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阻滞与针灸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成两组,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阻滞组(A组)26例,针灸刺络放血拔罐组(B组)21例。两组分别给予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阻滞及针灸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随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例VAS评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临床治愈率达到69.23%,明显高于B组(33.33%,P0.05)。A组没有PHN发生,B组发生PHN 3例。结论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阻滞比针灸刺络放血拔罐止痛效果快,临床治愈率高,无1例出现PHN。说明脉络宁复合液硬膜外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实施西药治疗和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经治疗,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药物治疗和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均有理想的疗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治疗效果更胜西医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4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7.5%明显较高(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接受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效果分析发现,其相比较常规的针刺治疗而言,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无不良反应情况,因此临床使用相对安全,故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刺血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7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治疗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昔洛韦、胸腺肽静脉滴注,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采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治疗组采用一次性4"!针头深刺放血拔罐,拔罐后两组患者均在罐痕和糜烂或溃疡处照射半导体激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疼痛缓解程度、疱疹结痂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4"!针头深刺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优于三棱针刺络拔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就诊次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内服中药汤剂并配合刺络拔罐法;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及局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拔罐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拔罐刺络放血,马齿苋水煎剂湿敷,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马齿苋水煎剂湿敷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罐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无副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梅花针叩刺放血及拔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阿昔洛韦片、醋酸泼尼松片、甲钴胺片、普瑞巴林胶囊、维生素B1)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叩刺放血及拔罐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疱疹平均结痂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疱疹平均结痂时间为(3.5±1.0) d,治疗组为(2.0±0.5)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8%(26/35),治疗组为94.45%(3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放血及拔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疱疹结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大黄粉配合刺络拔罐放血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卫生院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组,针药组给予生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比较。结果针药组治愈4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皮损、睡眠症状评分比较,针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3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火针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改良火针组患者对疱疹部位进行火针治疗后,再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患者对疱疹部位予以单纯刺络拔罐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均为1d1次,10d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改良火针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57.4%和92.6%,对照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37.5%和73.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痊愈率和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提示改良火针组患者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改良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较单纯采用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显著。结论:改良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有明显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将8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辨证取穴及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41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及外用阿昔洛韦乳膏。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9%,对照组为4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取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配合正确的中医护理,其止痛快,疗程短,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法联合新癀片外敷与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疱疹最疼痛点采用刺血、拔罐等方法,联合新癀片外敷;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及外用阿昔洛韦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止痛、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放血拔罐法联合新癀片外敷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肤针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皮肤针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后遗症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常规西药、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肤针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A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联合刺络拔罐,B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与甲钴胺片治疗,疗程为10d。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与带状疱疹症状积分。[结果]A组、B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76.67%,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与带状疱疹症状积分比较结果均显示:A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或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能较好地促进疱疹消退和缓解患者疼痛,其疗效优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与甲钴胺片,但与单纯采用针灸常规治疗组相比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肩关节活动度(ROM)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3. 924,P=0. 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 321,P=0.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AS)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SE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法和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围刺法(在疱疹皮肤边缘围刺)联合刺络拔罐,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69.2%(1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选取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皮肤科,收治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由单双病号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基于此采取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所有降低,且明显低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与刺络拔罐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及时改善患者水疱、疼痛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刺络放血联合水调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85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刺络放血及水调散外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第3天、第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中,观察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尿酸(uric acid,UA)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的83.7%,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刺络放血联合院内制剂水调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普通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实施普通针刺治疗;实验组55例,联合普通针刺以及刺络放血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普通针刺以及刺络放血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刺络放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试验组(n=50)。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刺络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7、14 d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两组色素沉着、刺痛、神疲乏力、舌紫黯、苔白、脉细弱、夜寐不安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刺络放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80例,根据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治疗组则使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在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