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颈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与康复护理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中任选100例,并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盲选其中50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而另外50例则作为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疗效间的差异性加以对比。结果综合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整体治疗效果上,观察组为94.00%(47/50),由显效28例以及有效19例组成,而对照组为80.00%(40/50),包括有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各20例,综合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上同样占据有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骨折进行治疗,综合疗效较好,且能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2016年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与患者刚住院使的临床数据,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较少。其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的提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该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此外,还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后质量,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都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红  蒋秀娟  张冬梅 《西部医学》2012,24(9):1804-1805
目的总结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褥疮、深静脉血栓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例(23.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6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仔细观察及规范化护理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萍 《吉林医学》2012,33(24):53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对术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康复训练,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现象。结果:护理组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占护理组的2.56%;对照组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3例,占对照组的7.69%。结论:术后全面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或者腰硬联合麻醉的实际效果加以观察.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选64例,盲选组内32例,给予全麻,视为对照组,另32例则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针对麻醉效果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知,观察组在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为(15.32±1.77)mg,而对照组为(115.21±15.63)m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同样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对麻醉药物使用量合理控制,且起效快,不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行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手术时长,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郭群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77+1976
目的:观察对行THR(人工髋关节的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0例髋部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制定实施系统化护理。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对髋关节依据Harris进行评分,观察组42例优(占70.0%),18例较好(占30.0%),而对照组24例优(占40.0%),36例较好(占60.0%)。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依据Harris对髋关节进行评分为(97.65±3.11),而对照组为(74.85±2.93),两组相较,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THR(人工髋关节的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其所置换关节发生脱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治疗后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至2018年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6个月以Harri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以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1.40%(35/43)、95.35%(41/43),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任伟民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23-12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容易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选取本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脱位的患者34例,对脱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防治方法。结果本组34例全部复位成功;20例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全部复位成功;4例患者给予单纯切开复位治疗,同期进行内收肌松解;2例患者进行大粗隆骨折钢丝内固定股骨柄松动治疗,并重新安装、调换人工颈,同期进行内收肌松解治疗。复位后进行疗效评价,优20例(占58.82%),良8例(占23.53%),中6例(占17.65%),差0例(占0%),优良率82.34%。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外展肌力缺乏、髋臼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不足等,复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情况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6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20例,良12例,可1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9%;对照组患者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3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8.8%;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明显,且能较好地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治疗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用于髋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可负重时间三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骨折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内固定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1):28-2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髋关节脱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1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7%;治疗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两年内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老年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与观察组(29例,予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总有效率达96.5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62%,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术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情况,为减少术后脱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EPSTR)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延长,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 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6%VS 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后侧软组织修复技术是一种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间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