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瘫痪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7d、14d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头颅ct检查。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血流流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未发生皮肤破溃、坏死、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间歇性充气加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8-690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骨科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大手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减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活酶时间延长、D-二聚体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可以杜绝和切实减少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项雪芬 《大家健康》2013,(14):135-136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冲气加压泵(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患者1183例,实验组583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IPC治疗,对照组600例未使用IPC治疗,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例患者经B超诊断发生下肢DVT,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C在预防剖宫产术后DVT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3例,术后第1~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2ml/d,同时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32例,仅行抗凝治疗。2组患者于术后1、4和14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33例中仅1例(3.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32例中有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0%),其中6例(18.8%)发生在瘫痪侧,7例(21.9%)发生在腘静脉以下,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郝敬铎  岑雪英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8-1348,1350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4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1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36-1338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式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6.25%)(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韦妙成 《微创医学》2014,(3):352-353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于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共3 d;如存在高危因素,使用时间为术后第1天持续到术后第10天。结果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于书卿  季楠  钱珂  康帅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0,32(10):779-781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30例,术后第1天即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110例,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每隔3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9例(3.9%)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25.5%)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有2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实验组增加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结果 实验组发生了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了24例,发生率为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常规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名为常规治疗组,50名为治疗组即间歇式充气加压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3天治疗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对照组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0%(6/50),治疗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2/50)(χ~2=5.98,P=0.014)。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能够有效延长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从而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疗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20例作为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疗法,实验组患者行介入溶栓疗法,统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血栓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由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栓复发率后遗症发生率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介入溶栓疗法作用突出,可立即缓解病症,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栓压力带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踝泵运动等主动或被动运动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中风险患者采用抗栓压力带,高风险患者采用抗栓压力带+间歇性充气压力波治疗仪,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无DVT者术后第10天再次检查一次.统计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性DVT、无症状性DVT及DVT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栓压力带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波治疗仪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加压仪(IPC)预防肠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歇式充气加压仪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7天左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9.±3.42)cm/s、(25.27±3.18)cm/s,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7天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右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9.59±2.86)cm/s,(25.28±2.32)cm/s,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仪预防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下肢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96例限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实验组术中持续IPC,促进血液回流,术后持续IPC至患者下肢活动.2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IPC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伍晓梅  朱玲  苟淼  张刚 《广西医学》2016,(6):829-83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行TURP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98例.实验组术中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间歇充气加压,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护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TURP术前、术后120 h的下肢血管(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管径和血液流速及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指标,记录两组TURP术后120 h DVT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TURP术后DVT发生率为3.3% (2/60),与对照组的11.2% (11/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h实验组髂外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管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静脉管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20 h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h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 h实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用于预防TURP术后DVT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方便、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结果:我科自2007年6月以来共运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60例,在第7、10天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明确,且副作用较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早期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后24 h进行评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行溶栓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行肢体气压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5%)低于对照组(10.26%)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行肢体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同时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采取护理质量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36.67%明显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水肿、皮肤高热、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入院评估质量、血栓知识宣教质量、血管专项护理质量、预防技能指导质量四项项目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内科护理,同时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的日益普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倍受人们关注,因其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有关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报道国内罕见,预防方法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未行预防性治疗的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及24例围手术期行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髋置换术患者行上行静脉造影检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预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并比较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采用肺癌根治术后常规康复方法的对照组患者40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治疗的干预组患者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