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9,(2):274-278
心系病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脑,常用心病证治法主要有补益心气法、温补心阳法、补益心血法、滋补心阴法、滋补阴阳法、活血通脉法、通阳宽胸法、化痰安神法、镇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活血安神法、清心安神法、开窍醒神法、益心固脱法、清心除烦法、清心凉血法。临证常配伍利水药、行气药、健脾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常常能事半功倍,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苗小玲 《中医学报》2019,34(2):274-278
心系病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脑,常用心病证治法主要有补益心气法、温补心阳法、补益心血法、滋补心阴法、滋补阴阳法、活血通脉法、通阳宽胸法、化痰安神法、镇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活血安神法、清心安神法、开窍醒神法、益心固脱法、清心除烦法、清心凉血法。临证常配伍利水药、行气药、健脾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常常能事半功倍,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探究苗医治疗风湿病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苗医治疗风湿病方,并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经统计苗医治疗风湿病单验方共有842首,药物576味,累计用药频次4098次,其中,频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见血飞、威灵仙、白酒等30味苗药。关联规则分析出支持度≥3%、置信度≥18%的药对如见血飞-淫羊藿、见血飞-松节、鸡血藤-石胡椒等14对;支持度≥0.08%、置信度≥5.9%的药组如白酒-八角枫-大血藤、鸡血藤-松节-石胡椒等13组。结论:运用关联规则可以挖掘苗医治疗风湿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为阐释苗医组方理论提供科学借鉴,并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91本医籍中的 1 040 条情志病证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规范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情志病证治疗常用药物为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养阴、行气解郁类药物;其中,化痰、健脾、安神药物常被联合使用;调肝是中医情志病证的重要治法.结论: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证的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受到历代经典名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数据库("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1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方法,以实证性科学数据总结探讨了平性药临床用药规律。本文报道了通过数据库筛选出的不同脏腑、病证常用平性药和主干平性药,从而总结出平性药脏腑病证用药规律。以处方中平性药的应用频率所筛选出来的各脏腑病证"常用平性药"和"主干平性药",与临床实际用药情况较为吻合,对临床组方用药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本数据分析系统还具有药性的普遍适用性,亦可用于有关寒性、热性药物的应用规律的分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敦煌汉简医方的探索,赵友琴先生已作过阐述,这里我想从《流沙坠简方》(以下简称“流沙方”)、《居延简方》(以下简称“居延方”)、《敦煌汉简医方》中,就其用药之法度,做一小议,供同道参阅。 《流沙方》“治炎颏逆匈瘐委瘐止泄心腹火积伤寒方”用人参、昌蒲、细辛、姜、桔、蜀、紫苑各一分,乌喙十分,皆合之。 《居延方》[简号八九、二0(甲五0九)] 伤寒四物,乌喙_(十分)、术_(十分)、桂_(四分)、细辛_(六分)以温汤饮一刀到日三夜再行解不出汗。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张珍玉治疗经期延长的辨证和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张珍玉1997~2005年应用中药治疗经期延长处方47首,将辨证和处方用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肝气郁结是张珍玉辨证经期延长的主证;处方涉及中药41味,用药频次前6位为:砂仁、人参、当归、柴胡、炒白芍、炒白术,处方中常用药对组合前5位为:人参、砂仁,人参、当归,当归、砂仁,炒白芍、柴胡,人参、炒白芍。结论:张珍玉治疗经期延长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体现了张珍玉"从肝论治"的诊疗思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膏滋药方调治内科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内科病证膏滋药方,采取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调治病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了孟河医派223首膏滋药方,共调治内科病症45种,以虚劳、眩晕、血证、痰饮和腰酸腰痛为主要病症,虚劳最多;调治证型28种,以气虚、阴虚为主。涉及药物(不含收膏药物)390味,以补气药、补阴药为主。虚劳常用药为当归、熟地、白芍等,眩晕常用药为白术、生地、白芍等,血证常用药为白芍、茯苓、人参等,痰饮常用药为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腰酸腰痛常用药为熟地、当归、白芍、杜仲等。孟河医派膏滋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当归-白术、当归-熟地、当归-白芍等,当归在膏滋常用中药组合关联规则网络图中居核心位置。结论?孟河医派膏滋调治内科病证虚实兼顾,调虚为主。擅以心肝入手,以养血和血调治虚劳;益气升清调治眩晕;益脾统血,敛肝泻热调治血证;健脾理气,利水燥湿调治痰饮;补肾益精,强健腰脊调治腰酸腰痛等病。整体上膏滋用药主和缓调补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临床实证,强调病证结合是目前提高中医诊治疗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倡导西为中用,拓展中医四诊内涵,深化中医病机认识,师古而不泥古,传承发展创新中医学术,力求提高中医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祖国医学理论特点、临床特征及临床用药有以下观点:①强调保持中医特色,重视辨证施治;②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舍症从病,对号入座;③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方用药.根据笔者近30年的临床经验,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沈敏鹤病证结合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系统2014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诊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各大证型中频数最高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100例,处方630个,用药303种,累计用药频次6744次。通过聚类分析结合沈敏鹤主任中医师临床经验,提炼出其常用组方有:益元汤、参苓白术散、三根汤、三仁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保和丸。常用药对或组合有:柴胡和炒黄芩、太子参和生白术、生地和麦冬、炒黄连和吴茱萸、陈皮和制半夏、制半夏和厚朴、虎杖根和藤梨根和水杨梅根。