,是由于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基质异位生长于子宫肌层使子宫体积弥漫性增大。多发于经产的绝经前期妇女 ,发病年龄一般在 4 0~5 0岁[1] 。流行病学报道通过子宫切除标本统计 ,子宫腺肌症约占妇科疾病的 8.8%~ 31% [2 ,3 ] 。该病的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和继发贫血、子宫增大呈均匀或不均匀和不孕。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痛经 ,经量增大并辅以B超或磁共振 ,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目前 ,该病的治疗临床上多以子宫切除为主[4] 。但手术切除子宫对要求生育的妇女来说 ,是无法接受的 ,还可导致患者内分…  相似文献   

14.
张惠梅 《中外医疗》2009,28(19):41-4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以提高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1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本症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单纯子宫肌瘤鉴别;妊娠,宫腔操作和手术可能促进本症的发生;采用腹腔进行手术是本症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月经过多,降低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妇科内分泌研究的不断深入 ,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症逐渐受到关注 ,我院于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在我院门诊就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 2 1例 ,年龄 2 8~ 4 5岁 ,平均 (36± 2 .5 )岁。平均初潮年龄(14 .3± 0 .6 )岁。全部有妊娠史 ,平均孕次 2 .4次 ;经产妇 15例 ,平均产次 1.2次 ;14例有流产、刮宫史 ;16例有宫内节育器史。已排除全身疾患 ,无米非司酮禁忌证 ,近期无药物应用史。诊断标准 :①生育年龄妇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年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方法:选用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32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卵巢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复发率实验组0例而对照组5例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实验组平均(98±43)mL,对照组(166±79)mL,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肌瘤复发,而又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UAB)辅助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UAB辅助LTH治疗子宫局限性腺肌病患者共18例,所有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手术前均排除子宫内膜及宫颈恶性疾病.结果 18例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相应缩短(P<0.01);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 10例(76.9%)痛经完全消失,3例(23.1%)痛经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下UAB辅助LTH治疗难治性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满意,且保留了子宫形态,不影响卵巢功能,维持了盆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