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与356例老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组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发病性别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部位,青年组多位于胃窦部,占66.10%,老年组虽然以胃窦部为主,但贲门部比例较青年组高,占39.16%,两组发病部位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差,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49.15%.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占49.16%,发病病理组织类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胃癌手术方式与老年组相近(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预后均较差,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整体病期均较晚,预后均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长治市不同年龄组结核患者原发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制定控制结核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739例原发肺结核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进行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1.3%,34.9%和24.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耐药频率各年龄组从高到底依次为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R),其中青年组耐SM率最高为24.0%.原发耐多药率以中年组最高(5.5%),中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治市不同年龄组原发耐药率有一定差异,建议对高耐药年龄组的原发结核病患者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老年消化性溃疡221例临床与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80-1581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4年来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221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组)及823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结果 老年组患者中有饮酒史者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腹节律性疼痛、压痛及嗳气反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大溃疡与巨大溃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梗阻、出血、癌变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多、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溃疡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全市耐药结核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通过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耐药肺结核患者3 255例,登记率为2.01/10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复治患者占70.45%(2 293/3 255),各年度初、复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区分布以主城片区1 063例(占32.66%),各年度地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病例1 273例(占39.11%)和青年组1 207例(占37.08%)最高,各年度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户籍类型中,流动人口2 187例(占67.19%),各年度户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以农民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各年度职业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耐药患者登记分类以新患者(占29.55%)、复发(占27.53%)及初治失败(占22.12%)为主,各年度耐药患者登记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耐药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全市耐药筛查和监测,重点关注主城区中青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宣教、诊疗和服药管理,优先对复治结核开展药敏检测,进一步完善耐药结核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同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脑梗塞应用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患者受损的脑组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11-113+117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耐药肺结核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血清PCT、ESR、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8.06%(P0.05);观察组痰培养转阴时间、痰定量阴转时间、涂片转阴时间、空洞闭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PCT、ESR、CRP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能够加快患者康复,降低血清PCT、ESR、CRP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切口感染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诱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个因素的危险性。结果: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6至40天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9.70%,与其他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龄在59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22%,与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Ⅱ类手术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0.15%,与其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在术前的了解应对患者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充分合理进行支持治疗,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应用药物干预和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临床前期患者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干预,试验组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动态房角开放变化、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视力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房深度、视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房角开放1/2周比例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4%(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治疗中,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可有效加深前房深度,帮助房角更好的开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及同时期体检的健康成人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比较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血清HBV-DNA载量以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以及无应答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ALT含量以及HBV-DNA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患者各时间段Tregs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及停药期间,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患者的Tregs比例一直在下降;治疗期间HBV-DNA转阴患者的Tregs比例逐步下降且显著低于未转阴的患者(P0.05);治疗期间血清学转换的患者Tregs比例逐步下降且显著低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其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且越早出现下降的患者其治疗后血清转阴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35%)显著大于对照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6%,对照组为4.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研究组(n=321)和对照组(n=279),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DBP和SBP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使用厄贝沙坦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对其用药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了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所30例患高血压老干部为主要对象,随机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则使用的是用药管理护理。之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疗效以及用药管理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概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组别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之前,患者用药管理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干预之后,对照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组别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用药管理护理模式能够对老年患者的用药行为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n=36)和观察组2(n=40),观察组1应用硝苯地平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2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1中患者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2中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4,P0.05),观察组1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观察组2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43,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优于应用硝苯地平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层次将其分为青年组(n=34)、中年组(n=30)和老年组(n=32)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3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43)。观察对比四组患者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4 d(T2)等围术期时段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T2时,四组受试者各凝血指标对比均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四组受试者TT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的a PTT、P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Fbg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T0-T2时段内,中、青组受试者的PCT、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均同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受试者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在T0-T2时段内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骨折后,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参数异常情况;相较于中、青年患者,老年骨折患者多发性创伤骨折后发生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人的耐药状况。方法选取近3年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其痰液标本培养结果均呈阳性。采取绝对浓度法间接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结核分枝杆菌,经过药敏试验表明其中44株为敏感株,76株为耐药株,总耐药率为63.3%。16例为原发性耐多药患者,其中以老年组所占比例最高。36例为获得性耐多药患者,其中以青壮年组所占比例最高。36例获得性耐药结核病患者,有24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初期出现不规则用药的情况,占66.7%。结论建议需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的健康宣传教育,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的督导和指导,对于降低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260例的临床资料,将26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①甲氨蝶呤及孕囊穿刺组(A组,n=112),②甲氨蝶呤及子宫动脉栓塞术组(B组,n =82),③经阴道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组(C组,n=66),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成功率、1周后β-HCG下降比例、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B和C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β-HCG下降比例均高于A组患者(P<0.05),且B组和C组β-HCG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另外,C组患者β-HCG转阴时间及β-HCG下降比例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C组(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成功率高,能缩短住院时间和β-HCG转阴时间,并促进β-HCG下降比例,是安全、有效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评价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体检科体检随后诊断并实施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两组均于实施治疗前,检测baPWV和ABI,检测完成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根据baPWV和ABI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aPWV、ABI数值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于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指导下,实施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预防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痰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探讨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革兰阴性菌所占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与真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低于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在临床中必须根据患者药敏试验情况,给予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接诊的85例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观察组(n=43)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2组诊治疗程为5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5周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4/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2%(1/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A组(n=35)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n=35)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