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改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200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护理质量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97例,护理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护理83例,护理有效率为83.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健康之路》2016,(7)
目的:本文就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实施护理管理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止了潜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健康之路》2017,(12)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系统性的风险防范式护理,然后对其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特色技术护理、病房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患儿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风险防范式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有效减少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对儿科护理过程中采取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由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试验组则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使用不同护理模式而产生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比对,发现,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方面的评分指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还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儿科收治的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分别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评分(92.6±6.4),心理护理(96.8±6.2),生活护理(95.3±6.3),护理后焦虑评分(45.2±6.8),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后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至11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患病儿童和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至11月的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正常的护理,在管理上依据原有理论管理;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的45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在研究中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家长的满意度和焦虑指数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数据表明,接受了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的护理质量,并且,接受了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相比之下,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的满意程度。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患儿的护理时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减轻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降低了家属的不必要焦虑,也提高了家属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140例儿科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的护理质量、家属焦虑状态、满意度、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家属焦虑评分、满意度评分方面均有较高的优势(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17,(20)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2015年1—12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风险、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0.91%、0.91%,低于对照组的7.2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保证了患儿的就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82例),选取该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患儿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作为研究组(82例),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患儿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儿在实施护理前,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5日,将100例儿科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均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儿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教育(94.01±4.15)分、病房护理(86.45±2.11)分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85.05±3.15)分、病房护理(70.21±1.28)分评分(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保障患者安全,预防风险情况,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防范式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度,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儿科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对成都儿童专科医院6 770例住院患儿实施常规风险管理为实施前,以2018年1-12月对7 059例住院患儿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为实施后,对比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风险防范质量指标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德市医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96例,分为未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组和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组,每组各98例。对比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实施后(2017年1月—12月)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家长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工作质量、健康宣教、护理安全及护理操作的评分均较高,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家长SAS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还利于降低家长焦虑程度,改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李玉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52)
目的探究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作为观察对象的是120例儿科患儿,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60),另一组为实验组(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n=60),护理质量评分和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为对比两组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利于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具有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和推广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29)
目的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20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为10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应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应用护理措施以后,调查患儿的焦虑程度、有效护理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护理,实验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为97%,对照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为85%,两组患儿进行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焦虑程度评分为(40.1±5.0)分,对照组患儿的焦虑程度评分为(58.8±3.3)分,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在儿科应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尤其是针对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患儿的整体护理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还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焦虑程度,促进患儿疾病的快速康复。此外,从对患者家属调查的满意度来看,应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措施显著提升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和谐了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57.6±10.4)分,护理满意率为83.1%(133/160);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42.7±11.1)分,护理满意率为94.4%(151/160),观察组家属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病房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防范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护患纠纷和风险事件分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防范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出现,对改善患者产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