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消化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引进消化道内镜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将应用传统内镜技术诊断、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应用消化道内镜新技术的患者定为观察组。结果:行内镜检查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消化道早癌发现的病患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随着内镜新技术的应用,早癌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下术后病理切片回报,新型内镜诊断准确率高于传统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在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行新型内镜检查及治疗在临床普及后的消化道早癌检出率逐年提高,且能够更早的针对其病症进行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对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时使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3年内收治的48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其中2312例使用传统内镜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另2488例需使用新型内镜方法诊治,设置为观察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诊治时,应用新型消化内镜技术可明显提升诊断治疗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癌症高发,而癌症早期诊断对于减少患者痛苦,提升癌症治愈率都有很好的作用。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多名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了采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早癌检查对比试验,并就试验对比结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在随机数表法原理指导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诊断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并利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最后所有患者借助常规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与治疗情况。结果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比还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与治疗中,消化道内镜技术诊断率高,手术操作有明显的优越性,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析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诊疗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内镜诊断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技术诊断治疗。结果研究组的胃小凹影像评分(3.50±0.75)分、形态影像评分(4.35±0.85)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3.75±1.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49.35±5.35)min、住院时间(6.85±2.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治疗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道内镜技术的诊疗效果。方法:以5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主要以传统外科开腹手术的方式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患者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83.31±9.42)mL、(65.42±8.41)min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0.31±12.78)ml、(84.62±10.75)min;以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4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消化道早癌症状的诊断治疗期间对于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助于提升诊断影像的准确性,同时可有效降低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以及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另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某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病理组织明确诊断。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消化内镜方式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评估消化内镜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符合度要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当中出血量要显著少于参照组,手术切口要小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要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疾病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治疗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镜检查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新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道早癌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闻,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81-83
目的对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过程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消化道早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9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4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外科剖腹手术,给予研究组患者消化内镜技术。对两组患者全部实施内镜窄带成像(NBI)检查和常规内镜检查,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评分进行对比。除此之外,对两组患者使用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NBI内镜技术较于常规内镜检查,在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和毛细血管影像等评分方面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过程中,通过对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住院和手术时间缩短,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消化内镜诊断治疗,而对照组行传统内镜诊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诊断,观察组毛细血管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P0.05)。经治疗,观察组手术、住院等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与对照组13.33%(4/30)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4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57)和对照组(n =57),对照组应用内窥镜检查检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影像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少临床治疗费用,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对消化道早癌患者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诊疗消化道早癌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接受传统诊疗手段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种诊断技术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归纳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检出率方面,消化内镜技术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诊疗手段,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方面,消化内镜技术数据均明显高于传统诊疗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早癌患者通过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在检出率方面令人满意,同时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以更方便了解病灶情况,除了诊断外对于治疗也有突出的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于丹 《大家健康》2016,(11):62-62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对79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外科剖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手术时间要优于对照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几率低,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消化道早癌使用消化内镜的诊断准确率要比超声内镜和常规内窥镜要高,使用消化内镜进行黏膜下切除手术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并做比较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分析两组影像学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形态影像评分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体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毅  颜天琼 《当代医学》2016,(12):24-25
目的 探讨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有消化道早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内镜新技术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检查,比较2组诊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检出消化道早癌患者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检出率为6.00%;对照组检出消化道早癌患者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检出率为0.67%,2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42.33±5.21)min、住院时间(5.68±1.90)d以及住院费用(1.46±0.28)万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9.68±15.66)min、住院时间(12.45±2.32)d以及住院费用(2.88±0.55)万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症的诊出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应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消化内镜进行病情诊断,并采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的剥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进行病情诊断,并采用开腹手术或外科腹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病情观察(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消化道内镜检测可以有效提升消化早癌诊断的准确率,应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临床效果良好,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分组对比,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双重染色内镜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752例,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49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予以活检,观察组262例行内镜下双重染色检查,对2组患者结直肠黏膜、胃黏膜、食道黏膜病变及早癌检出情况予以对比,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观察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57例,检出率为80.28%,对照组结直肠黏膜病变共检出37例,检出率为25.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直肠早癌检出率为5.63%,对照组未检出结直肠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56例,检出率为64.37%,对照组胃黏膜病变共检出24例,检出率为14.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早癌检出率为4.60%,对照组未检出胃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19例,检出率为18.27%,对照组食管黏膜病变共检出8例,检出率为4.3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早癌检出率为3.85%,对照组未检出食管早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