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14例,死亡率为12.50%;98例存活者随访3~36月,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酸血症、使用临时起搏器及Aristotle评分等多项围手术期指标与预后相关。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与患儿自身情况及手术中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探索降低患儿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检查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检查及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并密切监测患儿心电变化,测量电解质和血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心力衰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酚妥拉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于预防心力衰竭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胎儿期心脏彩超检查是早期发现先心病,减少先心病患儿出生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与普及。对先心病患儿的护理需要更加有耐心,争取患儿的配合,对于患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合并肺炎是儿科急症,它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今年3月至今共收治23例此类患儿,均取得理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 10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83例(7.5%).单因素分析术前年龄、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功能、心胸比率、血浆清蛋白浓度,二次体外循环,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早干预,减少呼吸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08-114
目的探讨德阳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类型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本市2014年1月~2016年12月出生的250例先心病患儿为病例组,2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并对所有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先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市新生儿先心病发病率以室间隔缺损(31.2%)为主,其次为房间隔缺损(25.2%)、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9.2%)、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7.2%)、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5.6%)。先心病家族史、母亲吸烟、孕前及孕早期糖尿病、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和孕早期服用抗生素均是先心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提高产后诊治水平,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旋咪唑搽剂外用,观察两组致病菌分布、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病原菌均以细菌为主,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哮鸣音消失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婴幼儿 CHD 合并肺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重视免疫调节,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肺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或功能上的异常.是由于胎儿时期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血管组织胚胎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出生后应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造成的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先心病肺炎的病死率。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住我院儿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42例病例。结果 4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中先心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室间隔缺损(VSD)50.00%,房间隔缺损(ASD)26.10%,动脉导管未闭(PDA)4.77%,经过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其中37例能够缓解或部分缓解,占88.00%,1例院内死亡,4例病情严重转至上级医院PICU死亡,占11.90%,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难以控制或严重缺氧发作。结论 42例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的病死率与先心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先心病畸形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且经临床查体+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CHD的患儿及其母亲299例作为病例组,按1∶1匹配纳入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其母亲299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制问卷调查并收集两组新生儿母亲基本情况、孕期情况及胎儿宫内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靠近工厂、孕期毒物或药物接触史、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史、妊娠合并症、胎儿附属物异常、不良生育史、既往妊娠次数等与新生儿CHD发病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靠近工厂、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史、胎儿附属物异常是新生儿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48(1.04~2.11)、1.70(1.03~2.82)、1.63(1.15~2.31)和1.81(1.29~2.54)。结论新生儿CHD的发生与母亲居住环境、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感冒或其他感染以及胎盘、脐带等附属物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治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早期住院期间死亡5例,各种并发症16例,59例治愈出院,近中期疗效好。结论:对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治疗是抢救患儿的重要方法,合适的手术指征、充分术前准备、先进的手术技术、及时准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观察 2 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 16例 ,术后死亡 2例 ,14例康复出院 ,术后随访 8~ 2 4个月 ,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 ,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 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 ,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 ,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0例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婴幼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16例,术后死亡2例,14例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24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未再发生严重肺部感染。4例拒绝手术的患儿,3例早期死亡。表明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婴幼儿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病例-对照调查、单因素分析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进行资料处理,探讨了先心病致病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先心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先心病家族史(相对危险度为11.0),孕期毒物接触(3.63)、孕期精神刺激(5.09)、孕早期感冒(4.13)。其中,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主要与前3者有关,法洛四联症主要与孕早期感冒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文献数据库检索2005~2015年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包括全国20省(市、区)、病例组8588例、对照组12479例;纳入21个危险因素(5个孕前因素、16个孕期因素)。结论21个危险因素包括4个孕前因素,15个孕期因素,尚不能确认危险因素2个。前3位的危险因素及其 OR值和95% C I为:孕期糖尿病5.80(2.72~12.37)、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5.14(3.30~8.00)、孕前孕妇高龄4.96(1.45~16.97),尚且不能认为是危险因素及其 OR值和95% CI为:孕前体质指数高1.32(0.99~1.75),孕期住所离马路近1.36(0.50~3.71)。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0,(1)
目的 探讨导致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术后出现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科行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的3岁以内婴幼儿患者,所有诊断均为CHD合并PAH。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4 h者纳入延迟组,反之则纳入非延迟组。结果 共纳入286例患儿,其中延迟组81例、非延迟组20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肺动脉压力、气管插管及术中CPB时间、自动复跳均与延迟拔管的发生显著相关(P 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肺动脉压力、术前气管插管、术后第一日C反应蛋白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出现延迟拔管,其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日将会显著增高(P 0.05)。结论 婴幼儿CHD合并PAH会导致延迟拔管进而显著影响患儿的临床预后,通过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为优化术后监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记录先天性心脏病(CH D)患儿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方法:前瞻性基于人群的观察研究。结果:对553例有CH D的婴儿(占活产儿的1.1%)观察了1~22年(中位数10年),64例婴儿死亡(11.6%),其中32例(50%)在出生后4周内死亡,51例(79.7%)在出生后第1年内死亡。在这一人群的新生儿总体死亡率(3/1000)中,在CH D s发生的死亡占21.5%。对新生儿期的死亡或稍后的死亡,CH Ds患儿的死亡率在1982~1991年出生队列和1992~2002年出生队列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170例进行了治疗手术(外科手术、导管插管)的患者,有34例(20%)死亡。9例(1.6%)因未…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MSOF是肺炎的主要死亡原因。我们报告500例重症肺炎并发有器官功能衰竭。资料显示,重症肺炎并发MSOF的危险因素:与患儿年龄、伴存器质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并存其他脏器感染和医源性因子等密切相关。当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哭声低微及声嘶,肺部新现哮喘音、发绀、水肿、注射部位瘀斑、贫血、尿少、心动过速、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降低、肢冷、前囟张力增高、意识障碍、抽搐、肝脾肿大时,应视为高危病人重点监护,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在MSOF中,心衰发生最早且出现率最高;胃肠道功能衰竭可严重影响预后,肝衰及营养代谢衰竭容易被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