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分析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确诊并治疗的67例大叶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大叶性肺炎的的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67例患者仅7例为双肺均受累,占10.4%。又以右肺为主有45例,左肺共29例。67例患者中14例处在渗出期,48例处在实变期,还有5例处在消散期。9名患者在一周内可见高密度阴影的明显缩小,52例患者在2周后的高密度阴影缩小达到70%以上,56例患者在第3周高密度阴影基本消失,4周后所有患者均显示高密度阴影消。结论利用CT扫描检查大叶性肺炎时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以及阶段对治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患者治疗阶段根据CT影像特征能很好的确定患者治疗情况,对后期病情的针对性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隔离症(亦称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9例,本组病例均有X线和CT检查资料。结果:X线表现大片状阴影6例,团块状阴影3例;其中4例病灶内有透光区;CT表现为片状和团块状阴影,2例密度较均匀实性肿块,7例密度不均匀片状阴影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囊肿;2例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根据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对本病易于做出正确诊断,CT检查在肺隔离症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认识肺霉菌病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特征,12例经病原菌检查证实为霉菌性肺炎的X线表现。结果5例肺霉菌病CT表现中出现霉菌球的有3例,多个边缘模糊的炎性结节周围出现霉菌球的有2例;12例霉菌性肺炎X线表现中.2例为结核空洞内出现结节影,大片状阴影合并胸腔积液5例,3例表现为肺脓肿.1例为团片状。另1例为网点状。结论肺霉菌病影像表现多样化,结合病史及用药情况。对早期诊断肺霉菌病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炎的X线与CT诊断(附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肺炎的X线、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慢性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诊断明确的慢性肺炎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肺炎表现为条索状4例,斑片状2例,肺叶肺段实变阴影6例,不规则形及球形肿块7例,肿块中见刀切征2例,胸腔积液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局部胸膜肥厚6例。病灶明显吸收多在3周以后,病灶完全吸收最长者达29周。结论慢性肺炎影像表现相对具有特征性,密切结合病史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策  顾杰  武秀华  沈慧  张惠箴  蒋智铭 《上海医学》2005,28(11):952-954,F0002
目的 报道2例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以及伊曲康唑序贯治疗的转归。方法应用胸部CT检查发现病变,经皮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经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获得病原学,采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CT随访观察,直到肺部阴影完全消失。结果1例无临床症状,健康体检摄胸片发现多发结节状阴影,边缘锐利,呈肿块样改变。另1例因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入院,胸片呈多发性大片状阴影。2例患者的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肾脏B超和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肺脏病理穿刺检查找到病原菌,苏木精-伊红(HE)、六胺银和PAS染色确诊为隐球菌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培养、分离及鉴定诊断为新生隐球菌,且在其中1例患者的工作环境中分离得到新生隐球菌。伊曲康唑静脉注射2周,序贯口服3个月不等,肺部阴影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健康人吸入新生隐球菌后可发生肺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任何症状,仅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阴影,须与肺癌鉴别;迅速进展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肺部阴影表现类似细菌性肺炎,呈多发性片状阴影,可有月晕症。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性肺炎病人的CT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分布、形态、边界、密度、合并症等特点。所有病例经抗真菌治疗有效、支纤镜或穿刺活检、痰培养等途径得以证实。结果 17例累及双肺,仅1例病灶局限于右下肺;病变呈多发结节(13例)、团块(7例)、片状或斑片状影(15例)、肺叶或肺段实变(8例)、空洞(4例)、磨玻璃阴影(2例);8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出现双肺多种形态病变混合存在时,应提示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性肺炎病人的CT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分布、形态、边界、密度、合并症等特点.所有病例经抗真菌治疗有效、支纤镜或穿刺活检、痰培养等途径得以证实.结果 17例累及双肺,仅1例病灶局限于右下肺;病变呈多发结节(13例)、团块(7例)、片状或斑片状影(15例)、肺叶或肺段实变(8例)、空洞(4例)、磨玻璃阴影(2例);8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 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出现双肺多种形态病变混合存在时,应提示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陈学志  刘瑛 《河北医学》2010,16(3):322-325
目的: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68例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病变累及一侧肺27例,累及两侧肺41例,累及多个肺叶者54例。CT表现呈支气管束征阳性、小片状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肺气囊及肺不张等多种影像改变。常伴有肋骨、四肢骨骨折及脑、内脏复合损伤。肺内渗出性病变吸收迅速,肺内血肿吸收缓慢。结论:CT检查在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评价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78例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结果 病变累及一侧肺27例,累及两侧肺51例,累及多个肺叶者64例.CT表现呈支气管束征阳性、小片状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肺气囊及肺不张等多种影像改变,同时常伴有肋骨、四肢骨骨折及脑、内脏复合损伤.肺内渗出性病变吸收迅速,肺内血肿吸收缓慢.结论 CT检查在确定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评价损伤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收集分析23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12例,咳嗽18例,发热15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3例,血沉增快13例,CRP升高14例;肺功能检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轻至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8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9例。