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而膜部室间隔缺损约占78%[1,2],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因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死亡率为2%~5%[3].室间隔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的微创治疗手术,康复和住院时间短,2~3 d可出院,治疗后不遗留切口瘢痕,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我院对20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封堵器封堵术,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纠治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外科手术治疗57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死亡4例,无晚期死亡。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并防止损伤心传导束和主动脉瓣、彻底矫正合并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是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处理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92例。173例患儿中有168例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封堵即刻成功率为97.1%。通过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发现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儿出现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1~2 mm)。结论针对性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围手术期积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加强营养护理,观察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营养不良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加强营养评估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营养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以往主要采取全麻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修补,但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刀口长、需要体外循环、风险大、住院时间长等缺点。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18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收到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70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种、年龄分布、手术方法 及技巧等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病种以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为主,19~28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47/70,67.14%);房间隔缺损修补33例(47.14%),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28.57%),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法洛四联征根治术11例,右室流出道补片3例;法洛四联征术后48 h有3例患者死亡.结论 术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是法洛四联征死亡的主要原因,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精密的手术流程以及得当的围术期处理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后无死亡,23例患者术后杂音基本消失,术后并发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3例,心内残余分流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病情危重,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整体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6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接受普通护理,整体化护理服务组接受整体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手术开展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整体化护理服务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化护理服务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手术开展时间、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我院附属医院自1985~2003年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45例,针对手术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我们加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4例,干预组无并发症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缺损异常通道,在条件符合封堵情况下,其优点远远大于开胸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导管材料的日趋完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通过导管技术用Amplatzer伞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达到满意疗效,其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损伤小。局部不留瘢痕,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现将2004年我科对7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庆丰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74-1276
目的 探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67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术期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结果 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严密的对照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结论 术前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及术中、术后严密监护,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50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介入治疗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接诊的52例行治新生儿先天性心脏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有效和积极的护理之后,有49例患者病情获得好转,3例患者死亡。结论加强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VSD)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12收治的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上述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所采用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0例患儿共有29例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67%(29/30)。封堵成功患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共4例,占13.79)、瓣膜返流(1例,占3.45%)、溶血(1例,占3.45%)、残余分流(1例,占3.45%)以及穿刺部位水肿(2例,占6.90%)等并发症,经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围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实验组则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00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结果:100例患者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在小儿各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中占第一位[1].传统手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修补术,我院2009年以来,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美观、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经室间隔修补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36例儿童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左房平均压18±3.9 cmH2 O,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恢复良好,9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PP/PS降至0.26~0.35,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活动耐力明显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室间隔缺损无残余分流,31例无二尖瓣反流,5例轻微反流,无需治疗。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可获良好效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尽可能避免2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吴丽霞  鞠安茹  高丽华 《吉林医学》2008,29(12):987-988
目的:探讨价入治疗1-3岁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7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儿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术后病情及心电图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