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表现对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内镜诊断的CAG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计算镜下CAG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内窥镜直视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24%。CAG内镜下的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的敏感性为24.62%~50.67%。3种表现共存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最高。两者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表现共存时对CAG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诊断与胃镜下表现.方法 :将我所操作的胃镜检查当中,其中100例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对病理诊断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本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出84例,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4.0%.结论 :胃镜检查下结节样或颗粒状改变、黏膜粗糙,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等症状共存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中想要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性应将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探讨相关性。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同病理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其之间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内镜诊断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病理诊断65例,其之间符合率为75.6%,伴肠上皮化生42例,伴上皮内瘤变19例。胃镜下具有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的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1.7%,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79.3%,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见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42.9%,其符合率与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及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各种表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分析,两者的符合率有一定的差异,故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二者结合可提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经胃镜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根据胃镜表现进行分组,并对比分析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胃镜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6例患者中,有43例经病例诊断证实,诊断的准确率为76.79%。以胃镜表现为粘膜褶皱变平或消失,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血管透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54.5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在临床诊断中,需要联合采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镜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镜检查的符合率。结果:在经胃镜检查确诊的200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检出1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有27例患者伴有异型增生,78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胃镜检查符合率为88.50%。结论: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需将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状况。方法此研究列入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讨论,56例患者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病灶部位再接受病理性活检,对比分析病理检查和内镜检查结果,明确病理检查和胃镜表现之间的关系,计算检查符合率。结果 56例患者胃镜检查确诊56例,病理检查确诊为41例,符合率为73.21%,其中25例合并伴肠上皮生化,23例合并上皮内瘤变。粘膜皱壁变平,红白相间,主要为白色,血管通透的比胃镜下粘膜红白相间,主要为白色,血管通透,粘膜颗粒状或结节表现符合率低,且诊断符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病理结果和内镜方式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此两种检查方式符合率存在差异性,因此,建议临床可将其联合起来,进而提升疾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到的经胃镜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计93例。对这些病人全部实行了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然后依据患者的胃镜表现将患者进行分组,之后将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93例患者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过病理证实有63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C型患者的黏膜相对较为粗糙,表现为颗粒或结节状的改变,存在A型和B型的共同表现诊断率最高(90.32%)。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者之间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所以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实施胃镜联合病理检查才能取得最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5 0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7例患者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析黏膜病理活检与胃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在167例患者中4例拒绝送病理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其中伴有非典型增生7例,上皮内瘤变13例,肠上皮化生20例。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准确率为51.50%(86/167),内镜下表现为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49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16例,诊断符合率为32.65%;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且红白相间以白为主51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13例,诊断符合率为25.49%,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粗糙不平且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血管暴露且透明,褶皱变薄、变平或消失67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57例,诊断符合率为85.07%,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具体还应根据内镜下表现的特征性并结合病理诊断来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早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下表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胃镜诊断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胃镜下CAG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100例CAG中病理诊断84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胃镜下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的敏感性为21.43%~53.57%.胃镜下某些表现如黏膜粗糙不平、颗粒状或结节样改变对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特异性最高,分别为83.33%,80.00%.胃镜下3种表现共存时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其阳性率与单一表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镜直视下的黏膜变薄、皱襞变平;血管透见、白相为主;黏膜粗糙、颗粒状或结节样改变共存时对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价值最高,但正确的诊断还需要胃镜直视与病理诊断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使用胃镜与病理学方法检查并诊断,系统探讨胃镜检查表现与符合率。结果5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后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36例,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是72%。结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仍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在诊断中应与病理检查结合做出最终诊断,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02月至2018年0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临床资料,均实施胃镜检查、病理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200(100.00%)例;病理检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150(75.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0(20.00%)例,合并出现10(5.00%)例,伴肠上皮化生90(45.00%)例,伴异性增生15(7.50%)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胃镜下检查与病理检查相关性较为密切,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诊疗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刘丽娜  狄建华 《甘肃医药》2013,(10):773-77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整理回顾和统计对照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17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10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55例,伴异型增生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电子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检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的方法,但胃镜与活检结果之间有时不相一致,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薛振龙 《当代医学》2010,16(31):53-54
目的探讨胃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胃镜诊断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镜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分别计算胃镜下CAG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HP感染和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CAG中病理诊断107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2%。胃镜下各种表现对病理诊断CAG的敏感性为20.5%~98.2%。胃镜下3种表现共存时对病理诊断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敏感性较高,其阳性率与单一表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镜直视下的黏膜变薄、皱襞变平;血管透见、白相为主,黏膜粗糙、颗粒状或结节样改变共存时对CAG、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价值最高,但正确的诊断还需要胃镜直视与病理诊断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胃镜诊断CAG倾向和/或病理诊断CAG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诊断CAG倾向46例,其中36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符合率为78%,且病理结果中-重度萎缩者占72%,伴肠化生28例,伴不典型增生30例;病理诊断CAG106例,其中胃镜诊断为CAG倾向者36例,仅占34%,其余糜烂性胃炎32例,胃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10例;幽门管溃疡10例;CAG的HP感染率为93%。结论胃镜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较低,大部分CAG在胃镜下的特征性表现被糜烂、溃疡等病变所掩盖,对糜烂、溃疡等病变的边缘及周边黏膜(尤其对伴Hp感染者)仔细观察并多点活检,有助于提高胃镜CAG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对胃镜下表现及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解两种方法对糜烂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60例患者胃镜下分级情况:I级19例,Ⅱ级24例,Ⅲ级17例;分型情况:隆起型21例,平坦型39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40例伴活动性炎症表现;26例可见肠上皮化生;23例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或消失;5例不典型增生.共48例检出幽门螺旋菌,HP检出率为80.00%.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经病理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关系密切,病理胃炎严重程度随着内镜下疣症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但仍有差异,两者结合可提升糜烂性胃炎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电子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侧与病变位置常规选取活检3~4块,采用75%酒精有效固定后进行送检.病理学方法如下: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对胃标附近黏膜变化情况认真观察,根据病理诊断标准作为合理的诊断.结果: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如下: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肠上皮化生,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52.17%.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胃镜检查价值有限,需要以病理检查作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根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胃镜与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分别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理检查发现4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浅表性胃炎,2例浅表性胃炎;经胃镜确诊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浅表性胃炎。胃镜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为85.11%。结论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胃镜检查能够对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的患者,诊断效果明显,临床价值显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值得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12月胃镜检查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病例对照分析计算。分别总结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各种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CAG的镜下表现的临床价值。结果:胃镜诊断的70例CAG病例中,病理诊断CAG51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85%。结论:CAG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病理诊断中的镜下描述及临床意义价值较高,但胃镜检查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均经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AG82例,诊断符合率为68.33%。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变薄(A)和白相为主、血管暴露并透明可见(B)37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45.95%;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粗糙(C)33例,病理证实为CAG19例,占57.58%;内镜下表现为可见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D)15例,病理证实为CAG9例,占60%;内镜下表现为A+B+C19例,病理证实为CAG17例,占89.47%;内镜下表现为A+B+D16例,病理证实为CAG15例,占93.75%。结论:内镜下多种表现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6例于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和病理分析进行诊断。结果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3.7%。对于黏膜萎缩,其阳性检测值:A+B≥70.0%,A+B+C=94.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肠上皮化生,A+B阳性检测值为16.7%;对于异型增生,C的阳性诊断率为21.1%。86例患者中,Hp阳性53例,阳性率为61.6%;阴性33例,阴性率38.4%;其中Hp感染阳性患者与胃黏膜3种病理改变有关系,三者相比,胃粘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分析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将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