影像学检查:18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形态不规则斑片至大片阴影,边界模糊且密度不均一;22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拒绝进行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症状1周内改善者8例,2~3周内改善者9例,4周改善者3例,随访6~12个月病变完全吸收者20例。结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影像学表现有很大差异性,呈现多态性、多变性、多复发性、多双肺受累等特点;肺功能检查均有弥散功能障碍,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肺奇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0例行常规胸部CT检查检出肺奇叶5例,观察其形态、发生部位、边界、密度等CT特点.结果:肺内表现C形条状阴影,奇静脉于肺内呈弧形阴影汇入上腔静脉,5例奇叶均发生生于右上肺.结论:肺奇叶具有典型CT特征,CT检查对该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彬  曹然 《世界感染杂志》2003,3(5):373-375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变化。方法: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从12~62(平均28)a。对全部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不同病程胸片资料和1例行胸部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左上肺与右下肺纹理增多、模糊1例;肺内单发不规则小片状影11例;肺内单发圆形小片絮状影8例;肺内广泛分布圆形或不规则小片絮状影9例;肺内不规则大片状影5例。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者28例;残留少许纤维条索状影者5例;1例出院后2mo肺内仍见小片状影。在完全吸收者中,7例曾出现肺内纤维条索影。单发小片状影最快吸收时间为4d,最长15d,平均为9d。结论:非典型肺炎最早表现可能为局部肺纹理增多、模糊,但首次胸片表现多为单侧肺或双肺的单发或多发圆形或不规则片絮状渗出性病灶,其肺内纤维条索影大多可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肺结核X线胸片与CT检查的影响学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X线胸片与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响特点。结果 CT检查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表现为:1)病变部位:侵犯单侧右下肺11例,侵犯单侧左下肺6例,侵犯双侧下肺15例;2)病变的形态:以段或叶分布的多发斑片状、片状浸润阴影共25例,呈团块状或结节改变,边缘较毛糙2例,1例伴胸水,孤立球形病灶伴胸积液4例;CT检查表现为:1)病变部位:侵犯单侧右下肺11例,侵犯单侧左下肺5例,侵犯双侧下肺16例;2)病变的形态:以段或叶分布的多发斑片状、片状浸润阴影共23例,呈团块状或结节改变,边缘较毛糙3例,1例伴胸水,孤立球形病灶伴胸积液5例。结论 CT诊断在下肺结核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其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诊断准确、费用低、操作简单,临床结合X线胸片检查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CT表现 ,了解CT诊断EBT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EBTB13例的CT表现。结果 :支气管狭窄并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5例 ;支气管壁不规则 2例 ;肺内散在之小点片状高密度影 4例 ;肺内及支气管未见异常改变 2例。结论 :CT检查可以确定EBTB的部位和范围 ,有助于支气管镜检查定位。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扫描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了解CT诊断EBT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EBTB13例的CT表现。结果:支乞管狭窄并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5例;支气管壁不规则2例;肺内散在之小点片状高密度影4例;肺内及支气管未见异常改变2例。结论:CT检查可以确定EBTB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支气管镜检查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部孤立性慢性炎症的 CT表现特征 ,提高 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肺部孤立性慢性炎症患者 2 1例 ,其中 13例手术治疗病理证实 ,8例经抗炎治疗后 CT随访复查。所有病例均对病灶部位行 4 mm薄层 CT扫描。结果 :1病灶部位 :好发于两肺下叶背段及基底段 13例 ,占 6 2 % ;2病灶 CT表现 :所有结节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边缘有毛刺 8例 ;光滑锐利 10例 ;支气管空气征 4例 ;结节病变以宽基底贴近胸膜 ,向两侧延伸 ,形成胸膜尾征 9例 ;病灶边缘部分模糊 ,周围有小薄片影 ,在肺窗观察清楚 ,纵隔窗消失或缩小 10例。结论 :孤立局灶性慢性肺炎常具有长轴贴近胸膜面扁平病灶的特点 ;孤立结节病灶边缘模糊 ,有长毛刺 ,周围见片状影 ,在 CT相同层面上观察肺窗和纵隔窗病灶大小变化 ,若纵隔窗较肺窗明显缩小或消失 ,则对肺部孤立性炎症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1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表现为肺内散在分布斑片影,为多叶多段的两肺受累;3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1例表现为肺内点状、小结节状阴影;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吸收慢、迁延时间长的特点。结论: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胸部CT检查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病薄性肺炎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范围、伴发改变、发展与转归等情况。结果观察到磨玻璃影20例、碎石征13例、小片状模糊影15例、大片状实变影5例、支气管气象J5例、小结竹影6例、胸膜下网状影5例、条索影7例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例,伴舣侧胸腔积液者18例、胸膜增厚3例、气胸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肺门增大3例、病变累及双侧所有肺叶肺段者17例、在吸收期,11例患者中观察到磨玻璃影、小片状模糊影较网状影吸收稍快.8例患者中观察到内中惜病灶较外带病灶吸收稍快。结论本组成人病薄性肺炎CT表现以间质性病变为主,伴不同程度肺实质受累.磨玻璃影及碎石征为特征性表现,常伴胸腔积液,病变在肺内分布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对确诊的3例溺水肺病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其结果表现为肺泡内的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合并继发感染的溺水肺患者可观察到肺内空洞形成。笔者认为CT检查对溺水肺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住院期间的21例老年吸入性肺炎CT表现等资料,均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诊断。结果:(1)经检查,21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不同病变表现形式的分布情况为:肺内磨玻璃影14例(占66.67%),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5例(占23.81%),胸腔积液10例(占47.62%),肺不张16例(占76.19%),实变影15例(占71.43%);(2)21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横断面上病变分布情况:前部3例、后部9例、弥漫性9例;头足向分布情况:上部2例、中部2例、下部11例、弥漫性6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老年吸入性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