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应用于老年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60岁)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行头颅CT平扫,观察脑出血发病部位及相应CT表现。结果 6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出血部位分别为:基底节35例(58.3%),CT表现为肾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血肿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丘脑11例(18.3%),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脑叶8例(13.3%)、小脑4例(6.7%),CT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脑干1例(1.7%)、多发性出血1例(1.7%)。其中以基底节出血为主要发病部位。结论 16层螺旋CT应用于6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CT检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2007-02~2010—05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选取51例。本院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螺旋CTHispeed/Dxi机,以听上眶线为基线,取层厚10mm平扫。结果:依CT结果,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脑出血26例,丘脑出血14例,脑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例。结论:CT扫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和快速,对血肿的确诊率可以达到100%。脑内血肿在CT上呈现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CT值为75-80Hu,比正常脑组织要高,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6层螺旋CT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扫描。观察脑出血部位和相应的CT表现。比较不同发病部位死亡率,分析死亡率与出血量、中线位移的相关性。结果出血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脑干、多发性出血的分别占60.00%、17.50%、12.50%、7.50%、1.67%、0.83%。基底节出血的死亡率低于其他部位出血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30、≥30 mL的分别占53.33%、46.67%。中线结构移位和未移位的分别占60.00%、40.00%。出血量>80 mL的患者死亡率高于出血量<30、31~60、61~80 mL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位移距离>10 mm的患者死亡率高于中线位移距离为0、1~5、6~10 mm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可明确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大小、占位效应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东胜  刘慧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94-33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早期患者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病因分析判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出血病灶的检出率为91.4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病因总判断率为85.7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螺旋CT脑血管减影成像,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图像减去平扫图像得到减影图像,对减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颅内血管情况。结果8例自发性SAH中,2例为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结论16层螺旋CT发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敏感,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拟肋软骨骨折者采用胸部16层螺旋平扫及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并对其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发现35例47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29例3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和多种重建方法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明显错位,肋软骨条状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明显错位或错位不明显。结论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对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诊断肋软骨骨折提供客观直接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增强CT扫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47例,入选患者均在发病内12小时入院,且进行急诊头CT平扫检查,于发病后24-48小时内进行头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并在入院7d后再次进行头部CT平扫检查,观察和分析增强CT造影剂外渗和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47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陈旧性脑梗死病灶,12例患者出现局灶性改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异常。发病24-48h对患者再次进行头CT平扫检查结果发现,47例患者均存在大面积脑梗死,其中2例发现出血转化,剩余的45例进行增强CT扫描检查,其中11例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加强。针对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在1周内复查头CT平扫发现15例出血性转化,其中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点片状高密度影患者占绝对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增强CT扫描造影剂外渗在复查CT梗死灶内均出现高密度改变。全部病例中发现出血转化17例(36.17%),其中经增强CT扫描可预测的出血性转化11例,预测准确度73.33%。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发作时早期应用头CT平扫基础上的增强CT扫描检查能够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脑出血转化,有助于快速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的疾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先对其运用CT平扫进行疾病的诊断,再对其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疾病的诊断。记录CT平扫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诊断结果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测量的结果并比较。结果: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有72例,有4例未发现异常;经CT平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有34例,未发现异常的有42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灌注图像上健侧、病灶周边及病灶中心的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阑尾炎采取16层螺旋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成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16层螺旋CT平扫与常规超声诊断,观察记录2种诊断方式诊断符合率,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符合率,同时总结16层螺旋CT平扫影像学特点.结果 16层螺旋CT平扫诊断16例成人急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0.0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平扫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符合率较高,且有自身的CT诊断征象,能为临床提供不错的参考依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平扫CT值差值的测量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照组进行平扫CT,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9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42%,实验组患者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查中可采取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本检查方式具有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优点,且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90例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原始数据均采用多平面重建(MPR)。结果:16层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炎性阑尾的改变及炎症波及的范围。结论:16层螺旋CT全腹平扫能够准确诊断阑尾炎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门子多排螺旋CT头部CT血管成像(头部CTA)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AS多排螺旋CT机,对54例临床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或头部缺血症状的病例进行头部CTA检查,并对头部CTA影像与相关DSA影像进行对比,以此判定头部CTA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54例患者中,动脉瘤26例,单纯血管狭窄9例,单纯血管畸形3例,血管未见异常16例。结论:头部CTA检查具有对脑血管疾病敏感性高、无创伤的优点,在临床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生  莫少武  黄景茂 《吉林医学》2010,(30):5352-5352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平扫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3例(91.67%)。CT表现胰腺弥漫性增大、轮廓模糊、不规则18例,胰头局部增大2例,胰体尾局部增大10例,胰腺形态正常3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例(8.33%),表现为胰腺组织坏死出血,略高胰腺密度影,2例表现为胰周脂肪间隙模糊,高密度条索影,1例伴大量腹水。结论:螺旋CT平扫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晓慧 《中外医疗》2016,(17):195-196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4—201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螺旋 CT检查,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和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在基底节区的发生率是54.4%,显著高于别的部位,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是60%,显著高于没有移位者,中线结构有移位与没有移位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节区是老年急性脑出血症状的多发部位,其中,对于出现中线结构移位与出血量很多的患者来讲,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通过CT 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现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出血量,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胰腺炎患者中,43例患者为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14例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成像,确定其梗阻部位和原因。结果45例中36例经手术治疗,对照临床及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97.78%,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为95.56%。其中包括:肠道肿瘤19例,粘连性肠梗阻11例,肠扭转4例,单纯性肠套叠梗阻2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粪石性肠梗阻4例,腹股沟疝及脐疝4例。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地判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病因,是临床上一种重要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CT扫描的应用及肾上腺损伤的CT特点。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i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程序,对21例腹部外伤患者行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范围从膈肌顶至肾下缘,增强扫描分三期进行,动脉期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延迟期延迟240s开始扫描。结果外伤后1h~7d内行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14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域椭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CT值范围35—75Hu;腺体周围组织损伤7例,表现为腺周脂肪内条片状模糊出血影,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3例在外伤后8—28d内行CT复查,影像表现为肾上腺血肿CT值密度缓慢降低直至肾上腺形态恢复正常。结论256层螺旋CT腹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可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过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满意  董海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4):467-468,F0003
目的探讨单纯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16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方法 6例单纯性IMH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使用心电门控。重组方法包括MPR、MIP和VR。结果 6例单纯性IMH均为B型。主要CT表现: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2例静脉期强化;内膜钙化内移位3例;2例内膜多处渗漏。MPR、薄层MIP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单纯性IMH的16层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CT检查有助于单纯性IMH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对肺部隔离症(PS)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医学影像资料,7例患者均利用东芝16层螺旋CT,并采用血管成像技术来显示病变部位的供血动脉。结果 7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全部正确诊断,并其供血动脉经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均为证实来源于主动脉分支。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是肺部隔离症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