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6,(2)
"肾气平均"语出《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其认识注解不一,总结诸家的解释,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原文,对"肾气平均"的内涵进行了深层次揭示,并从生理、病理角度探讨"肾气平均"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关系,对于从肾论治相关病证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小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
本文从经脉循行等方面探讨了《素问》“咽为肝之使”的含义与依据,并列举了少阳病、梅核气等加以验证,最后论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某些咽病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媒体"是近年来中国出版传媒业界十分注重并在传媒实践中积极应用的核心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整合媒介形态以及这一媒介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全新传播实践活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拟从全媒体发展应用的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对全媒体的概念、内涵、现状、发展等方面进行辨析,全面分析全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以期引起出版传播学界对全媒体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再论"肾主水液"之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3):40-41
对肾主之水,《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指人体水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一指人体津液,如《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藏,主津液”。至于水、津、液之间,到底有何内在联系与区别?分而言之,清者为“津”,可化为气,属阳;浊者为“液”,可化为水,属阴;“循津液而流者” 相似文献
5.
壮医的"瘴毒",是指南方山林中因湿热蒸郁能使人致病的有毒气体,多指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有毒气体.壮医认为,凡瘴毒之气所致的突发性疾病称为瘴病[1].《桂海虞衡志》记载:"两江(指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 相似文献
7.
浅述“久病多瘀”及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临床观察慢性病和久治不愈的疾病都与瘀血有关 ,部分疾病虽无瘀血指征。但适当配伍活血祛瘀的药物 ,却起到较满意的效果 ,由此证实了前人“久病多瘀”或“久病必瘀”之理论。现陈述如下 :1久病必虚《医林改错》曰 :“治病之要诀 ,在明白气血 ,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王清任曰 :“元气亏五成 ,下剩五成 ,周流一身 ,必见气虚诸态……” ,高世木式曰 :“大经空虚 ,犹之包络绝也……外不能充肌肉……更不能内荣脉……”。这些经文明确指出病程日久 ,耗伤正气 ,亏于气血 ,机体失于濡养 ,五脏六腑充盈无力 ,气虚生化无权 ,神明自… 相似文献
9.
“四畔”辨证论治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四畔”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结合中医外科文献,分析了“四畔”病变的病因病机,强调了“四畔”辨证的重要性和辨证要点,认为“四畔”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尤其在痈疽疮疡辨治中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痧”和“刮痧”的内核以及刮痧的理论基础。[方法]参考古代相关医籍和当代医家论述,对“痧”和“刮痧”的含义及历史演变、刮痧的经络理论和刮痧的补泻进行探析。[结果]“痧”的字形记载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可归纳为致病的秽恶邪毒、痧症、痧疹、怪病以及现代的“出痧”或“痧象”。刮痧起源甚早,临床强调采用“刮法”而达“出痧”,亦与单纯的刮拭或放血手法密切关联。从经络学说角度而言,皮部理论和络脉理论在刮痧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刮痧的补泻与医者操作手法和患者经气变化相关。[结论]刮痧是中医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和规范认识刮痧,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11.
月见草花减肥作用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体育教学提出了"体育与健康"的新理念,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健康体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13.
在肿瘤的发展进程中,肿瘤微环境对血管生成的调节,是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肿瘤微环境固有特性、相关因子、信号通路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是我们研究肿瘤的前提和基本,了解中医药对于肿瘤血管增生的影响,有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宗一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53-54
一、对消化酶类有影响的腧穴1、脾经三阴交: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可使胃蛋白酶很快恢复正常。2、胃经颊车:针刺可减少唾液的分泌。3、大肠经合谷:可使胃蛋白酶低下者恢复正常。4、胆经①五枢:对唾液淀粉酶有一定影响,可促进唾液淀粉酶活性增高。②环跳:对胃蛋白酶具有调整作用,可使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③风池:可使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5、督脉风府:可使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以上大多数穴位可用于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的治疗。二、对食道有影响的胸穴1、督脉中枢、至阳、神道:可使食管蠕动减弱,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外感热病“卫前证”基本表现及对策浅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富渠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1):7-7
“上工治未病”,这对发病急、传变速及险证、坏证丛生的外感热病来说,尤为重要。笔者曾在《外感热病传变形式今论》一文中首次提出“卫前证”的新概念。[1]。而所谓“卫前证”,系指外感热病在典型的卫分证(太阳表证)尤其寒热出现之前,病人的一些病证,它们也的确是存在的。现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外感热病临床实践并参阅有关文献记述,对“卫前证”的基本表现及对策,作一专题讨论。 全身症状:如全身违和,疲乏无力,肌肉关节疼痛,食欲减退,其见于许多外感热病,如伤风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湿温(肠伤寒)与疫性湿温(斑疹伤寒)[2]、肾性疫斑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 相似文献
18.
策·财吉拉胡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5,25(1):43-45
浸泡疗法是蒙古族传统医学中的一类外治疗法,包括瑟必素疗法、矿泉疗法、药浴、喷酒法等。其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汉文或蒙古文)有所记载。它的起源与发展与蒙古高原游牧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本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精神紧张、遗传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由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造成脉络痹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进而导致本虚标实的看法是一致的。本人认为冠心病之本虚标实,其本在肝,其标在心,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形成与肝有密切的关系,予以探讨,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20.
自晋唐迄今 ,中外医家围绕《伤寒论》 ,从脏腑、经络、气化、证候群、控制论、医易同源等不同角度和深度来研究、验证和阐发经典要义 ,力求发展和振兴中医。无疑 ,六经辨证是整个中医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核心内容、制高点 ,彻悟仲景心法 ,统概百病辨证 ,将是中医重新崛起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