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23例(42足)拇外翻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行第1跖趾关节囊外侧松解,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跖骨头颈斜形截骨,术后“8”字绷带包扎,生活可自理。结果优20例37足,良2例4足,差1例1足,优良率976%。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本组23例(42足)拇外翻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行第1跖趾关节囊外侧松解,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跖骨头颈斜形截骨,术后"8"字绷带包扎,生活可自理.结果 优20例37足,良2例4足,差1例1足,优良率976%.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对籽骨复位和胼胝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籽骨复位与胼胝痛(VAS)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拇外翻(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51例82足。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包括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的变化;并进行症状体征检查,记录胼胝及胼胝痛。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经过微创手术后,HAVA平均减小21.4°,跖骨间角平均减少4.75°,籽骨复位总有效率95.8%。胼胝及胼胝痛术后加重5足,其余均减轻。结论通过截骨远端跖骨块足够的跖移、跖屈可以减小足内侧纵弓顶角,弥补因短缩引起的内侧纵弓高度的丢失,减少术后胼胝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拇外翻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18足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岁。入院后均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Herbert螺钉固定,软组织松解。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采用AOFAS前足评分予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73月,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AOFAS前足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拇外翻畸形的复发,无拇内翻形成。结论重度拇外翻畸形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Lapidus截骨术微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重度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25例25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Lapidus截骨术传统切口(传统组),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24例25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Lapi-dus截骨术微切口(微创组).所有患者均行第一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术后拇外翻角(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MA)、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至24个月,传统组平均随访(12±2.7)个月,微创组平均随访(12±1.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HVA、IMA及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微创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pidus截骨术微切口治疗重度拇外翻能取得与传统切口相同的手术疗效,同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每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每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拇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拇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40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足拇外翻40例(54足)采取切除第一跖骨头内侧滑囊及骨赘,松解拇内收肌腱斜头、外侧关节囊和跖籽骨间韧带,采用三截骨术治疗重度足拇外翻。结果:随访0.5~2.0年,平均1.5年,优:21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90.0%;其中2例因伴帕金森病术后复发,另2例术后过早开始下地负重行走,导致拇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采用三截骨术(Austin+Akin+第1跖骨基底截骨手术)治疗严重足拇外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微创技术小切口手术,结合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方法,总结其疗效。方法:报告13例(26足)拇外翻合并拇囊炎,采用小切口结合手法治疗,行骨赘削磨、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矫正畸形、“8”字绷带、粘膏外固定方法,术后病人穿硬底、前开口的拖鞋,可适当下床活动,6周后去除外固定。随访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月。结果:优11例,良2例,差0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微创技术小切口手术结合手法治疗拇外翻是一种矫形满意、畸形不易复发、痛苦少、术后生活能自理、恢复快、无明显合并症,深受患者欢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赘切除及软组织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应用自制骨刀经皮肤小切口切除第1跖骨远端及趾骨近端的骨赘,用2-0不可吸收缝线在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牵引固定跖趾关节,拇收肌腱切断,术后"8"字形绷带包扎。结果共治疗40例患者,74足,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拇外翻畸形明显改善。随访8个月~5年,优良率为98.6%.结论骨赘切除及软组织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疗效可靠,简单易行,可作为基层医院矫正足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为主,同时切除拇囊肿、跖骨头骨赘治疗足拇外翻26例32足.结果 术后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拇外翻角及跖骨夹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燕冰  徐宏辉  袁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2):1001-1002,1004
目的探讨拇外翻微创跖骨远端截骨术后不同固定方法对治疗效果及功能评分(AOF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204足)行微创截骨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包扎外固定组(35例62足)、herbert钉固定组(55例99足)和克氏针固定组(25例43足),观察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变化,测量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第1、2跖骨相对长度(MPD)、跖趾关节活动度及AOFAS等的变化,综合评判3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HVA、第1、2IMA、MPD、跖趾关节活动度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单纯包扎外固定组患者较herbert钉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跖骨短缩明显,跖趾关节活动度较差,AOFA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bert钉固定组与克氏针固定组各指标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术后herbert钉或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效果及功能评价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包扎外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拇外翻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344例,使用温氏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微创截骨,配合小针刀断开拇内收肌,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优325例545足,良12例13足,差7例8足,优良率98.33%.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手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的特点,可作为矫正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拇外翻的两种相反方向截骨疗效。方法将140例(260足)拇外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130足)。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0°~30°,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5°~15°,对照组截骨方向与观察组相反,比较两组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趾骨间角,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疗效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均有显著降低,AOFAS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显著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9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9%)显著低于对照组(9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截骨方向保证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呈0°~30°,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呈5°~15°,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高龄拇外翻患者采用较为彻底的截骨矫形手术,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风险.方法 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拇外翻患者38例(59足),根据畸形情况选择Austin术式或第一跖骨双段截骨术治疗,分析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固角(PASA)角度矫正情况及足功能评分(AOFAS).结果 术后患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采用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式治疗,在一个背内侧“S”形切口内用改良McBride法行跖趾关节炎性滑囊及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踇收肌止点切断,纠正踇外翻畸形;第一跖骨基底关节面上0.5 cm处做外侧“V”形截骨,对合截骨面克氏针固定,纠正跖骨内翻。结果共治疗38例62足,经1~3年随访,踇外翻畸形矫正满意,优良率为96.2%。结论对中度踇外翻可同时矫正踇外翻及跖内翻畸形,纠正第一趾序列异常,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足母)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足母)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足母)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1]),俗称为大脚骨,是临床手足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因拇囊炎急性发作,行走时第1跖趾关节内侧反复疼痛为症状来院就诊。自2015年1月我科针对前来就诊轻、中度拇外翻的患者,制定了微创截骨8字包扎固定,第2天即可出院的治疗方案,至2018年4月共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拇外翻影像学表现为依据的Mnaa分型~([2]),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①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跖骨间  相似文献   

18.
于勇勤  李鑫  梁凤山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984-198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845例(1467足)拇外翻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1467足均在术后8周一期愈合,内侧皮神经损伤19足.拇趾僵硬12足,第一跖趾关节痛、畸形矫正不良8足(均为重度拇外翻患者),转移性跖骨痛6足,足中部不适6足,均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拇外翻微创治疗适合于轻中度拇外翻患者,术后可在短期内愈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拇内收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改良McBride手术矫正轻、中度拇外翻27例36足,拇内收肌腱缝合于第一跖骨头外侧关节囊组(A组)14例19足,经骨孔缝合于内侧关节囊组(B组)13例17足。结果   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4.9±3.7)°、(4.2±1.2)°,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5±5;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8.1±4.3)°、(6.4±2.6)°,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8±6。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重建拇内收肌腱止点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相近,但是经骨孔与内侧关节囊缝合法矫正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优于外侧关节囊缝合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改良keller截骨术治疗足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位片,测量拇外翻角(IMA),第(1~2)跖骨间夹角(HVA),手术方法选择小切口Keller截骨+拇内收肌部分切除并转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疗效评定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