结论沈敏鹤病证结合诊治结直肠癌,临证多从虚、湿、气、火、食五大病机论治,辨病喜用三根汤,辨证多用经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痰湿内停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医籍中的153例古代情志病证痰湿内停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涉及药物253种,主要为化痰类、安神类、健脾类。关联分析得出的使用频数高关联强度大的药物组合:陈皮、法夏、茯苓、甘草、远志、茯神。结论:经典医案的数理分析也支持二陈汤为痰湿之主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寐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不寐病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中医院2016~2021年门诊治疗不寐病的8 336份门诊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病性证素和病位证素以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门诊病例8 336份,其中,以2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4 268例)。(2)中医证型94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2 474次)、肺脾气虚(912次)、心脾两虚(782次)。(3)病位证素7个,出现频次前3位为脾(5 331次)、肝(3 174次)、心(1 472次);病性证素14个,出现频次前4位为气虚(6 398次)、气郁(滞)(2 805次)、阴虚(1 576次)、热(火)(1 528次)。(4)涉及中药463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甘草(7 857次)、白芍(7 128次)、柴胡(4 987次)等;核心药对有远志-石菖蒲,首乌藤-合欢皮,龙骨-牡蛎,酸枣仁-五味子等。【结论】气虚为不寐病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气郁(滞)、热(火)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患者则以体虚为本,同时伴有血瘀、痰...  相似文献   

15.
《桥本甲状腺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临床专家和西医内分泌学专家共同编写。本指南以病证结合诊疗为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共识会议法形成推荐意见。本指南内容涉及桥本甲状腺炎的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病证结合康复及病证结合三级预防。本指南的制订旨在为我国桥本甲状腺炎的规范诊疗提供参考,提高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 α-KG)是三羧酸循环的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参与多种细胞代谢途径,作为能量供体、氨基酸前体、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发挥作用。α-KG还具有免疫调控、缓解氧化应激、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体内α-KG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如肥胖和高血糖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外源性补充α-KG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肥胖程度、血糖水平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等,同时参与调节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理机制,提示α-KG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以α-KG和代谢综合征为主题,结合最新研究发现,综述α-KG在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发生和疾病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为进一步探究α-KG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未来研究或围绕代谢综合征的共同致病机理,研究α-KG能否实现代谢综合征的“异病同治”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学诊疗体系是对医学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活动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用最简炼的语言勾画出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医学的主要特征。中医学是病证症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它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医的诊疗特征,并全面指导中医临床,提高诊疗水平。1 病证症诊疗体系的提出1.1 症、证、病的概念与关系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辨症、辨证、辨病三个方面来进行的,要建立中医诊疗体系,必须首先澄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个现象。“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451例呕血住院患者分老年和中青年两组,按统一标准进行病证分布规律的计算机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组辨病以噎膈、反胃为主,中青年以胃痛、呕血多见;诱因老年组以服用解热镇痛西药、过劳为主,中青年以饮酒、饮食伤胃、情志因素多见;呕血有自愈规律,呕血停止不等于疾病痊愈,应重视肆病的治疗和抗复发研究。辩证老年组以肝炎、络脉阏组型多见,易迸发气衰血脱危候,中青年以胃热多见,气虚血溢型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祖国医学理论特点、临床特征及临床用药有以下观点:①强调保持中医特色,重视辨证施治;②根据中草药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舍症从病,对号入座;③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方用药。根据笔者近30年的临床经验,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搜索从2019年12月8日到2020年3月10日的各省市政府网站和官方媒体网站上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分防治阶段和地区对诊疗方案的中药组方进行用药频次、中药配伍、聚类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在27个中医诊治方案中,治疗处方共有203个,用药频次较高的前4位中药分别为:甘草、杏仁、麻黄、藿香,核心组合是麻黄和杏仁.在48个预防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分别为:黄芪、甘草、防风、金银花等.核心配伍处方为黄芪、甘草、防风,是玉平风散的主要成分.中国华东地区的诊疗方案中,防治处方共45个,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是甘草、藿香、陈皮和石膏等.中国华北地区的诊疗方案中,防治处方共50个,使用频率最多的中药是藿香、杏仁、麻黄和茯苓等.结论:在预防新冠肺炎方面,中医药主要侧重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上,则重在清肺利湿.中药处方的应用因地制宜,可能是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差异,这些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制定中医药诊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