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均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营养指标明显改善,所有病人均短时间脱机成功。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带机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及笔者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时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肠内组与肠外组各42例.肠内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APACHEⅡ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肠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开展本次关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期间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营养支持干预的消化道肿瘤患者22例作为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2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方法,常规组仅采用肠外营养。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干预后为10d时)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无明显差异,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营养指标数据差异较大,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显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2例临床小肠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效的总结,探讨小肠移植中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方法 对2例小肠移植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术前采用肠外营养(PN)辅助肠内营养(EN)的营养支持方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采用先给予全肠外营养(TPN),接着PN+EN,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术后小肠吸收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体重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术前行营养支持治疗后体重均有所增加,营养状况改善,顺利进行手术;术后2例患者小肠吸收功能恢复良好,均从TPN顺利过渡到TEN,时间分别是术后20和24 d.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是小肠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陆学安 《吉林医学》2014,(35):7842-7843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4例,对照组患者未见类似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一种短期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 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观察在治疗后5~9d的氮平衡、营养指标及耐受指标变化。结果:营养支持组术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营养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耐受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用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病人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普外科术后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及规范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第四季度普外科手术出院患者使用营养支持的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各种营养素的使用比例、联用情况、给药途径等。结果:维生素使用率为81.55%,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率为38.63%,联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为9.01%,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例为1∶30。 结论:普外科医师能够意识到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患者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的现象比较普遍,多种营养素均有所使用,但在规范化使用上存在欠缺,如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使用比例严重失调,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欠合理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中等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自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清营养指标及术后的消化道症状、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药物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较营养支持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5),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EN组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较TPN组缩短(均P<0.01),营养药物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亦少于TPN组(均P<0.01),两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进行EEN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能节省医药费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营养支持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放射性肠炎治疗中。文中观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患者制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精确科学的治疗依据。方法入选2011年2-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放射性肠炎患者17例,均在前期肠外营养治疗的基础上逐步过渡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营养支持后第1周末和第3周末的人体测量指标。结果营养支持前后,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是放射性肠炎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卡文联合谷氨酰胺及ω-3脂肪酸在合并梗阻胃窦癌患者围术期应用研究。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38例合并梗阻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卡文联合谷氨酰胺及ω-3脂肪酸营养支持治疗组(20例)和卡文营养支持治疗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免疫与营养指标差异。结果卡文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卡文治疗组相当,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梗阻胃窦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卡文联合谷氨酰胺及ω-3脂肪酸行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途径,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与营养状况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脑损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薇薇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732-1733
目的探讨脑损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对2003~2005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术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和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EN组采用非要素膳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EN组治疗后体重、前清蛋白、清蛋白及总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中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脑损伤术后患者应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减少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结肠癌老年患者48例,试验组(24例)术前5d和术后7d接受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接受传统方法手术前后饮食和输液安排。术前第5天、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第5天和术后第1天两组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4、CD8和CD4/CD8水平相近,但术后第8天试验组各项指标(除CD8)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2周无肠瘘严重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前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结肠癌老年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对接受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或者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30例/组。A组在术后24h接受肠外营养干预,B组在其基础上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与统计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干预前,组间对比血红蛋白、总蛋白、CRP、IgA等生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水平(P0.05);干预后,B组上述三类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将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以及生化指标水平,不仅可改善营养状况,还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改善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力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本院确诊且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0例,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两组的术后营养学指标、免疫指标和炎症指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术后7 d实验组营养指标水平和免疫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炎症指标水平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能够快速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GCS≤8分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14、21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治疗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体重略下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第14天时,治疗组ALB、Hb高于对照组。伤后21d时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对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并行全喉全切除术的患者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营养指标测定结果。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营养指标测定结果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等营养指标未出现显著变化(P 0.05);营养支持后患者体内的体重、氮平衡、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较肠内营养支持前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对于喉癌行喉全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显著,较肠外营养支持使用方便、价格较低、副作用较小,与人类的生理更加贴合,且可以预防肠黏膜萎缩状况,减少因肠道细菌易位所引发的感染现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并肠外营养支持在外科术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外科术后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一日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按(1.5~2)mL/kg加入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加用N(2)-L -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余学愚 《吉林医学》2012,33(12):2502
目的:比较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了解肠内营养的特点及优势。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ALB、Hb升高显著(P<0.05),WBC、血淀粉酶、APACHEⅡ积分、CT评分降低显著(P<0.05)。结论:SAP患者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给予EN营养支持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以华瑞公司生产的肠外营养产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在术后各个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并以术后普通输液病人作为对照。结果: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